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全轻混凝土楼面施工工艺实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R全轻混凝土楼面施工工艺重庆万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龙湖江体项目部杨飞帆2012年4月目录一、R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适用现行规范二、R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技术规程摘录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地保温的要求四、R全轻混凝土面层质量检查标准五、材料要求六、R全轻混凝土保温楼地面工艺流程七、R全轻混凝土楼面施工准备工作八、R全轻混凝土楼面施工工艺控制要点九、其他注意事项1、《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技术规程》(DBJXX-XXX-201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3、《R全轻混凝土现浇屋面、楼面建筑保温隔热施工技术规程》(龙者企业标准)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5、《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一、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适用现行规范《轻骨料混凝土技规程》(JGJ51-20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技术规程3.1全轻混凝土性能3.1.1全轻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3.1.2用于保温建筑地面工程中的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划分为:LC5.0;LC7.5;LC10;LC15。二、《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技术规程》摘录3.1.3用于保温建筑地面工程中的全轻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分七个等级(表3.1.3)。某一密度等级全轻混凝土的密度标准值,可取该密度等级干表观密度变化范围的上限值。3.1.4全轻混凝土在干燥条件下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符合表3.1.4的规定。3.1.5全轻混凝土其它性能应符合表3.1.5的规定。3.2全轻混凝土原材料要求3.2.1水泥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当采用其它品种的水泥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3.2.2轻骨料所用轻骨料应符合《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及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颗粒级配,各种轻集料级配要求符合相应规范。自然级配空隙率不大于50%。(2)堆积密度,对圆球型和普通型的轻集料不应大于1000kg/m3;碎石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3)筒压强度和强度标号,应按照《轻骨料试验方法》(GB2842-84)规定执行。3.2.3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GB159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要求;当采用其他品种矿物掺合料时,应有充足的技术依据,并应在使用前进行试验验证。3.2.4外加剂全轻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等的规定。外加剂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3.2.5拌和用水全轻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4配合比设计4.1一般规定4.1.1全轻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应满足抗压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并以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水泥为原则。必要应符合对混凝土性能的特殊要求。4.1.2全轻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根据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全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4.1.3全轻混凝土配合比中的轻粗骨料宜采用同一品种的轻骨料。全轻混凝土及其制品掺入煤(炉)渣轻粗骨料时,其掺量不应大于轻粗骨料总量的30%,煤(炉)渣含碳量不应大于10%。为改善某些性能而掺入另一品种粗骨料时,其合理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1.4在全轻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入化学外加剂或矿物掺和料时,其品种、掺量和对水泥的适应性,必须通过实验确定。4.2设计参数选择4.2.1不同试配强度的全轻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表4.2.1选用,但最高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4.2.2全轻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应以净水灰比表示。也可采用总水灰比表示,但应加以说明。4.2.3全轻混凝土的净用水量根据稠度和施工要求,可按表4.2.3选用。4.2.4采用松散体积法设计配合比时,全轻混凝土的砂率可按表4.2.4选用。4.2.5当采用松散体积法设计配合比时,粗细骨料松散状态的总体积可按表4.2.5选用。4.2.6当采用粉煤灰作掺和料时,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和超量系数等参数的选择,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的有关规定执行。5设计构造5.1一般要求5.1.1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层厚度、强度等级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5.1.2采用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的建筑地面构造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的规定。5.1.3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宜按《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要求设置伸缩缝。5.2构造5.2.1全轻混凝土楼地面保温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保温层采用的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LC15级时,保温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应设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构造做法及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水泥混凝土结合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的φ6mm钢筋网片。2)当保温层采用的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LC15级时,保温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可不设水泥混凝土结合层。6施工6.1一般要求6.1.1施工前应检查基层质量,并对基层进行处理,应保持基层的清洁,清除积水,油渍应擦拭干净;6.1.2施工前应先润湿基层,但不得有明显积水。应对楼地面进行界面处理。6.1.2全轻混凝土所使用的材料应按干混料和轻骨料两个组分采用包装方式配套供应到现场;原材料进场后,应按规定抽样复检,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材料。