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一、观测业务要求二、观测与记录三、气象报告四、应急加密观测一、观测业务要求观测业务要求(一)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2.基准站、基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定时人工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二)观测项目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台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蒸发专用雨量、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台站,应保留人工观测设备作为备份,并按要求进行维护。5.已实现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项目,取消该项目的人工观测。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区站号:53399)、长春(区站号:54161)、寿县(区站号:58215)、电白(区站号:59664)、贵阳(区站号:57816)、格尔木(区站号:52818)、银川(区站号:53614)和阿勒泰(区站号:51076)共8个基准站长期保留人工器测观测任务,在08、14、20时开展原有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云状观测)。观测业务要求观测业务要求(三)观测任务与流程1.每日观测任务(1)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现用自动站的采集器、传感器、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等仪器设备及备份观测设备,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和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2)逐时上传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辐射数据文件,按规定上传加密数据文件。(3)按规定编发重要天气报告。(4)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原则。(5)日落后换日照纸,20时至23时45分上传日照数据文件,复验日照需更正的,在次日10时前更正上传。(6)每日20时后上传当日分钟数据文件;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数据文件的备份;00时后自动上传日数据文件(现行业务软件利用霾日记录方法在00时后对日数据文件中的天气现象段进行自动订正上传)。若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或分钟数据文件未按时上传),在次日08时前通过业务软件更正(或重新)上传。(7)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装备运行监控业务运行规定(试行)》(气测函〔2015〕166号)要求,在ASOM系统中做好运行监控与维护维修信息的填报等工作。(8)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1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无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的,仅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9)每日监测并在值班日记中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时应及时上报。观测业务要求2.定时观测流程(1)45-00分,人工观测云、能见度、雪深、雪压、冻土(只在08时观测)及其它人工观测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2)正点前15分,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并及时进行处理。(3)00分,自动站进行正点数据采样。(4)00-01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观测,并显示定时观测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有关规定处理。(5)01-03分,向计算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6)03-05分,查询数据文件传输情况。(7)每次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观测业务要求(四)校时1.观测业务系统应按照《关于全国气象业务系统统一校时的通知》(气预函〔2012〕97号)要求,使用气象网络授时系统定期校时。2.Windows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为7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校时时间及校时频率。二、观测与记录观测与记录(一)云1.基准站、基本站观测云量、云高,不观测云状,云高前不记录云属;一般站不进行云的观测。2.因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无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可完全辨明时,按正常情况记录。因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天空云量全部或部分不能辨明时,总、低云量记“-”,若能完全辨明时,则按正常情况记录。观测与记录(二)能见度1.人工观测能见度记录以千米(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舍去,不足0.1km记0.0。自动观测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2.最小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3.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有1分钟能见度值(瞬时值)和10分钟平均值两种。4.按《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要求,长Z文件中VV段的1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分钟能见度值,10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0分钟平均值,最小能见度为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CW段的能见度为正点前15分钟(46-00分)内的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及之后的数值直接舍去。5.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最小能见度为天气现象时段内“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最小“10分钟滑动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重要天气报告中的能见度(95VVV编码组中的VVV)以“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为准,以10m为单位编报,不足10m时,米数直接舍去,高位不足补“0”。观测与记录(三)天气现象1.天气现象类别(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定义了34种天气现象。(2)当前保留观测和记录的有21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积雪、结冰。