美国报纸新闻采编业务概况美国报纸新闻采编业务概览•一、主流政治文化与新闻价值观•二、新闻专业主义与客观性原理•三、两类报纸与意义和趣味之争•四、报社组织机构与编辑部分工•五、新闻报道:动态消息•六、新闻报道:解释性报道•七、新闻报道:调查性报道•八、新闻报道:(人情味)特稿•九、新闻评论:社论与专栏•十、普利策奖:报界最高荣誉参考书目•1.[美]迈克尔·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2.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3.《新闻与揭丑》(I、II),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4.《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I、II),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5.《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III、IV),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6.[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哥伦比亚大学教材)(即出)。•7.《美国最佳新闻作品集(1999)》,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8.《美国最佳新闻作品集(2001)》,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9.[美]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10.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一、突出调查性报道的主导地位:三种形式与因时而变•根据美国资深新闻工作者和学者比尔·科瓦奇与汤姆·罗森斯蒂尔的见解,当代调查性报道有三种主要模式:原创性的调查性报道、解释性的调查性报道和关于调查的报道。(1)原创性的调查性报道(originalinvestigativereporting)•原创性的调查性报道指记者亲自揭露和证实那些此前不为公众知晓的事情。这类报道往往导致官方对媒体揭露的事务或问题进行公开调查,这是媒体立在公众的立场鞭策政府的典型例子。记者可能会采取类似警察查案的手法进行采访,包括基本的调查工作、查阅公开记录、利用线人,甚至掩饰身分。如今在原创性的调查性报道中,计算机分析的作用往往取代了记者的个人观察。如果运用得当,计算机有可能改变调查性报道的深度,因为这种报道可以超越传统的采访、轶事,能够收集到足够数量的文件资料。(2)解释性的调查性报道(interpretativeinvestigativereporting)•解释性的调查性报道通常需要和原创性的调查性报道同样的专业技巧,但是在一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解释分析。这两种报道的主要差异是,为了告知公众可能影响他们生活的事件和环境,原创性的调查性报道揭露此前他人没有收集过的信息。解释性的调查性报道是对一种观点的深思熟虑和对事实的不懈追求的结果,其目的是将信息放置在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语境中,以便使公众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传统的揭露性报道相比,它通常涉及更加复杂的问题和更大量的事实。它不仅提供了关于某个事物的新信息,而且提供了看待该事物的新视角。(3)关于调查的报道(reportingoninvestigations)•这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报道方式,正在逐渐变得普及。这种报道来自记者发现的有关一项正式调查的信息,或者从调查中泄露出来的信息,该种调查通常是由政府机关已经进行或者正在筹备的。二、加强导语写作,突出故事性•例一•别斯兰恐怖在幼小的心灵中刻下烙印•专家称多数恐怖事件幸存儿童克服心灵创伤需三年•卡罗林·惠勒别斯兰报道•2004年9月11日•《卫报》•12岁的索斯兰·别捷耶夫(SoslanBeteyev)在体育馆内毫无表情地描述着他在这里经受的折磨的细节,作为人质之一他在这里熬过了53个小时。“他们说如果你们不听话,如果谁敢碰挂地雷的线,我们就干掉谁。他们拖走了三个孩子,毙掉了,”他说,一边做着手势,手臂上露出榴散弹划伤的疤痕。他大步走过走廊和教室,没有停下来歇口气。例二•营救者的体验,情绪的突变•2002年12月15日,星期日•詹森·B·克劳斯基•《鹰论坛报》记者•劳伦斯电救生员威廉·坎宁安满眼含的泪水低下头,他的妻子抚摸着他的臂膊,安慰他说,“你已经尽力了。”