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1.1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起源意大利是银行最早产生的发源地。我国早在十一世纪就出现了“银行”一词。南北朝的典当业,唐朝的“飞钱”:中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清时期的当铺、钱庄、票号。从17世纪开始,银行这一新型行业的金融机构开始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在英国出现了由金匠业等演变为银行业的过程。英格兰银行(1694年)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它的成立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标志。二、商业银行的形成和发展1.商业银行的形成2.商业银行的发展1.2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4.金融服务1.3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安全性原则1.含义: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保证银行资产和顾客存款及利益的安全。2.为什么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1)自有资本比例低。(2)负债经营的特殊性。(3)经营中面临各种风险。二、流动性原则1.含义:商业银行保持随时以适当的价格获取可用资金的能力,以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和银行支付的需要。2.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方法:一是保持适当的现金准备二是保持一定比例的短期有价证券三是保持弹性负债能力四是保证资产负债比例协调三、盈利性原则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如何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①扩大资产、负债规模、获取规模效益②扩大业务范围、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③降低成本、费用、提高收入利润率④降低风险、减少损失⑤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四、“三性”之间的关系及协调1.关系: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具有统一性;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具有对立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具有对立性。2.协调: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1.4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监管一、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即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1)单元银行制(2)分行制(3)银行控股公司制单元银行制分行制银行控股制二、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银行内部各部门及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1)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2)执行机构:行长、各委员会、业务部门(3)监督机构:监事会三、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1、政府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原因2、政府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的原则谨慎原则——“CAMEL”原则C:Capital资本,最重要的是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A:Asset资产,如资产的规模、结构M:Management管理,即管理者的能力E:Earning收益,即盈利能力L:Liquidity清偿能力,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的能力3、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1)银行业的准入(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3)银行的清偿能力(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5)贷款的集中程度4、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增强了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同时也刺激了商业银行进行高风险的投资。5、我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3)1.5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一、我国建设商业银行体制的改革历程1.1949年-1979年,即经济体制改革前的30年,基本上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2.1984年开始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3.1993年开始建设商业银行体制的实践.二、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与监管的新进展1.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单一制银行银行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存款保险制度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Camel(骆驼)原则2.问答题(1)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2)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协调?(3)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是怎样构成的?(4)各国政府为什么要对银行业进行监管?监管的内容有哪些?(5)现阶段我国主要有哪些类型的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如何?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2.1银行资本的构成与作用一、银行资本的功能与作用1.保护存款人利益2.满足银行经营3.满足银行管理二、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巴塞尔协议》将银行的资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二级资本)。1.核心资本: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2.附属资本:附属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附属债务。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分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04)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的规定:(一)核心资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权(二)附属资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长期次级债务(三)资本的扣除项: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银行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本投资。2.2资本充足度一、资本充足度的涵义二、资本充足与银行稳健三、资本充足度的测定2.3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一、银行资本需要量的测定二、银行资本的筹集1、内部筹集2、外部融资3、银行的资本计划1.名词解释《巴塞尔协议》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资本票据与债券普通股永久性非积累优先股公开储备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充足度2.问答题(1)银行资本对银行经营有什么意义?