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其运用。2.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类型与外部形式,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3.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绩业务。4.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5.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握“三性”方针。6.理解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掌握管理的内容,把握经营发展的动态。教学重点与难点•1、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与类型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3、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新业务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基本方针5、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本章结构:•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业务•第三节商业银行管理的原则与理论•第四节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通过对古代的货币经营业的产生、发展的论述,看到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必然性。古代的货币经营业不同于现代的银行业。•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三、商业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的作用表现为:•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变储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若按资本所有权来分,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有私人银行、合伙银行、国家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若按组织制度来分,商业银行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和连锁银行制。(附注)五、商业银行的类型–按业务对象分,商业银行分为批发性银行、零售性银行、批发零售兼营性银行;–按所处的地域范围来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按业务经营范围来分,商业银行分为分离型和全能型。•六、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讨论)–业务综合化、资本集中化、经营国际化、技术电子化。•七、我国的银行业–介绍了其产生、发展及改革的过程。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一具体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及其构成。二、商业银行的负债及负债业务•资本(可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由永久性股东权益和公开储备构成。附属资本又为债务资本,主要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通呆账准备金、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券组成。–银行资本的作用。(5个)存款;•是商业银行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占70%以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非存款负债:•向央行再贴现、再贷款借入资金。•向同业借款•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融资•借入欧洲货币市场资金•回购协议借入资金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负债业务三、商业银行的资产及资产业务•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在央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在途资金贷款•按期限:长期、中期、短期•按信用担保: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按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分类制)贴现;投资;其他资产如固定资产。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和信息咨询业务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不直接影响其资产负债表内的金额,但可能成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主要有贷款承诺、贷款销售、备用信用证等。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商业银行管理的原则与理论•一、商业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各国商业银行已经普遍认同的管理原则是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即“三性原则”。*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决策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其下设的各种委员会。•执行系统: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及各业务职能部门(贷款、信托与投资、营业、会计、人事和公共关系及开发研究部门)。•监督系统:监事会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管理系统: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三、、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商业贷款理论阶段;–可转换理论阶段;–预期收入理论阶段。–资产管理中要遵循“三性”原则。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简单阐述资产负债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差额管理法;•比例管理法。五、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管理•首先阐述资本金的功能:营业功能、显示功能、保护功能、管理功能,进而说明资本金的重要性。•介绍银行资本金数量的决定及其管理。第四节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一、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的原则与要求均体现在一国的银行法中,主要涉及:•(一)对银行开业的管理:银行申请开业,须经主管机构审批。(二)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管理:实行全能型制度比实行职能分工型制度的商业银行活动范围大。(三)对存款经营的管理可分为对存款利率的管理,对存款保险管理,对吸收存款方式进行某些限制。(四)对贷款经营的管理包括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对贷款长短期结构的管理,重视信用贷款比率及对内部人员和关系户贷款的限制。(五)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六)对银行财务和人事的管理二、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形成与现状•(一)形成与现状:西方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在1929-1933年大经济危机爆发,大批银行破产之后形成的。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二)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是西方国家中建立最早的,1933年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风险特征及种类•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特征:–客观性及必然性、偶然性及不确定性、可变性及可控性、扩散性及严重性。•风险种类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及原则•其基本目标是为了安全和收益。•其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全面周详的原则、量力而行的原则、成本收益比较的原则。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估价、风险处理。•风险处理方法:–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抑制和风险补偿。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常见的风险,所以要重视对它的管理。通过信用分析、信用配给、要求抵押和补偿余额、签定监控和限制性契约、进行贷款分类及分类管理。其中信用分析的6C原则是经常使用的,也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信用分析的6C原则。•对借款的信用分析,商业银行通常从6个方面来进行,即分析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品德决定其偿还贷款的意愿和能力;能力(capacity),指借款人的工作经验、经验才能等;资本(capital),反映借款人承受风险的能力;担保(collateral),用来增强银行贷款归还的保证程度;经营环境(condition),指借款人内部和外部的经验环境;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借款人的应变能力.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风险,其管理的具体方法有资金缺口管理、存续期分析等。讨论:单一银行制的商业银行和分支行制的商业银行的区别•单一银行制其营业成本较低,管理层次较少,具有独立和自主性,能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防止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分支行制其优点表现在分支机构较多,业务范围较广,有利于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克服了地方干预,促进了银行竞争。讨论: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营业功能,银行资本是其设立与存在的先决条件;•显示功能,银行资本是建立和维护信誉的保证;•保护功能,银行资本是保护存款人、债权人的利益,补偿意外损失的最后手段;•管理功能,银行资本是限制资产不合理扩张,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和国家实施金融监管的有力手段。附录: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与改革•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一)旧中国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19世纪中叶以前,主体为钱庄和票号–1896年10月清政府核准设立中国通商银行并于1897年5月27开业。–1908年颁布《银行通则》–北四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南四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通华商之气脉”为宗旨,强调服务社会,但受到双重桎梏,发展缓慢。(二)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大背景•1951年7月开始对旧中国民族资本商业银行进行公私合营改造,于1952年12月成立了一家垄断所有金融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企业性和国家机关双重属性。•分支机构按上级指令办指标办事,统存统贷,层层下达,没有竞争,不负盈亏。(三)改革开放后•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1983年9月宣布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3年9月,开办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80年代后期,伴随交通银行的恢复,建立了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已倒闭)、中国民生银行。1994年建立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背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了全国银行体系中约80%左右的信贷资金,承担了全社会60%以上的存贷业务,但其治理机制及业务经营还远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一)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1)产权主体的虚置。–产权主体的虚置难以形成足够的激励机制进行合格的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选择、监督和评估,难以建立对经理层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政府可能干预经营。1,在治理结构上存在明显缺陷。(2)在银行内部的权利配置结构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有很大程度的错位•主要表现为内部拥有剩余控制权(即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源使用使用的投票权、支配权和决策权)的经理层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于是其具有廉价投票权。因而容易受到寻租力量的侵蚀。(3)缺乏完善的、清晰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非市场化、模糊的分配制度;业绩与业绩水平的相关程度不明显。•复杂的利益关系:利润上交财政;吸收过多员工就业,而且承担多种责任。(4)缺乏足够的可竞争性•具有国家政策保护和市场垄断的地位,竞争压力较小。•没有足够的约束激励机制及时对市场做出灵敏的反映。•在事实上隔断了市场对银行治理结构可能产生的竞争性。2,资产结构单一,质量低下,资本金不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较大。•不能单看资产规模,主要取决于资产质量和资本金实力。•据公开数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大约为25-30%。有专家称在不良贷款剥离前应有40%。•这样在1998年底的不良贷款为21749.71亿元。占当年GTP的27.3%,财政收入的2.2倍。3,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活力不足,盈利水平不高。•经营目标不明确?,决策机制不科学、内部激励机制不够、约束机制不力、整体竞争力不强,盈利情况堪忧。•4,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人才结构不合理。•5,融资品种单一,以网络科技为主的新兴服务方式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6,融资领域不注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二)改革的主要对策1,积极稳妥推行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改革运行机制,创新银行内控制度;规范资本金补充机制,适当提高呆坏账准备金比例;全面实行审贷分离和贷款责任终身制,健全贷款风险评估机构;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能上能下,能增能减,能进能出;进行逐级授信。2,转变经营观念,调整贷款结构,创新金融服务,抢占市场•支持农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开拓居民消费信贷、信用卡等零售业务;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探索资产证券化,支持企业并购运作;发展网络银行;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