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展我国远期外汇业务的对策研究姓名:李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徐振华20070319发展我国远期外汇业务的对策研究作者:李博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卫华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共同内在需要-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1)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枝独秀的形势,引起了日本、美国的少数心怀叵测之人的嫉妒.日美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改变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对这些非理性的要求,我国是明确予以拒绝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并发生波动,将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为什么自由浮动汇率会造成恶果呢?让我们用例子作出原理性解释吧.假设某个拥有50亿美元的大投机家,他以1:10的汇率购进某个实行自由浮动汇率东道国的500亿元本币进行炒汇,随后也有大量的小户投资人跟进.在接下来的投机中,这个大投机家的可能收入是:①若在汇率为9.1:1时抛出全部本币,他可收回约54.9亿美元;②若在汇率为8.33:1时抛出全部本币,他可以收回60亿美元.无论哪种情况出现,这个大投机家的汇率炒作都获得了巨额收益,即由50亿美元变成为54.9亿美元或60亿美元.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的国家,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投机家的自动提款机.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一个国家为了自身的经济安全绝对不能搞自由浮动汇率;不能轻言开放资本市场;主权国家政府必须控制与本国经济规模相适当的外汇储备;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符合国情,能够有效地支撑我们参与国际竞争;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共同内在需求.2.学位论文宁冬莉浮动汇率下的国际生产厂商定价模型及汇率行为研究2006在全球经济不断开放和融合的趋势下,汇率在影响国际经济间以及一国经济内部资源配置及其效率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开放经济背景下一国经济面临外部冲击时最为关键、直接的传导中介和影响汇率行为的重要变量,贸易品价格对汇率波动的反应程度就成为国际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传统的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名义汇率的波动具有完全的传递性(completepass-through),即它的变化会引起同比例的进出口贸易品相对价格以及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变化,然后通过需求变动的支出转移效应(expenditureswitching)来影响国内经济的诸多宏观变量,如贸易条件、进出口贸易额、通胀水平、就业量、劳动生产率以及收入分配等,本文从依市定价(PricingtoMarket)、创新行为、菜单成本以及沉淀成本等四个不同的微观角度,通过对浮动汇率下国际垄断竞争性生产厂商的定价模型具体而透彻的探讨,论证了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性并深入分析了决定汇率传递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阐述了该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这样的研究会对我国今后的汇率政策以及汇率的传导机制、传导效应、波动行为等宏观经济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基于对汇率不完全传递的论证,本文后半部分以此为主要前提假设,通过对Donbush(1976)汇率超调模型的拓展和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价格粘性理论的创新,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推导出了在汇率不完全传递条件下的汇率短期行为路径,认为贸易品价格对汇率波动的不敏感性会导致更加显著的汇率超调行为。本文将汇率的传递弹性与汇率的波动行为紧密结合,汇率的不完全传递是汇率短期超调行为的重要前提假设,而汇率的波动行为又是本文探讨汇率传递弹性的研究背景,主要的结论有:1、汇率传递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厂商边际成本的汇率弹性和成本加成率对出口价格的敏感度、同一市场不同竞争者价格的博弈行为、企业创新投入及其创新效率、菜单成本(价格调整成本)、沉淀成本(退出市场的机会成本)。2、不同行业的汇率传递弹性系数是有明显差异的。3、短期的汇率传递系数小于长期的汇率传递系数,即,汇率传递系数随时间而逐渐增大。4、汇率的不完全传递会导致其在面临外部冲击(在本文中主要是指货币供给冲击)时更大幅度的波动。另外,基于上述论证,本文还对中国人民币汇率作出如下推论:1、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2、人民币升值是否改善贸易条件依赖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率以及我国进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3、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出口厂商利润损失严重。4、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机制是使我国出口厂商不断提高汇率风险防御能力的根本办法,进而也是我国不断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的微观基础。3.会议论文钟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进与完善2005国际上,随着1973年布累顿森林体系奠定的固定汇率制度土崩瓦解,各国的固定汇率受到严重冲击,浮动汇率兴起,但人们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者的争论持续不断。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争论激化,固定汇率再度受到某些国家的青睐。其实,无论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国际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汇率制度也会有新的发展。因此,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是一无是处,也都不是完美无缺的。4.学位论文李颖不完全汇率传导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人民币汇率传导效果研究2008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再钉住美元,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告别长达10年的固定汇率体制,进入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汇改两年多来,汇率波动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汇率变动是否会对国内物价水平的稳定造成重大影响,中央银行应如何实施货币政策以应对汇率变动对政策目标的未预期冲击,这些问题引起国内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人民币汇率和国内不同物价的关系研究。在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国内有关指标2000年1月-2007年3月的相关数据,从实证角度着重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不同价格指标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并利用比较分析方法,论证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人民币汇率传导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生产者价格,最后是消费者价格,且人民币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生产者价格的传导效果下降,而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效果有所加强。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导论。汇率变动会影响物价,使不同价格指标不同程度地相应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汇率对物价的传导效果怎样,是一对一的传导关系,还是不完全的传导?