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贷款业务的核算4.1贷款业务概述(种类、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4.2正常贷款各环节的核算4.3贷款摊余成本的概念与计算4.4减值贷款的特征与处理4.5抵债资产的核算4.6贴现业务的核算本章重点与难点重点:贷款与贴现的核算;贴现的计算难点: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摊余成本;贷款减值;资产减值损失;贷款损失准备;贴现资产与贴现负债4.1贷款业务概述1、贷款种类2、贷款展期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4、贷款业务核算使用的会计科目1、贷款种类按照流动性分为短期贷款(≤1年)中期贷款(1年,≤5年)长期贷款(>5年)按照保障程度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按照资金来源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2、贷款展期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应当在贷款到期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由贷款人决定是否展期.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3年。企业单位贷款只能展期1次,个人消费贷款不能办理展期,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3.贷款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贷款名义利率:借款合同中规定的利率.银行发放贷款后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应收利息.贷款的实际利率贷款的实际利率,是指将贷款在预期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利息和本金),折现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银行发放贷款后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贷款实际利率的计算一是使用传统的插值方法,根据银行贷款现金流出与未来不同时点利息及本金现金流入现值相等条件下内含的利率.(IRR)二是使用简便的财务EXCEL函数中IRR的函数。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的异同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同时不会涉及“贷款—利息调整”;不同时会涉及“贷款—利息调整”.实际工作中注重合同利率,制度与国际惯例同时关注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贷款的摊余成本指该贷款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积摊销额(加实际利息收入减应收利息);(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4、贷款业务核算相关的会计科目1)贷款2)应收利息3)贷款损失准备4)抵债资产5)贴现资产6)贴现负债1)贷款本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核算银行按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包括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信用贷款等。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可将本科目改为“委托贷款”科目。贷款科目本科目可按贷款类别、客户,分别“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等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发放的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本.贷款科目银行发放贷款,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借记本科目(本金),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吸收存款”等科目,有差额的,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收回贷款,贷记本科目.贷款科目对于未减值贷款,银行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贷款科目收回未减值贷款时,应按客户归还的金额,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按收回的应收利息金额,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归还的贷款本金,贷记本科目(本金),按其差额,贷记“利息收入”科目。2)应收利息资产类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尚未收回的利息.资产负债表日,银行按照合同本金及利率计算应收利息时,借记本科目,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贷记利息收入,两者差额借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银行收到利息时,贷记本科目.3)贷款损失准备本科目是特殊的资产类科目,核算银行贷款的减值准备。期末贷方余额,反映银行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贷款损失准备.(备抵账户)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贴现资产、拆出资金、客户贷款、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本科目可按照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资产负债表日,贷款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各项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贷款”、“贴现资产”、“拆出资金”等科目。4)抵债资产本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核算银行依法取得实物抵债资产的成本。银行依法取得的非实物抵债资产(不含股权投资)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照抵债资产类别及借款人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已取得尚未处置的实物抵债资产的成本.5)贴现资产本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核算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等业务所融出的资金。银行买入的即期外币票据,也通过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贴现类别和贴现申请人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下设面值与利息调整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等业务所融出的资金。贴现资产银行为客户办理贴现时,按贴现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面值),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吸收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资产负债表日,按计算确定的贴现利息收入,借记本科目(利息调整),贷记“利息收入”科目。贴现票据到期,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吸收存款”等科目,按贴现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面值),按其差额,贷记“利息收入”科目。存在利息调整金额的,也应同时结转。6)贴现负债本科目是负债类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核算银行办理商业票据的转贴现等业务所融入的资金。分别面值和利息调整进行明细核算.3.2正常贷款各环节的核算核算分录有关案例正常贷款(非减值贷款)的核算1)发放借:贷款--本金(合同本金)贷:吸收存款(实际支付金额)贷款——利息调整(差额)2)计提利息银行于资产负债表日: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或借):贷款——利息调整3)收回贷款本息借:吸收存款贷:贷款--本金应收利息(或借):贷款——利息调整案例[1]--正常贷款基本环节的核算本行于4月1日向开户单位—自来水厂发放200万元短期贷款,6月20日计提应收利息10万元,6月21日该厂偿还贷款本息。开户银行作出相关环节的账务处理。参考答案放贷款(4.20)借:贷款—短期贷款—自来水厂2000000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自来水厂2000000确认利息(6.20)借:应收利息100000贷:利息收入100000收回本息(6.21)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自来水厂2100000贷:贷款—短期贷款—自来水厂2000000应收利息100000案例[2]—含利率因素的正常贷款的核算本行于2005年1月1日向开户A单位发放5000万元5年期平价贷款,到期一次还本,按年收息,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均为10%。试对相关环节进行账务处理。1)2005.1.1日发放贷款借:贷款--本金—A50000000贷:吸收存款500000002)计提利息(2005.12.31;2006.12.31;2007.12.31;2008.12.31;2009.12.31)借:应收利息5000000贷:利息收入50000003)收到利息(2005.12.31;2006.12.31;2007.12.31;2008.12.31;2009.12.31)借:吸收存款--A5000000贷:应收利息50000005)收回贷款本金借:吸收存款50000000贷:贷款--本金500000003.3贷款摊余成本的概念与计算概念计算方法案例贷款的摊余成本指该贷款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积摊销额(加实际利息收入减应收利息);(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根据该准则的规定,商业银行对持有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两项金融资产,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如何理解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摊余成本的特点满足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的要求存续期间等于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存续期间不同时点价值在变化(在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发生变化时,不调整实际利率,而是调整摊余成本.)案例[3]--关于贷款摊余成本计算案例本行于2005年1月1日向省出版集团发放5年期5000万元贷款,实际到账资金4900万元.合同利率10%,每年收取利息500万元,贷款如期收回。初始确认的实际利率为10.53%。试计算贷款期间各期摊余成本及实际利息的变化.摊余成本的实际把握对本题而言,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只涉及合同利息与实际利息差异的调整,期间摊余成本可以使用下列公式:初始确认金额+实际利息-合同利息实际利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合同利息=合同本金×合同利率EXCEL表格单位:万元年度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10.53%)现金流入期末摊余成本(1)(2)(3)(4)2005490051650049162006491651850049342007493452050049542008495452250049762009497652455000年度期初摊实际利息现金流入期末余成本(10.53%)本2005490051650049162006491651850049342007493452050049542008495452250049762009497652455000表中关系如下(2)=(1)×10.53%(3)=5000×10%=500(4)=(1)+(2)-(3)由此可见:期初确定的贷款实际利率不变,而贷款期间的摊余成本发生变化折价贷款,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不同.折价贷款的摊余成本在归还前逐渐递增.案例[4]--正常贷款摊余成本的计算与核算2009年1月1日,商业银行向A企业发放一笔8000万元贷款,A企业实际收到款项7730万元,贷款合同年利率为10%,期限2年,利息按年收取,A企业到期一次偿还本金。本行测算贷款的实际利率为11.9968%,该贷款如约收回本息。单位:万元单位:万元年度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11.9968%)利息及本金流入期末摊余成本20097730927800785720107857943880001)放贷款(2009.1.1)借:贷款—本金—A企业80000000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A企业77300000贷款—利息调整2700000摊余成本=80000000-2700000=77300000(元)2)确认并收到利息(2009.12.31)借:应收利息8000000贷款—利息调整1270000贷:利息收入9270000应收利息=80000000×10%=8000000(元)利息收入=77300000×11.9968%=9270000(元)=927(万元)收到一年利息时借:吸收存款--A企业8000000贷:应收利息8000000贷款的摊余成本为77300000-8000000+9270000=78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