他刚刚听到自己最怕听到的消息——“4个男孩都死了。”•男孩子们的同学哀悼他们的朋友•2002年12月16日,星期一•肖恩·里根•《鹰论坛报》记者•劳伦斯电今天早上这座城市的18所学校一阵沉寂,之后扩音器里传出了4个7到11岁孩子的名字,他们由于掉进结着一层薄冰的梅里麦克河中而溺水身亡。例三•生命在瞬间灰飞烟灭•《华盛顿邮报》驻外记者安东尼•沙迪德•2003年3月27日,星期四;A组1版•巴格达3月26日电狂风暴沙尽情挥舞,破旧的易拉罐碎片在房顶上叮当作响,损坏的下水道把污水径直排到大街上,被烧焦的汽车残骸堆积在人行道上。•阿里•阿卜杜勒•贾巴尔(AliAbdel-Jabbar)痛苦绝望地注视着他躺在地上的朋友穆罕穆德•阿卜杜勒•萨塔尔(MohammedAbdel-Sattar),他还活着,但是两腿已经被撕裂了。马路对面是已经死亡的萨马德•鲁巴伊(SamadRabai)的一只手臂,他的尸体被残忍地扔到了一个充满血和泥的池塘里。例四•昔日“如花”少年•14岁的阿勒坎·德伊夫死于爆炸•《华盛顿邮报》驻外记者安东尼·沙迪德•2003年3月31日,星期一;A组第1版•巴格达3月30日电一位清真寺看门人望着摆放在冰冷水泥板上的一具幼小的尸体,最后送别走完短暂一生的阿勒坎·德伊夫,他14岁。•他抚摸着德伊夫古铜色的尸身,身旁地上丢弃着浸在水渍中的拖布。3个小时前,德伊夫还在这个世间生气勃勃,如今虽已然隔世却还栩栩如生。他擦拭着德伊夫右臂和右脚踝上深红色的霰弹枪伤口,清洗脸上凝结的血块。德伊法以习惯的姿势平躺着,头后部撕裂开一个致命的血洞。•因为宗教信念而团结在一起袭击美军•《华盛顿邮报》驻外记者安东尼·沙迪德•2003年9月21日,星期日;A组第1版•伊拉克卡哈拉迪亚电在一间水泥地板和墙上装饰着两个伊斯兰圣地麦加两个最大的神庙画的简陋的屋子里。阿德南·法赫达维(AdnanFahdawi)的两个兄弟拿出了一本又皱又破的绿色文件夹,里面夹着牺牲者的记录。四、消息来源:多样、公开与平衡•(一)理念•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梅尔文·门彻著,第九版,华夏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将新闻报道的要素归结为:准确、客观、平衡、公正、完整、简洁、清晰。其中每一项要素都包含具体的要求。而所有要素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的,在具体的报道工作中在某一项要素上有失偏颇,很有可能同时也偏离了其它要素的要求。向上升华,这几项要素又可以被视为新闻报道的原则和理念。而向形而下的方向延伸,这些原则和理念又体现在具体的观察、采访和写作过程之中,通过具体的技术得到体现。在这种意义上,消息源可以被看成是具体的技术手段之一。如何寻找消息源,如何在报道中分配消息源,直接地表现出记者的报道原则和理念。消息源分类与话语平衡•(1)按照针对报道主题的不同态度,消息源可以分为肯定性消息源、中性消息源和否定性消息源。肯定性消息源提供的信息在态度、立场上直接支持报道主题,否定性消息源提供的信息在态度、立场上直接否定报道主题,而中性消息源提供的信息不包含对主题的直接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或立场。•在理想状态下,一篇新闻报道应当同时包含对这三个态度维度的消息源的引用,而且引用量相对均衡,以体现准确、客观、平衡、公正、完整的原则。•(2)也可分为权威消息源和背景消息源、确切消息源和匿名消息源,但应少用匿名消息源特稿(HumanInterestFeature)•汉语中的特稿、特稿和特稿都是英文Feature的对应词。有些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体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消息和特稿。这种广义上的特稿包含了以下类别:新闻特稿(NewsFeature)、趣味性特稿(又称为独立特稿,HumanInterestFeature、IndependentFeature、StandingFeature)、解释性报道(ExplanatoryReporting)或新闻分析(NewsAnalysis)、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Reporting)。但是对于特稿的这种丰富外延,国内许多新闻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持不同态度。他们坚持认为,特稿仅仅指以上类别中的趣味性特稿。狭义特稿主要特征•第一,在选材上,比消息要广泛的多,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人物、地点以及其他非事件性题材。