了解汇率对物价的传导效果大小、影响传导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对于一国中央银行调控管理汇率、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对冲汇率波动对物价稳定的干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策含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全面地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不同价格指标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及影响传导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对汇率传导的有关概念、汇率对物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过程以及不完全汇率传导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针对目前国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国外对汇率传导效果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对购买力平价失效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业组织和不同产品市场上的市场分割以及价格差异化;20世纪90年代很多国家经历了货币的大幅贬值,但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运行实践似乎表明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在下降,这一现象促使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汇率对物价传导效果的稳定性,以及各国汇率传导效果普遍而持久下降的原因;最近的研究则关注汇率传导效果与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并将汇率传导与最优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的选择联系在一起。经济学家采用不同实证方法对汇率传导效果所做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对进口价格和国内一般价格的传导都是不完全的,但对进口价格的传导效果大于对其他一般价格指标的传导效果,对此经济学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作出了解释。本章最后对目前国内理论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第三章是人民币汇率对进口品价格传导效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首先采用简单的图形分析和数学推导,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进口品价格的影响;进而采用计量模型检验的方法,利用2000年1月--2007年3月相关数据从实证角度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总体进口价格指标及分类别进口价格指标的影响效果。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总体进口价格的传导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基本都是大于一,表明国外出口商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持续反应过度;不同类别的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食品、小麦和糖这三类进口价格指标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都较敏感,其价格波动受汇率冲击的影响也较大;而原料燃料动力类进口价格以及原油、橡胶、原木等商品的进口价格指标对汇率变动的反应较迟缓,其价格波动受汇率冲击的影响也较小。第四章是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传导效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首先利用前人的理论模型简单分析了运输成本、中间分配成本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汇率对一般物价的传导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年1月--2007年3月相关指标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一般价格指标的传导效果,并利用子样本数据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人民币汇率传导效果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汇率波动对进口价格的传导效果大于对企业商品价格的传导效果,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对进口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的传导效果都下降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很微弱,且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会先带动消费者价格上涨,而后带动消费者价格下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消费者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更加滞后,但经过一段时间,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效果相比于汇改前有所上升。第五章是结论解释和政策建议。本章对前面两章的实证结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分别作出了合理解释。最后,在本文实证检验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应采取的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改进了进口价格的度量指标,利用较新和较全面的数据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不同价格指标的传导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未来可进一步细化指标,考察人民币汇率对分类价格指数的传导效果,以及人民币汇率传导效果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5.期刊论文舒梦影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商场现代化2008,(19)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钉住单一美元到如今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和制度改革.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出发,分析了改革后的汇率制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6.学位论文陈达忠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的特征及其实证分析2007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是,“汇改”以后,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G7)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和我国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声音并没有改变,理由是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明显,继续钉住美元。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做一个全面分析,以期更真实的反映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的特征和“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实际运行情况。第一章首先介绍汇率形成机制的一般原理,然后比较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形成机制。第二章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接着阐述“汇改”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的特征,同时指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的局限性。第三章是实证部分,运用对数一阶差分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解释变量有美元、欧元、日元、港币、韩元、新台币、澳大利亚元和英镑八种货币,基准货币是瑞士法郎。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人民币不再钉住美元,人民币对美元弹性有较大的增加;(2)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正在起作用,美元、欧元、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