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6.1商业银行的历史和发展趋势6.1.1商业银行的历史商业银行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起源于古代的银钱业和货币兑换业。1、主要业务形式:1)货币的兑换业务2)货币保管业务3)异地支付业务(汇兑业务)现代意义上的银行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英国的银行则起源于为顾客保管金银的金匠。由于金匠为顾客开出的收据可以流通,所以它就是我们今天银行券的前身。169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国出现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中国的银行业是从明清时代开始的。北方是山西的“票号”;南方是浙江、绍兴、湛江等地的“钱庄”。6.1.2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集中化全能化电子化国际化1、集中化二战后,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集中化,许多国家的银行业主要为少数几家大银行所控制。进入90年代后,银行业集中化的进程更是加速发展,银行合并的浪潮风起云涌,首先在日本出现了比较有影响的银行合并。美国银行在90年代同样也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银行合并浪潮。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标志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开始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银行业全能化的进程。欧洲同样也有大规模的银行合并。例如、香港汇丰银行收购了米兰银行。总而言之,银行合并的浪潮还会继续下去,因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单家银行无法与其它的大银行相抗衡,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银行内部的成本变得低廉所以银行规模开始扩大。2、全能化商业银行有全能型和职能分工型两种模式,80年代以后,职能分工型开始逐渐向全能型银行转化。范围经济:当一个机构同时从事多项业务且这些业务相互互补,这是我们就说是范围经济。199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方案》是银行全能化格局的标志性法案,同时也标志着《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规定的分业管理、分业经营体制的终结。银行业的全能化趋势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介入证券、保险等领域。3、电子化例如:自动取款机、信用卡、24小时无人银行、网上银行等等。此外还有银行内部的电子资金转账系统。4、国际化银行业务越来越多地超越了国界。6.1.3中国的银行业1.现代银行的出现和初步发展2.改革之前的银行体制“大一统”性非独立性3.银行体制的改革6.2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要了解商业银行是做什么的,从它的资产负债表入手也许是最为方便的。恒等式:资产总额=负债总额+银行资本等式的含义:企业的资产代表企业资金存在形式或资金的去向,而负债则表明资金的来源从另一种角度理解,资产和负债都是给定的而所有者权益是前两项的差额,是一个剩余项因为所有者享有的是剩余索取权。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本就是它的所有者权益,但是银行资本中包含了一部分从属债务也就是负债性质的资本,所以一般讲的银行资本不完全等于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一、资产1、准备金,商业银行为应付日常的提款要求而保留的流动性最高的资产,由银行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部分构成。法定准备金率:各国银行法要求银行保持的最低的准备金率(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那部分准备金,可用于应付提款、发放贷款或购买证券。2、收款过程中的现金:在支票清算过程中,已记入商业银行的负债,但实际上商业银行还未收到的那部分资金。3、在其他银行的存款(同业存款)许多小银行在大银行,即它们的代理行存款。作为回报,大银行将为它们提供支票清算、外汇交易,以及证券购买等方面约服务。这种制度被称为代理行制。4、证券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债券,包括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一、资产5、贷款,是最重要的银行资产,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中国,按照贷款的用途,可以将它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按照贷款的期限,可以将它分为短期贷款(1年以内,含1年)、中期贷款(1至5年,合5年)和长期贷款(5年以上);按照贷款的保障形式,可以将它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含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按照贷款的占用形态,可以把它分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后三类即所谓的不良贷款)。6、其他资产包括商业银行拥有的实物资产(如建筑、设备)等。一、资产二、负债(资金来源)1、支票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1)活期存款2)可转让提款单存款,1972年由马萨诸塞州储蓄银行发行。3)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产生于1982年的一种创新金融工具。2、非交易存款,包括三种基本类型: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和大额定期存款。3、借款。商业银行可以向其他银行或企业借款,以弥补暂时性的资金不足或获取额外的利益,如贴现贷款,同业拆借三、银行的资本银行资本是吸收银行亏损的“缓冲器”。为了维持银行业的稳定,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规定了一个最低最低资本充足标准,而且这一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步趋近于统一。1、股本(普通股和优先股),即票面价格与发行量的乘积。2、资本盈余(资本公积),是指商业银行发行股票时,股票实际销售价格超过股票面值所带来的额外收入.即股票发行溢价。3、未分配利润,即商业银行税后利润中末分配给股东的部分。4、补偿性的准备金,即银行为弥补各种可能出现的经营损失,而从营业利润中提取的预留准备金,包括资本准备金和贷款、证券损失准备金。5、从属债务,偿还顺序位于其他债权人之后的债务。6.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一、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和信息咨询业务等。1、结算业务,包括同城结算、异城结算。2、租赁业务:包括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3、信托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代替客户进行资产管理或投资为客户获取收益。4、信用卡业务二、表外业务广义:指所有没有直接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业务。狭义:仅指涉及承诺和或有债权的活动。表外业务的三种类型:1)贸易融通业务,例如:银行承兑业务、商业信用证业务2)金融保证业务,例如:备用信用证业务、贷款承诺业务、贷款销售业务3)衍生产品交易,例如: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积互换协议等等6.4商业银行的管理一、商业银行管理基本原则1、安全性:银行业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它的业务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尤其当今竞争的激烈及银行从事的表外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2、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提款,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一家银行可能会因为流动性不足而导致资不抵债甚至破产。3、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为其所有者获取利润的能力。过分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会使盈利性下降,所以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必须有较高的盈利性。盈利性目标和安全性、流动性目标在一定意义上是统一的。只有在保持较高盈利水平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可能增加自有资本的积累.增强抵抗风险和履行付款责任的能力;同时也只有在安全性、流动性有保证的前提下,银行才可能获得较高的盈利水平。但是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银行管理者碰到更多的却是盈利性目标相安全性、流动性目标相互冲突的情形。因为一般说来,一种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越高,其盈利性往往就越低。银行必须在安生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二、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涉及商业银行如何将其资产在现金、证券、贷款等各种资产持有形式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这是每个银行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资产管理必须符合前面说到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1、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力图使多余的现金资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可通过预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以决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建立分层次的现金准备。2、尽可能购买收益高、风险低的证券。3、选择合适的贷款对象:尽可能选择信誉良好而又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借款者。贷款项目评价的可采用“6C”标准4、在不损失专业化优势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资产的多样化来降低风险。三、负债管理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没有必要完全依赖资产方面来保证其流动性,即在需要流动性的时候,不必一定要通过出售资产来实现。它完全可以借助于负债管理的办法,通过主动出售对自身的债权来筹集资金。司此,资金来源不再是既定的,它可以随资产运用的需要而随时进行调整。这种理论强调,只要资产收益大于负债成本,就应该进行主动性的负债,以获取利差收入。三、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活动可以分为两类:1、合理利用现有的负债渠道,完善银行的负债结构,降低负债风险和成本,如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同业拆借、向国际市场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通过证券回购协议向大企业借款,以及发行金融债券。2、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尝试新的负债业务。四、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现代银行的管理越来越重视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两者的联合管理。常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有:1、资产分配法:在60年代产生的.它强调根据各种资金来源的特点来确定资产的分配方向。2、缺口管理法:根据期限或利率等指标将资产相负债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馈之间的差额.即缺口(gap),进行分析和管理。具体可分为三种:零缺口、正缺口和负缺口。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通过一系列资产负债比例指标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馈进行监控和管理。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