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一基本技能-1-学习任务一基本技能□学习目标(主要阐述知识、技能、情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2.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掌握会计要素4.了解会计计量属性5.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结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会计计量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基本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学习任务一基本技能-2-□学习任务描述(主要阐述通过本学习任务学生能习得哪些职业能力、核心能力等等)1.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便于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2.熟悉企业的财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便于财务人员按程序、制度办理相关业务。□学习准备1.资源要求:建议在多媒体教室教学。2.材料要求:收集我国会计准则、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资料。3.预备知识:会计准则基础知识。□计划与实施1.案例导入基本会计准则20世纪90年代,随着股份公司上市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初步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证券市场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危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于1992年11月30日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实施。该基本会计准则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财务报告等会计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规范,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以及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它是我国会计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的标志。基本会计准则也为日后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框架。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修订后的基本会计准则。新的基本准则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和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做了规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案例提问:1.基本会计准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2.新的基本准则对哪些方面做了规范?2.知识链接能力知识点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学习任务一基本技能-3-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又称会计前提,是指组织正常会计核算工作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正如在交通规则中,为了保证交通秩序,要求来往行人与车辆等都必须靠右行驶一样,会计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要使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必须对会计工作提出一定的前提条件,即作出某些假设,从而使会计工作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比较理想的环境中。《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假设分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1.会计主体《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选定的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选定部分(如分厂、分公司等),也可以是由若干家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成的集团公司,也可以是一个具有经济业务的特定非营利性组织。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例如,独资与合伙企业通常不具有法人资格,它们所拥有的财产和所承担的债务,在法律上仍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与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中,则把它们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来处理。而集团公司是由若干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所组成的,但在会计上,则把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来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2.持续经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永远地进行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倒闭。这虽然是一假设,但基本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也有利于企业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样的假定,不仅会计核算无法保持其稳定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明确了时间范围,从而使会计核算有一个稳定的基础。但是如果企业真的破产了,即破坏了该假定,我们可用破产会计方法对其进行核算,但这已不是正常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了。例如,企业以15万元购进了一台设备,预计可用5年,每年可为企业带来收入4万元。按持续经营假设,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长期进行下去,即在可以预见的5年内不会破产。因此,这投入的15万元可分5年收回,每年承担3万元,因而,该设备每年可赚1万元。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假定,则会计核算就无法正常进行了。如设想企业可能4年后破产,则该设备必须在4年内收回,每年需承担3.75万元。这样,每年就只有0.25万元的利润了;而企业也可学习任务一基本技能-4-能只能正常经营3年,则每年要承担5万元,这样,每年亏损1万元。注意,我们这里没有考虑企业破产后设备还能变卖的价值。3.会计分期《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为了及时提供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我们假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人为地分割为若干相等的、较短的时间段落,这就是会计期间。可见,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定的一个必要补充,它同样是会计核算时间范围的规定。会计期间通常以“年”来计量,称为会计年度,《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我国以日历年度为企业会计年度,即从公历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此外,还可进一步分为半年度、季度与月度。有了会计期间假定,才有了企业“某年盈利多少”,“某年亏损多少”等说法。4.货币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有必要也应当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补充。二、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指以权利的形成和责任(或义务)的发生作为会计确认的依据,而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例如,本期销售产品一批价值5000元,货款已收存银行,这项经济业务不管采用应计基础或现金收付基础,5O00元货款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因为一方面它是本期获得的收入,应当作本期收入,另一方面现款也已收到,亦应当列作本期收入,这时就表现为两者的一致性。但在另外的情况下两者则是不一致的,例如,本期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现金收付基础,这笔货款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因为现款是本期收到的,如果采用应计基础,则此项收入不能作为本期收入,因为它不是本期获得的。能力知识点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学习任务一基本技能-5-准则》中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一、客观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客观性也称真实性,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相关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力所在。因为任何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希望通过对有关会计信息的使用做出相应的决策。如果会计信息提供以后,没有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没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三、明晰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为了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当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四、可比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使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是保证会计信息可比的基础。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的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学习任务一基本技能-6-果和现金流量,企业应当遵循可比性的要求。五、实质重于形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管理和核算,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上看,属于出租人的资产,但由于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从经济实质上看,承租人能够对该资产实施控制。六、重要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至于哪些项目应视为重要性项目,取决于企业本身的规模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一般认为,当该交易或事项影响的金额达到企业资产总额的1%,或主营业务收入的1%,或该类交易或事项的10%,或企业利润总额的10%,就认为是重要的。七、谨慎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根据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八、及时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学习任务一基本技能-7-能力知识点三会计要素一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