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⒈(199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B.C.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答案:B(本题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而B项只是在价格上作比较。)⒉(2002年高考全国春招卷)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答案: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作品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这个人。)⒍(辽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考卷2001.5)从修辞角度看,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苦瓜苗就像一个①一样,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它却努力的活了下来,便渐渐的长大。它似乎满是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或在冬瓜架上②。我不得不找来一根杖子,把它绑在杖上,③。A.①病儿②胡搅蛮缠③限制它的生长B.①弃儿②胡搅蛮缠③约束它的行为C.①病儿②胡乱缠绕③约束它的行为D.①弃儿②胡乱缠绕③限制它的生长答案:B(①从下文“自生自长”看,②③采用拟人更形象生动)⒑(北京市朝阳区第二次模拟考卷2002.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势、嗟老叹悲……——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读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答案:C(C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⒚(南昌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测试卷2002.5)对下列句子(诗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紧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凸现诗仙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B.月光把野地镀成银色。恰好有几片云小跑着去找月亮,月亮也小跑着躲那些云,云比月亮跑得快,月亮终于被遮住了。—用拟人手法,笔法轻灵地描绘了一幅云追月的图画。把云和月都写活了。C.巴金先生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现在我们也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在引用和重复中,蕴含着对冰心、巴金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灯”这喻体,使人联想到文坛前辈的不朽作品和巨大精神力量。D.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大海是活脱脱的千手观音,大潮是大海充满魔力的手指。没有大海做力源,大潮哪有如此这般的强烈、浩大和雄奇?—连续使用比喻、排比和反问,写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力和振聋发聩的声响。答案:D(D项中有4个问句,包括3个设问句和1个反问句,不可说“连续使用反问”)⒈“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的后面连接那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答案:B⒉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一次,北京某礼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C.“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D.“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答案:B(“创造条件,争取上岗”不恰当,原文无此意。)⒊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A.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B.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C.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D.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答案:C(划线部分中“下酒物”喻为“文章”,“一斗诚不为多”喻为“读好文章应多读几遍”。)⒌下列那一项比喻不尽恰当()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答案:B(“书山上跋涉的樵夫”应该喻指读书人,所以用来喻指“词典”不当。)⒍将下列8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①停车坐爱枫林晚②白铁无辜铸佞臣③竹直心虚乃吾友④霜叶红于二月花⑤青山有幸埋忠骨⑥水淡性泊是我师⑦柳絮池塘淡淡风⑧带水芙蓉点点雨A.⑦⑧/⑤②B.①④/⑥③C.⑤②/⑥③D.⑥③/⑦⑧答案:C⒎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答案:C(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新题1.对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A.“庭院深深深几许”句用了反复的手法。B.“玉勒雕鞍游冶处”句用了借代的手法。C.“泪眼问花花不语”句用了拟人的手法。D.“乱红飞过千秋去”句用了借代的手法。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3.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腾”地跳下坑,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勾头一瞧,哟,!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B.水盆里果然映入月光C.月光果然跳进水盆里了D.水盆果然跳进了月光(A(简析:“庭院深深深几许”用的是“反问”的手法)2.B(简析: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3.C(简析:此题在衔接语句中考查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根据最后一句把“月亮”比作一个跟“我”捉迷藏的“调皮鬼”,所以选形象、生动的“跳进水盆”最为合适;另外,陈述对象是“月亮”,而不是“月光”和“水盆”,故A、B、D三项可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