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业务辅导资料安塞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倪明东一、安塞县教研室2007—2010年教研工作规划教研室制定了三年教研工作规划。要完成三年教研工作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开展送教研讨活动是最有效的方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第一年是练功年,在练功上做文章。即凸显“六大项”--吃透教材、学习课标、备写示范教案、规范试卷分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过好“两大关”--过好教材关,过好教案关。第二年是改革年,在改革上下功夫。即凸显“三项改革”--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过好“两大关”――过好课程标准关、过好课堂教学关。第三年是总结年,在评比上用心思。完善“3151工程”---选树300名”校级教学新秀,100名县级教学能手,50名学科带头人,10名名优教师;评选“三类典型”――教学管理先进典型,教研工作先进典型,教研实验先进典型;总结“两类成果”――集体教育教学文本类成果,个人教育教学文本类成果。二、教师说课说什么?一说教材。即新知识点是什么?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二说目标。即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来说。三说思想。(1)注入式(2)启发式(3)启发+发散思维。四说方法。即说教法和学法(1)总的教学法;(2)一般环节的方法:一般问题+教法+学法;(3)重点内容的方法:重点问题+教法+学法(问题的范围要大)五说过程。即说几个知识点的教法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教学过程衔接。六说得失。即说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三、什么是人的素质?1.用一句规范的语言来表述:素质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的品质。2.用数学公式表示: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生活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习惯、思品等)+体质因素+……四、教学思想即理念的历史发展过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演变)。阶段年代总目标教学模式第一阶段60年代以前知识注入式+不发散思维第二阶段60—90年代之间知识+技能启发式+不发散思维+不能超越自我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素质启发式+发散思维+超越自我五、目前我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普通、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1、教学的总目标还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上,没有上升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上,与课标要求脱节,呈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导致的结果:一是学生受不到应有的教育,二是课堂教学没有高潮效果不佳。例如:①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例如①:课题:找公因数(30以内)课件:12的因数18的因数4129181236问题1:12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答:1、2、3、4、6、12问题2: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答:1、2、3、6、9、18问题3:12和18公有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答:1、2、3、6师总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例如②:素质教育方法:(课题课件同上)问题: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问题?学法:你还能看出什么问题结论:1.2.3.6是公共的因数(还有其他多种答案)问题:你试着给这些公共的因数起个名字学法:比较哪个名字好结论:公因数(还有其他答案)③素质教育方法:课题:《两小儿辩日》问题: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为什么?方法:不同观点的双方进行辩论。2、错误的使用课件,导致教学思想至少后退了十年,也就是说用了很先进的设备做了一件很落后的事。即用课件实施注入式教学。例1:用课件注入。课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课件:B、求梯形的面积:例2:用课件,但不注入的方法问题1:请你猜想一下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学生回答1:那左边的角垂直割补到左边来,成了长方形,再按长方形的办法求面积。问题2:再有没有办法了?学生回答2:把右边的角垂直割补到左边,也成了长方形,再按长方形的方法求面积。问题3: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学生回答3:从中间垂直切开。把左边平移到右边也能拼成长方形。例3:用课件,但不注入的方法课题:求梯形的面积问题:请大家想一想求梯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学法:学生不会时,教师用课件引导。结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课件:3、课堂教学形不成高潮,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重点没有突出,在时间、空间上用的心思不够,等同了一般知识点的处理方法。二是没有将重点知识编成能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和发展的问题。三是从主观上讲,教师就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超越自己,超越教师的想法和做法。只有让学生围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教学活动的想法,好象教师领着一个学生在围墙内上操一样。六、一堂优质课的努力方向1、理念要正确:教师要用问题启发学生,学生的思维要发散,且能超越自我,课堂呈开放型、可持续发展型。例如①中国的美术课。课题1:画一棵桃树返回课题2:画一棵你心中的桃树②外国的美术课是这样上的。课题:在一张白纸上贴了一张照片,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画出照片周围的其它东西.结论:如马路楼房等等所有想到的东西。2、重点内容要有高潮:重点内容=发散与发展的问题+定或不定势引导。例如,课题:求最小公倍数(30以内)课件:4816202818301224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4的倍数6的倍数结论:①4的倍数②6的倍数③4和6的倍数④最大的公倍数⑤最小的公倍数。3、标准要高,即由双基目标向素质目标的五大内容过度。如: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即在课堂上实现三维目标,或在课堂上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例如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课件:¼½问题: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小红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如果小明用同样大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结论:①折小船和小鸟共用了一张纸的几分之几?