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与管理一、商业银行的定义及性质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五、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六、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定义及性质能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金融百货商店商业银行是通过购买或出售金融产品来创造利润,并实现银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一、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商业银行资本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资本的含义:资本=资产总值-负债总额银行资本代表所有者对银行的所有权。只有拥有独立的财产,才能成为市场主体如果没有独立的财产,则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法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因为市场活动是财产性的活动,市场交易是财产的交易或产权的交易,因此,只有拥有独立的财产,企业(包括商业银行)才能取得市场主体的法律资格,才有资格享受民事权利,才有基础承担民事义务,能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负完全责任,才能在法律上称为“法人”。事实上,从企业的起源来看,企业就是财产的集合(proprietor来自拉丁文proprietas,意即财产)。没有独立的财产,就不能成为市场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就不可能(也不应该)真正地自主经营(否则就会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没有独立的财产,也无法真正地自负盈亏,因而无法形成真正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没有独立的财产,也就无法获得因合理承担风险而应该得到的收益,因此,强调风险约束又必然走向缺乏激励(以审贷分离制度为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资产规模,也不是混业经营,而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低下是因为没有人拥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因此,没有人有真正的内在激励去加强管理。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目标:通过产权改革以构筑一个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使商业银行能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去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各种(包括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给客户带来最大的效用,并及时地应付各种可以发生的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和降低风险。总之,只有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才能形成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灵活自主的决策经营机制,从而激励银行将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率、最有利可图的用途(项目、客户)上。一、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一)银行资本的构成银行资本股本资本盈余留存盈余一般准备金债务资本普通股和优先股股票发行的溢价收入部分和银行资产价值重估的增值部分以及捐赠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损失准备金也称附属资本原因银行的资本构成1、股本:普通股与优先股(1)普通股银行普通股是一种股权证书,是银行核心资本的组成部分,代表持有者对银行具有永久性的所有权。性质:是银行资本中最基本、最稳定的部分。(2)优先股定义:指在收益和剩余财产的分配上优先于普通股的股票。性质:是银行股东持有的股权证书,和普通股一样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特点:持股人的股息收益是事先固定的,持股人不拥有对银行的表决权。(3)可转换优先股,可以在其持有人的选择下,根据预先固定的价格转换为普通股票。银行的盈余(1)资本盈余:商业银行在发行股票时,发行价格超过面值的部分,即发行溢价收入和银行资产价值重估的增值部分以及捐赠。性质:是权益资本,由外源资本渠道形成。作用:是调节银行资本金,制定股息政策的重要依据:当银行决定增加注册资本时,可将资本盈余划转股本实现或部分实现;在银行不盈利或少盈利时,可动用资本盈余发放股息。银行的盈余(2)留存盈余定义: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分类:以前年度累计留存,本年度留存。留存盈余对于增加资本金的意义:(1)只需将税后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帐上,即可使资本量增加;(2)由于不发行股票,银行节省了发行股票的中间费用,实际上增加了银行的收益;(3)一是将未分配利润保留在银行,其权益仍属于普通股股东,且不需缴个人所得税;银行的债务资本构成(1)资本票据:是一种以固定利率计息的小面额后期偿付债券,期限为7—15年不等。(2)债券:包括可转换后期偿付债券、浮动利率后期偿付债券、选择性利率后期偿付债券等。银行资本的功能(一)经营性功能银行资本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和最初的投入(二)保护性功能银行资本补偿亏损额的唯一来源,资本越大,银行承受亏损的能力越强,越能有效地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利益。(三)管理性功能银行创办时的最低资本金要求;核心资本比率要求;贷款总规模以及对单个客户贷款规模的资本实力要求等。《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资本的规定由资本金与总资产规模的比(数量标准),到资本与总资产风险度的比(资产质量标准)。巴塞尔协议的两个根本支柱:银行资本规定及其与资产风险的联系规定,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巴塞尔协议的目的:(1)促进各国间的公平竞争;(2)增强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资本充足率与巴塞尔协议年《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协议和资本标准的协议》2003年4月修订版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满足客户提现、支付及合理的贷款需要。(1)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方法:一是通过资产变现;二是通过负债途径,或者以增资的方式、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的方式筹措资金。(2)衡量流动性状况的指标:资产类流动性指标:现金资产比率、流动性资产比率、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等;负债类流动性指标:股权占总资产的比率、存款占总负债的比率、预期存款变动率等;资产负债综合类指标:贷款占存款的比率、流动性比率等。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2、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银行自身资产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客户资产的安全,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原因:(1)银行资本金比率较低;(2)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3、盈利性原则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力求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意义:一是有利于银行充实资本、增强实力、巩固信用、提高竞争能力;二是实现股东利益,稳定核心资本;三是保证银行持续发展,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增强盈利的主要措施:一、扩大资产规模;二、资产结构合理化;三、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四、降低负债成本和经营费用;银行经营是一门艺术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是有矛盾的,因此,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通过不断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结构及利率,从而实现流动性,盈利性及安全性的最佳组合。