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综述(概述)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哲学1、概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哲学综述(概述)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二、哲学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质(本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形式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将世界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例如:中国古代五行说。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从物质的具体形态得出机械结论。3)辩证唯物主义4)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人类历史领域的具体体现。唯心主义实质(本质):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形式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直接的唯心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间接的唯心3、备注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主观与客观:纯主观、纯客观、主观的客观、客观的主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4辩证唯物主义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意识物质性原理(世界观):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世界的物质性(表现):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原理(世界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3)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世界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都源于物质)二、物质与运动三、规律四、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5辩证唯物主义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物质与运动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观)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欧布里德借钱)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三、规律1、规律的含义(世界观):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性质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3、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注意:必须全面认识人类与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所以遵循规律与利用规律不矛盾)四、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2、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即既客观,又努力;既遵循规律,又重视意识的能动性。)1、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实践、认识与真理(认识论)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世界观)1)实践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科学实验活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3、认识真理的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方法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7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世界观):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性质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联系观的方法论(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③方法论:a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b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b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c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二、发展观三、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四、创新观(辨证否定)8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二、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程的事物,它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却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过时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2、发展的趋势(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世界观)(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世界观)(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3、发展的形式:量变和质变(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量变:事物的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静止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分解、平衡静止破坏(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3)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三、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四、创新观(辨证否定)9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二、发展观三、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含义(1)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对立指斗争性,统一指同一性,二者相反相成。同一性指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一是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二是互相贯通、渗透、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指相互排斥、对立,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的性质(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a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b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有特殊性(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①二者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与同类有共同之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两点论与重点论4、方法论四、创新观(辨证否定)10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二、发展观三、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性质3、两点论与重点论(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①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