②折小船比折小鸟多用几分之几?③折小鸟比折小船少用几分之几?4、手段要先进、思想要领先:要在多功能教室用flash动画课件上课、不得用注入或启发式+不发散思维+定势引导的思想上课。5、理解教材要做到全、细、准、深。6、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教学思想、方法、思维、语言、板书、表情、动作等。7、要有学会和会学的教学效果。七、教师如何理解教材1、看教师是否找准了新的知识点;方法:1)比较法2)借用教学指导用书2、看教师是否理解了本节教材的含义;方法:1)段落分析法2)借用教学指导用书3、看教师是否找准了重点和难点;方法:1)重点,即新知识点2)难点,即学习有困难的内附:一课时数学教材有其统一的特点:1给定生活素材,然后从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2通过研究数学问题的特点,最后总结出数学规律3依据数学规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八、教师如何备写适用教案原则:简单、明了、适用。1、备课题;2、备教学目标;3、备重点、难点;4、备教学方法5、备教学过程,即:1)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以恰当的方法将知识改编成有价值的问题,并用课件等情景提出问题。2)设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备写怎样做、怎样想、怎样学等指导性语句。3)附上结论:备写问题的答案(备过渡语)。......以此循环备写每个知识点(目标与过程要前后照应)6、备板书设计(保留重点内容,体现结构完整);7、备作业;8、写教后记。九、如何编写问题1、问题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控制在6--10个之间。2、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相符合。例如:《皇帝的新装》编了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①有几个骗子?②骗子想骗谁?③是谁把真相说出来的?3、问题的内容应直观、形象有针对性。例如:课题:皇帝的新装问题:看图画说出情节(爱新装、做新装、展新装、笑新装)。爱新装做新装展新装笑新装4、问题的范围要大一些,要让学生有宽阔的学习邻域。例如课题:黄鹤楼送别。问题: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5、问题要有想象的特点,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发展。例如:皇帝的新装问题1:皇帝正在更衣室更衣,一位大臣来报告军情,你猜想皇帝会说什么?课件1:问题2:假如小孩不要说出新装的真相,你想结果会怎样?课件2:问题3:假如这个小孩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课件3:例如:课题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问题1:经过已知点A,画圆,问你画了多少个圆?A问题2:经过已知的两个点A、B画圆,问你画了多少个圆?AB生1: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不出圆。生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只能画出一个圆。问题:经过三个点ABC画圆,问你画了多少个圆?ABC十、《问题式教学法》如何上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保证时间,积极思考。3、学法指导,调控学情。4、达成共识,给出结论。十一、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分科教学要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1、什么叫以知识为本?答:以知识为本就是指教师在实施分科教学时,把知识看成是第一位的,很少考虑或根本不考虑“全人”的发展。在理念上表现为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反复练习,强化储存。例1: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件:3CM5CM4CM问题1: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高是多少?问题2: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例2: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CBA321-1-2-3-4-3-2-11234课件:自问:如果A、B、C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用什么方法确定它们的位置?自答:画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如图:-5-4-3-2-101234YXABC2、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答: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指教师在实施分科教学时,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第一位的,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全人”的发展。在理念上表现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例1: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件:4CM3CM5CM问题:根据上图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答:所有的棱有多长?看见的面积有多大?等例2: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BCA-4-3-2-101234问题:如果A、B、C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用什么方法确定它们的位置?学法:不会时,想一想数轴和有序数对-4-3-2-101234A(14)B(22)C(41)3、如何才能使分科教学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答:(1)要编制一些能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与发展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2)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例1课题:卢沟桥烽火课件:卢沟桥烽火、南京大屠杀的三张照片问题:看了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想当兵,侵略日本等例2课题:我的受教育权课件:失学二年童的三张照片问题:看了以下三幅图你想说什么学生回答:我要好好学习等(3)教师不包办、不代替,一般不做定势引导。(4)合理分配时间,即要保证新知识点产生过程教学时间够用,其他内容可以少用一点时间,根据时间多少选择启发教学的程度。(5)教师要用“隐身”法编写问题即教师在编写问题的手段上,要采取不暴露数学问题、不暴露数学规律,而是采取旁敲侧击的办法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最终回到本节课的某个知识点上来。例如:例1想一想:写成小数后,你发现了什么?(有限或无限循环)3=3.06.053......555.095875.5847......818181.0119......12222.09011例2仔细观察下列各数,你能发现什么?(无限、不循环)......2599120.12......41421356.12......64575131.27......73205080.133π=3.14159265......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