6.1.3原材料进场后应分类堆放,干混料要保持干燥,做好避雨、防潮措施。6.1.4现场浇筑全轻混凝土时,环境温度及基层表面温度不宜低于5℃。夏天采取保湿、冬天应采取保温措施。6.1.5在气温高于或等于5℃的季节施工时,根据工程需要,预湿时间可按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轻集料进行淋水或泡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6.2拌合物拌制6.2.1应对轻粗集料的含水率及其堆积密度进行测定。测定原则宜为:1在批量拌制全轻混凝土拌合物前进行测定;2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抽查测定;3雨天施工或发现拌合物稠度反常时进行测定。对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可不测含水率,但应测定其湿堆积密度。6.2.2全轻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6.2.3全轻混凝土生产时,配料质量计量应符合表6.2.3的要求。拌合物中的轻集料组分可采用体积计量,但宜按质量进行校核。6.2.3在全轻混凝土搅拌时,使用预湿处理的轻骨料,宜采用图6.2.3-1的投料顺序;使用未预湿处理的轻集料,宜采用图6.2.3-2的投料顺序。图6.2.3-1图6.2.3-26.2.4全轻混凝土全部加料完毕后的搅拌时间,在不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拌合物时,宜为3~4min。对强度低而易破碎的轻骨料,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6.3拌合物运输6.3.1全轻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塌落度损失和防止离析。当产生拌合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计较重时,浇筑前应采取二次拌合,但不得二次加水。6.3.2全轻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卸料起到浇入模内止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5min。6.4拌合物浇筑和成型6.4.1全轻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1.5m。当倾落高度超过1.5m时,应加串筒、斜槽或溜管等辅助工具。6.4.2全轻混凝土拌合物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6.4.3振捣延续时间应以拌合物捣实和避免轻集料上浮为原则。振捣时间应根据拌合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确定,宜为10~30s.6.4.4浇筑成型后,宜采取拍板、刮板、辊子或振动抹子等工具,及时将浮在表面的轻集料颗粒压入混凝土内6.5养护和缺陷修补6.5.1全轻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喷水养护。环境温度在15-25℃时,应每2d进行一次喷水养护;当环境温度在5-15℃时,应每5d进行一次喷水养护;当环境温度低于1℃时应进行防冻养护;6.5.2全轻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应防止雨水冲刷,尽量避免人员在其上面行走及严禁堆积物品,以免影响工程质量。6.5.3采用自然养护时,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拌制的全轻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全轻混凝土及在施工中掺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6.5.4全轻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宜采用原配合比的砂浆修补。7质量检验和验收7.1一般规定7.1.1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中对楼地面保温隔热工程的有关规定。7.1.2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主体或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面建筑节能分项工程验收。7.1.3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有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基层;2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3隔断热桥部位。7.1.4地面节能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验批可按施工段或变形缝划分;2当面积超过200m2时,每200m2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7.2.1全轻混凝土工程质量所列技术性能的检测、试验和评定方法应按《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标准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7.2.2全轻混凝土拌合物的检验1配合比中各组分材料的质量计量允许误差:粗、细骨料和掺和料为±l%;水、水泥和外加剂为±0.5%。2试验室扑制轻骨料混凝土时,拌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搅拌量的三分之一。3轻骨料混凝土应按下列步骤拌和:(1)采用干燥或自然含水的轻粗骨料时,先将轻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泥加入搅拌机内,加入二分之一拌和用水,搅拌1min后,再加入剩余拌和水量,继续拌2min即可;(2)采用经过淋水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时,先将轻粗骨料滤去明水,与细骨料,水泥一起拌和约1min后,再加入拌和用水量,继续拌和2min即可。4掺和料或粉状外加剂可与水泥同时加入7.2.3全轻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的检验1干表观密度可采用整体试件烘干法或破碎试件烘干法测定。2当采用整体试件烘干法测定干表观密度时,可把试件置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称重,并测定试件的体积,按《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计算干表观密度。7.2质量检验7.3质量验收7.3.1全轻混凝土的厚度及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7.3.2全轻混凝土在基层粘接好,无脱层、空鼓干裂等现象。7.3.3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要求规定:1)检验批应按一般规定、质量检验项目验收;2)一般规定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3)应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4)检验批均应合格;5)所有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7.3.4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1)全轻混凝土现场抽样检验报告。2)全轻混凝土保温层的施工记录。3)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或变更设计技术文件。4)其他相关文件和记录。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对地保温的要求3基本规定3.1技术与管理3.1.1承担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现场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3.1.2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3.1.3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订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3.1.4单位工程的施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