取消了13种: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烟幕、雷暴、闪电、极光、飑、龙卷、尘卷风、冰针。其中,雪暴、霰、米雪、冰粒出现时,记为雪,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观测与记录2.记录规定(1)已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未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白天(08-20时)保持人工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只记符号,不记起止时间。(2)夜间降水类天气现象应与降水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有降水量但无降水现象的记录。(3)由于降水现象影响,人工观测能见度小于10.0km,不必加记视程障碍现象;由于降水现象影响,自动观测能见度小于7.5km,对误判的视程障碍现象,应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删除。(4)08时定时观测时,对夜间出现的所有天气现象按规定配合编报。如果只有一种现象编报“过去天气”,而又不能确定该现象是否占满过去一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时,按未占满处理,W1编报该现象,W2编报0。(5)已实现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项目,其相关记录不再记入气簿-1。观测与记录3.视程障碍现象(1)能见度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台站,视程障碍现象由软件自动判识,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沙尘暴、雾、浮尘、霾现象自动能见度小于0.75km时,每天每一种现象记录一个最小能见度。(2)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的台站,扬沙、浮尘、轻雾、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7.5km,沙尘暴、雾的能见度判识阈值为0.75km;能见度人工观测的台站,其判识阈值分别为10.0km和1.0km。(3)观测人员要参考上游天气状况、卫星云图及本地大气成分监测数据,结合本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视程障碍现象进行综合判识。定时观测时次须对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识结果、天气现象编码和连续天气现象进行人工确认。观测与记录(4)日数据文件中霾的记录①霾现象自动观测的台站a)日内正点时次的现在天气现象()为霾且持续6个(含)以上时次,则当日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b)日内正点时次的现在天气现象()为霾且持续记录不足6个时次,但20时日界前后达6个(含)以上时次,若日界前或日界后持续霾现象记录达4个(含)以上时次,则在相应日记霾;若日界前和日界后持续霾记录均为3个时次,只在日界前记霾。c)08时白天与夜间时段霾的记录原则,参照20时跨日界情况处理。d)若某时次现在天气现象缺测,则该时次按无霾现象记录处理。观测与记录观测与记录②对霾现象以人工判识为准的台站,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方法不变。③由业务软件自动实现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霾的记录,当正点数据文件的现在天气现象缺测或数据异常时,日数据连续天气现象段霾的记录以人工处理为准。④A文件中霾记录以日数据记录为准。观测与记录(四)湿度严格执行湿度传感器月维护制度,每月清洁保护罩,确保测量准确性。禁止触摸传感器感应部分,以免影响正常感应。每月维护情况应在气簿-1备注栏、MDOS元数据和ASOM月维护中记录。观测与记录(五)降水1.安装新型自动气象站且同时配备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和称重式雨量传感器的台站,需同时挂接并实现数据同步采集。2.非结冰期,降水观测记录以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数据为准,称重式雨量传感器或备份自动站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数据为备份。无自动观测设备备份的台站,以人工雨量器为备份。结冰期,降水观测记录以称重式雨量传感器数据为准,人工雨量器记录为备份;无称重式雨量传感器的台站,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3.08时、20时定时降水量,有自动观测记录时,以自动观测数据为准;无自动观测记录时,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4.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机构,应根据本省降雪出现的平均时间和分布情况,统一要求提前启用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同时停止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观测与记录(六)蒸发1.基准站、基本站进行蒸发观测,一般站不进行蒸发观测。2.降水期间,蒸发自动观测设备不加盖,为防止因降水过多发生溢流,守班期间应及时取水。3.非结冰期,蒸发自动观测且正式业务运行的台站不进行人工观测。4.冬季结冰期较长的台站,在冬季结冰时使用小型蒸发,与大型蒸发的切换时间应选在结冰开始和化冰季节的月末20时观测后进行;冬季结冰期很短或偶尔结冰的台站,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进行观测。观测与记录(七)雪深雪压1.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机构,应根据本省积雪出现的历史最早(晚)时间和分布情况,统一要求提前启用(停用)自动雪深传感器。2.承担雪压观测且雪深自动观测的台站,根据雪深自动观测记录适时启动雪压观测,并在原人工观测地段观测雪压。3.雪深观测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四舍五入取整数,扩大10倍录入;如1.4cm录入10,1.5cm录入20。观测与记录(八)电线积冰1.电线积冰架安装在观测场外,选择观测场附近空旷、平整、适宜观测的场地,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架设。2.电线积冰架上的观测导线为直径26.8mm的电缆。3.有电线积冰观测任务的台站,应伺机测定每次积冰过程的最大直径和厚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整数。当所测的直径达到以下数值时,尚须测定一次积冰的最大重量,以克/米(g/m)为单位,取整数:单纯的雾凇38mm雨凇、湿雪冻结物或包括雾凇在内的混合积冰31mm4.没有电线积冰观测任务的台站,当08时有雨凇(包括混合积冰)结成或留存,14、20时过去6小时内雨凇直径有增加时,在相应时次通过业务软件录入雨凇直径。估测直径方法:在开阔裸地上目测估计雨凇(包括混合积冰)厚度乘2后再加27作为雨凇直径,或从测站附近选取自身直径约27mm的电缆、树枝、蔓茎等测量直径。观测与记录(九)辐射1.承担辐射观测任务的台站,辐射表夜间可不加盖,但应在北京时08时前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对光点)、散射辐射表感应面遮蔽和净全辐射表薄膜罩状况。2.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对于辐射极值,一律记录为24时00分,其它要素记录为24时00分和00时00分均可。3.辐射观测站需配备高精度毫伏表(四位半),应定期检定。观测与记录(十)数据文件格式变更1.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长Z文件)(1)基准站、基本站的长Z文件中,编报云量、云状和云状编码等记录按缺测处理;一般站的长Z文件中,总云量、低云量和编报云量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