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业务培训提纲(2008年4月19日)第一部分统计基础知识一、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统计(Statistic)一词还是在十八世纪德国政治学教授亨瓦尔在1749年所著的《近代欧洲各国国家学纲要》一书绪言中提出来的,汉字“统计”是1903年从日本传到我国的。统计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或者说是一种认识活动。一般包括三种涵义:一是从事统计调查研究活动的工作,叫统计工作。二是开展统计调查研究活动取得的结果,表现为各种统计资料。三是研究如何开展统计调查研究活动的科学,就是统计学。统计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咨询功能和监督功能。信息功能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系统地搜集、整理、传递、储存和提供大量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统计信息的职能。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研究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统计月度资料、统计年鉴、整理的各种统计资料等等都是向各位领导提供统计信息。咨询功能是指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统计信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方法深入开展分析和专题研究,为领导的有关部门提供可供选择的各种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对科学决策和管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监督功能是指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客观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状态,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以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便于各级领导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或偏差,促使社会经济按照客观规律要求协调发展。二、统计基础知识1、统计指标就是社会经济现象中各个方面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或者说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表现形式。这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设计形态的角度去理解,它是把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名词称为统计指标,一般在设计统计制度或统计报表时经常采用,如设计全面小康指标时,-2-将“人均GDP”设计为其中的一个考核指标。二是从统计结果的角度去理解,它是把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在一定时间、空间的具体数值称为统计指标。如“盐城市2003年人均GDP9548元”。2、统计指标的分类综合指标与总量指标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平均指标与相对指标⑴综合指标亦称统计指标,有时就简称指标,它是由指标名称及其数值所组成,如“2007年全区人均GDP18346元”。总量指标数量指标综合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是指反映总体规模或水平的总和指标,表现形式是具有计量单位的绝对数,如“2007年全区GDP149.5亿元”、“2007年全区财政收入14.04亿元”等,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⑵数量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一般而言,总量指标与数量指标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质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如价格指数、人均GDP、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等。⑶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状况的总量指标,中(也叫存量指标)。如“2007年我区总人口数为74.75万”,是指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产品库存量、国土面积、资产总额、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都是时点指标。时点指标的主要特点是:①由于时点指标数值表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到某一特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所以其数值只能按时点间断计数,不能累计。如果把各时点上的数值相加,就会造成重复计算,不能反映实际情况。②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之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依存关系。例如,一个地区2007年末的总人口不一定比当年某月的月末总人口大。质量指标-3-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指标(也叫流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产品产量等等。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主要区别相同总体不同时点的时点指标不能相加。相同总体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可以相加。⑷相对指标定义是用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由于总量指标只能反映现象的规模或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易深入说明事物发展的程度和差别,也不能直接反映事物之间数量联系的程度,为此需要将有关总量指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所以相对指标在统计分析中运用极为广泛。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除了强度相对指标采用复名数表示外,其它一般都是用抽象化的数值如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相对指标分类结构相对数=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值×100%比较相对数=甲地区某类指标数值/乙地区某类指标数值,注意:分子分母是同一指标不同地区数值比较。强度相对数=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注意:分子分母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总量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如商业网点密度:商业网点密度(正指标)=零售商业机构数(个)/地区人口数(千人)指标类别含义常见指标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反映总体内结构状况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相对指标反映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男女性别比106.7:100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反映计划完成程度动态相对指标反映事物发展动态发展速度、增长速度比较相对指标反映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2007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11.1%强度相对指标反映事物的强度、密度、普通程度人口密度、人均GDP、经济密度-4-商业网点密度(逆指标)=地区人口数(千人)/零售商业机构数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平均指标定义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它表明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它的数值表现就是平均数,所以平均指标通常称为统计平均数。如“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635元”就是一个平均指标。其中同质性为一个地区的所有农村居民,而非城镇居民,数量标志值为纯收入6635元。平均指标主要特点①任何一个总体中的单位都有许多标志,只能分别在总体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计算其平均指标,亦即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数量标志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而不是代表总体某一单位的具体数值。如农民人均纯收入代表农民收入的一般水平。②平均指标把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之间的差异加以抽象概括,其中各个个别标志值的偶然性波动相互抵消,从而反映被研究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或一定时点上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如“2007年盐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635元”,表明2007年全区绝大多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6635元周围。平均指标作用①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比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一般水平。如盐城市与淮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②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比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的变化,研究其趋势及其规律性。③利用平均指标可以进行数量上的估计推断。这在统计预测中经常运用。平均数常见的计算方法①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X=∑x/n加权算术平均数X=∑pix/∑pipi为权数。三、常见统计用语1、速度与平均速度⑴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也就是把基期发展水平定为1(100%)-5-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倍,当数值较大时)⑵增长速度又称增长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其数值为发展速度-1⑶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年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表示现象逐年递增的平均速度。如全区2003年财政收入4.13亿元,1998年财政收入2.5亿元,2003年与1998年相比,发展速度为(4.13/2.5)165.2%或1.65倍。2003年比1998年增长了65.2%或1.65倍。1998年到2003年财政收入五年平均发展速度=5发展速度为110.6%1998年到2003年财政收入五年平均增长速度是110.6%-1=10.6%2、当年价格、不变价格与可比价格⑴当年价格顾名思义,也就是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⑵可比价格是指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在统计中,一般在计算GDP、增加值等增长速度时,一般都使用可比价格计算。也就是说,要把报告期、基期的GDP用固定价格水平计算后进行比较。⑶不变价格是固定不变的价格,也叫固定价格,它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国家先后六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关于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产品不变价格,①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②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③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④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⑤从1991年到2000年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⑥从2001年开始使用2000年不变价格。目前在统计工作中,计算GDP,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等增长率时,均采用不变价格计算。3、番与倍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翻一番,也是增加100%。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涵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是增加了200%;翻两番,就是400%,增加了3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是八),翻三番就是800%,增加了700%。“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的,-6-“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的。翻n番:增加了(2n-1)×100%,增加n倍就是增加100n%。4、“百分数”与“百分点”⑴百分数是用一百做分母的分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章中一般都写成“百分之多少”。运用百分数时,也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占”、“为”、“超”的用法,“占计划的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为计划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如报告期实际值为计划的120%;“超计划百分之几”,如超计划20%,即报告期实际值为计划的120%,扣除了原来的基数(-100%)。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例如:我市GDP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由1998年的33.3%下降到2003年的23.3%。降低了10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1998年的37.9%上升到44.0%,提高了6.1个百分点。5、权数与比重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权数决定指标的结构。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绝对数(频数)表示,另一个是相对数(频率)表示。相对数是用绝对数计算出来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又称比重。如:本次统计学习班学员有78人,按标志“学历”分组:可分为“研究生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学历”,各组出现的人数叫权数。标志“学历”权数比重(%)研究生以上学历2619.1本科学历6044.1大专及以下学历5036.8合计136100四、常用统计指标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7-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2、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江苏人民的共同期盼。1983年,邓小平同志的苏州之行,引发了他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构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总体要求。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江泽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