(2)《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构成是如何规定的?(3)资本充足与银行稳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商业银行筹集资本的方式有哪些?(5)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及资本充足度现状如何?你认为应该怎样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度?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管理3.1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一、存款的种类传统的存款业务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储蓄存款存款工具创新1.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2、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3、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二、存款的管理1、存款的规模管理存款对银行经营来说固然很重要,但不等于存款越多越好,规模要受到一定的控制。讨论:我国银行的存款规模2、存款的稳定性管理增加核心存款的比例,是指对市场利率变化反应不敏感(如利率弹性较低),一直会保留在银行中稳定的存款。如活期存款,一部分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3、存款的成本管理(1)经常使用的成本概念①利息成本②营业成本③资金成本存款资金成本率=(存款资金成本/存款资金总额)×100%④可用资金成本存款可用资金成本率=(存款资金成本/可用存款资金总额)×100%⑤有关成本第一,风险成本第二,连锁反应成本(2)存款成本的分析方法①历史加权平均成本法②边际成本法4、存款收费问题5、存款的定价(1)成本加利润定价法(2)边际成本定价法3.2商业银行的非存款负债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贴现借款证券回购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发行中长期债券3.3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1.名词解释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同业拆借回购协议资金成本营业成本2.问答题(1)不同种类的存款特点有何不同?(2)实践中主要有哪些存款定价方法?(3)负债成本的概念有哪些?它们的区别在哪里?(4)近年来为什么银行的非存款负债规模在增加?主要有哪些类型的非存款负债?(5)现阶段我国银行的负债结构有何特点?第四章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4.1现金资产的构成及其管理原则一、现金资产的构成狭义的现金资产是指银行库存现金。一般意义上理解现金资产是指广义现金资产,即包括现金和准现金。从构成上来看,以下四类资产都属于银行现金资产的范畴:库存现金托收中的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存款二、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及原则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确保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最适度的规模。基本原则:适度存量控制原则适时流量调节原则安全性原则4.2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一、有关现金资产和流动性的概念1、流动性需求2、流动性供给3、资金头寸4、可用头寸5、基础头寸6、可贷头寸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1.因素法资金头寸需要量=预计贷款增量+应缴存款准备金增量-预计存款增量2.资金结构法资金结构法是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银行总流动性需求=存款和非存款负债的流动性需求+贷款的流动性需求。3.流动性指标法流动性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一家银行整体的流动性状况。银行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估算其流动性需求。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1、流动性需求管理原则(1)进取型原则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不是依靠收缩资产规模、出售资产,而是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扩大经营规模。(2)保守型原则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管理者不采取主动负债的方法,而靠自身资产转换、出售的方式来满足流动性需求。(3)成本最低原则流动性缺口的满足应以筹资成本最低为原则。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内容1、资产流动性管理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出售流动性资产来满足流动性。2、负债流动性管理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满足资金流动性的需要。三、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现状阅读:《银行流动性困境与负债被动增长》1.名词解释流动性需求流动性供给资金头寸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可贷头寸流动性缺口2.问答题(1)现金资产包括哪些形式?银行保留各种形式现金资产的目的是什么?(2)结合流动性管理的原则分析银行是如何满足流动性需求的?(3)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第五章商业银行贷款管理5.1企业贷款管理一、贷款的种类二、贷款的程序1、贷款申请2、贷款调查对借款企业的调查和对该笔贷款的调查,主要是借款理由的分析。3、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财务方面的分析和非财务方面的分析4、贷款审批5、借款合同的签订和担保(贷款协议)贷款合同样本6、贷款发放7、贷款检查8、贷款收回三、对企业借款理由的分析1、销售增长导致的借款2、营业周期减慢引起的借款3、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4、其他原因引起的借款四、企业借款的信用分析(一)对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二)对借款企业的抵押担保分析(三)对借款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分析(四)“5C”评价法五、企业贷款的定价(一)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1.存款及其它资金来源的成本2.非利息手续费收入3.业务费用4.管理政策5.借款人的信用等级6.贷款期限及方式7.通货膨胀8.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二)企业贷款定价的几种方式1、成本加成模式2、领导价格模型定价法(基准利率加点模式,优惠利率加乘法)3、成本-收益定价法阅读: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六、企业贷款的质量管理1、贷款“五级”分类阅读:贷款风险分类与银行损失准备计提2、我国的贷款管理责任制(贷款通则第38-44条)3、有问题贷款的发现和处理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现状学习与借鉴:日本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阅读: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5.2个人贷款管理一、个人贷款的种类及特点1、什么是个人消费贷款2、个人消费贷款的种类助学贷款样本3、个人消费贷款的特点4、个人贷款程序二、个人贷款的信用分析1、财务分析2、资产分析3、收入分析4、负债分析5、综合分析三、个人贷款的定价四、个人贷款风险管理1、完善个人贷款保证制度2、建立以资信评估为基础的个人贷款决策机制3、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库1.名词解释透支贷款“五级”分类法“5C”评价法贷款呆账准备金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居民住宅抵押贷款助学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补偿余额2.问答题(1)什么是“5C”评价法,如何对企业进行信用分析?(2)企业贷款定价的方式有哪些?(3)什么是贷款“五级分类法”,它对银行贷款质量的管理有何意义?怎样对贷款的质量进行评估?(4)怎样发现和处理有问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