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超级市场式”的一揽子金融服务(除存货款,保险,证券,信托外,还应包括金融租赁,投资组合,商业代理,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产权交易及基金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等),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全面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有效地组合各项金融业务,实现资产组合的多元化,通过实现资产业务的分散化或资产组合的多元化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在服务质量、风险管理技术,金融创新手段、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方面提高竞争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或占领市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早期认为银行的负债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同时,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同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激烈,故商业银行主要从资产方面考虑如何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最佳组合。一、资产管理理论1、真实票据论或商业贷款理论强调短期贷款,强调商业性,贷款只能用于解决资金周转的需要,放款必须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凭证,以买进未到期的票据(即贴现)发放贷款。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最佳组合。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只允许国有银行发放超定额的流动资金贷款。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2、资产转让论两点突破:(1)只要借款人能提供具有可转让性的抵押资产,商业银行可以发放长期贷款;(2)只有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在市场上能够转让,商业银行也可以进行证券投资业务;贡献:使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大大提高,同时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拓展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3、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否能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最佳组合,关键看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否稳定可靠,而不是看该资产的期限或性质,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经营思路。按照这一理论,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稳定可靠的,那么无论什么样的贷款都能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最佳组合。贡献:(1)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领域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根据这一理论,只在借款人的预期收入稳定可靠,那么发放用于消费用途、购买住宅的贷款同样也带来收益。这就进一步扩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现在,西方商业银行对个人的贷款已占其资产的一半左右。(2)实现分期还款计划。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借款人的将来预期收入制订其还款计划,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及盈利性,并给借款人带来效用。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其利率不受Q条例限制,故导致大量资金从商业银行流向金融市场,这就给商业银行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同时,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这就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发行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等),主动地面向市场寻找新的资金来源,通过积极地增加负债,加强负债管理来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最佳组合。负债管理的两种形式:(1)通过主动在金融市场上筹资增加负债来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2)通过主动在金融市场上筹资增加负债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贡献: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由被动等待客户来存款,到主动在金融市场上去筹资。问题: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基本思想:同时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以达到资产与负债的规模对称,期限对称,利率对称,从而最终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最佳组合。(一)资金合用方法20世纪30-40年代。基本内容:把存款和其他来源的资金作为一个概念化的资金集合库,然后在资金集合库中对资金运用按优先权排序进行分配。优先权的顺序为:流动性资产、贷款、收益性投资。一线准备金和二线准备金。缺点(1)在决定资金分配顺序中,对每一优先权应占有的资金数量缺乏具体指导(2)在假定每一单位资金按比例地投放在各优先权上时,没有分析各种资金来源的边际收益率和流动性的具体状况。(二)资金分配方法20世纪50年代主要内容:按照负债的结构和期限来决定资产的结构和期限。该理论强调资产与负债的结构及期限的对称。优点:通过期限对称原则来确定各种资金来源应保持的流动性的合理比重,从而减少银行对现金资产和短期证券的持有,提高了银行收益资产比重。缺点:该方法以周转率作为判断资金易变性的标准,不可能区别区分存款的流通速度与最低火气存款的易变性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缺口管理理论由于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负债和资产中都既有利率固定的,同时又有利率浮动的,这就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出现“缺口”现象。缺口=浮动利率资产—浮动利率负债正缺口=浮动利率资产浮动利率负债负缺口=浮动利率资产浮动利率负债缺口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变化的趋势,及时调节自己的资产负债,以实现利差的最大化。(1)保守或稳健的策略:完全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利率对称,即无缺口策略(浮动利率资产=浮动利率负债)(2)积极的经营策略:当利率趋于上升时,实行正缺口策略;而当利率趋于下降时,则实行负缺口策略。优点:这个方法对商业银行增加收益和降低成本效果明显。缺点:对利率预测技术要求很高。•资金缺口管理正缺口负缺口可变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负债固定利率负债固定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资产可变利率负债固定利率资产固定利率负债缺口管理理论资产负债浮动利率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固定利率————————-----------------------------------------------------------------------利率趋于上升:浮动利率资产大于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