根据不同的题材,这类特稿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人物特稿(PeopleProfile)、地点或风光特稿(PlaceProfile)与服务性特稿(How-toFeature)等等。服务性特稿旨在向读者提供日常生活指南,比如介绍某一道川菜的做法。•第二,在价值取向上,以趣味性、新奇性、人情味为主要标准。•第三,在时效性上,并不追求绝对的及时性。因此报道对象(事件或非事件)在时间上的跨度很灵活,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个月、一年、十年或者几十年。•第四,在表达方法上灵活多样,不像消息那样局限于事实性陈述,而是在叙述的基础上适当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第五,篇幅较消息长。•第六,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富于变化。•一般而言,新闻特稿、解释性报道与调查性报道包含了以上大部分特征,但但在价值取向上大异于趣味性特稿,它们对重要性、显著性有着特殊的强调。对新闻文体两分法的质疑主要来源于此处。本书在新闻文体上采取消息、特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分类法,也主要是考虑到这一点,从而将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独立开来。•由于特稿追求趣味性、人情味,在写作手法上丰富多样,而且篇幅一般较消息长,所以其结构形式也复杂多变。但在复杂多变的表象背后,也存在着基本的结构原型,即:倒金字塔、时间顺序、倒金字塔与时间顺序混合体、“华尔街日报体”。•第一部分:个人轶事(Anecdote)或场景设置(Scene-setting)。选择某个人物的一个有趣、生动的轶事(Anecdote)开头,这一故事并非报道的主要事件,但与主要事件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故事本身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或者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场景(Scene-setting)。以个性、趣味性吸引读者。•第二部分:导语(Lead,orThemeStatement、Thesis)。阐明报道的主题,由具体进入一般。•第三部分:核心段落(Nut)。向读者解释:你为什么要看这篇报道呢?通过解释事件可能对读者生活产生的影响或者事件的后果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第四部分:背景介绍(Basicbackground)。对事件的背景和牵涉到的术语进行解释,为读者进一步的细致阅读清除知识障碍。•第五部分:过渡段(Transition)。平稳、自然过渡,不给读者的阅读造成突兀感。•第六部分:段落群(Blocks)。这一部分由几组段落群构成,每一段落群包含1-3个自然段。不同段落群详细描述或叙述事件的不同方面或者受到事件影响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反应等等。•第七部分:结尾(Ending)。往往重新回到开头的小故事,首尾呼应。(二)范文:2003年普利策特稿写作奖获奖作品《恩里克的旅程》•《恩里克的旅程》可以看作是一篇长篇人物特稿。全文以洪都拉斯少年恩里克为叙述中心,描绘了一个历经艰险、万里异国寻母的少年的故事。恩里克另类、苦难的生活以及他沉溺于孤苦而又坚强地渴求情感慰籍的内心状态是这篇特稿独特的引人之处。人物特稿选材的标准异于新闻性作品,不追求及时性、事件的重要性等等,而以人物本身的独特性、趣味性为重要标准。当然,人物性格及其生活的独特性或者趣味性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社会学意义。恩里克反叛的性格和他内心对母亲的依恋,他万里寻母的历程,提供了关于中美洲国家贫民生活、偷渡者生活的思考的原始材料,而且是一部负载着太多的痛与泪的感人的材料。•这篇人物特稿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形象、记录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散发着深沉的人道主义温情。在写作技巧上,具有如下特征:一、基本采用顺时序结构,为了方便读者宏观把握原文结构•现将省略的章节标题与小节标题补充如下:•第一章,被遗弃的孩子:迷惑,反叛,毒瘾,教训,决定,再见。•第二章,被殴打之后,在铁路边小镇求救:坚韧,错误。•第三章,七次失败之后,再次面对“野兽”:上车,可怕的停车,坚持醒着,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