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心得体会作者简介读书笔记作品简介形象分析1.作者简介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生于律师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原来学医,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2.作品简介•《月亮和六便士》是他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成书于1919年。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书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叙述了原来是位证券经纪人的主人公,在人到中年时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的故事。通过描写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月亮和六便士》小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月亮和六便士》是从《人生的枷锁》中派生出来的,两个文本之间形成一种肯定的互文关系。两部小说主题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体现了毛姆对于个人追求艺术家梦想的观点和看法作品分析追寻其踪重识故人结识主角迁往巴黎有人说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但这并不是一部传记,小说开头是高更前半生的生活,但斯特里克兰德灵魂的主宰确实毛姆。斯特里克兰德过着毛姆梦想却不敢再现实中过的生活。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写作特色:第一人称视角•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故事便是借身为旁观者的“我”来一步一步展开的。虽然故事真正的主人公应该是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德,但关于主人公的一切却是经由“我”这个跟他并不相熟的人来一点点揭露的。“我”从一开始与读者站在了同一立场上,因此之后“我”的每一点发现、每一次解读,都与读者对人物的了解描绘出相吻合的曲线。通过“我”这个望远镜,读者既能近距离窥探故事中人物的变化,又能够在“我”这个旁观者的身份限制下保持一份客观冷静的观察,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赋予读者的正是这样一种真实和灵活。所以虽然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限制令读者无法直接获得主人公的内心思想,但由于“我”这样一个观察者的出现,“我”在故事中的每一次评论或猜测都或多或少暂时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又因为视角局限性留下一定的空白,引起读者的遐想。•毛姆的创作母题是人性,在揭示人性的复杂、邪恶、奇特的同时,向往一种超脱尘世的个性自我完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道德意识混乱,行为迷惘荒诞。为了精神上的愉悦,实现自我完善,他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破坏别人的生活。“他的感情非常细腻,但举止却很粗俗,大自然在创造这个人的时候,在他的身上揉捏了这么多相互矛盾的特点。”他既超脱世俗又囿禁在物质社会之中的形象,使该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张力和吸引力。毛姆作为叙述者—一个局中人的身份,深刻剖析出思特里克兰德对于现实生命的蹂厢,对于理想艺术的追求,表露出作家本人对于现代物质文明社会的怀疑和对西方社会复杂人性迷惘的态度。3.读书笔记•门外汉要表示对艺术的欣赏,最好的方法就是免开尊口,大大方方地掏出支票薄。——第一章•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你为什么离开她?」「我要画画。」「可你已经四十了!」「正因为这个我才想,如果现在再不开始就太晚了。」「你以为像你这样年纪的人学画还能学的好吗?你怎么会认为自己还有绘画才能?你想碰运气吗?也许会有奇迹发生,但这可能性微乎其微……」「我要画画。」——第三章•只有诗人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在爱这种情感中主要成分是温柔,但斯特里克兰德却不论对自己或对别人都不懂得温柔。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弱。——《月亮和六便士》第八章•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第十章•我们生在世界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这些符没有共同价值,意义是模糊、不确定。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财富传给别人,但别人却没有接受这财富的能力。我们只能孤独行走,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月亮和六便士》第十章•在我看来,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贸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第十二章•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第十二章船长医生旅馆女主人施特略夫我勃朗什思特里克兰德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爱塔思特克兰德形象分析•精神上的他者社交场上,“每个人都想叫宴会热闹一些,所以谈话的嗓门都比平常高了许多,屋子里一片喧哗……他们谈政治形势,谈高尔夫球,谈孩子和新上演的戏,谈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绘画,谈天气,谈度假的计划。查尔斯认为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寒暄上令人无法理解。与查尔斯相反,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是一位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是人人称赞的“壁炉天使”.她擅长交际,喜欢热闹的氛围。夫妻俩的生活“像一条平静的小河”,有一种“安详亲切之感”。但是“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恐惧不安的东西。”终于有一天,毫无征兆,查理斯离开了英国,抛弃了共同生活十七年的妻子和一对可爱的儿女。在这之前,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对丈夫的内心所想竟一无所知。在她眼里,丈夫丝毫没有艺术细胞,是个“十足的小市民”。查理斯的出走在社交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多数人都认为他是因为女人而出走,殊不知此时的他内心正澎湃着一种对艺术的狂热情感,表面上,查理斯生活稳定富足,实质上他与周围的人在思想上始终有着跨越不过的鸿沟,成为了精神上的‘他者”。•蔑视女性的同时又渴望女性思特里克兰德在骨子对女性是极其蔑视的。“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迁往巴黎之后,穷困破落的他结识了施特略夫。有一次得了重病,施特略夫说服妻子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来照顾。时间久了,勃朗什爱上了他,并为他抛弃了自己的家庭。事实上,思特里克兰德对勃朗什并无爱意,只是起初觉得她令他产生需要,并想要画她美丽的身体,以满足他的创作欲望,画完了勃朗什对他而言就不再有价值了。爱塔是一个完全符合斯特里克兰德要求的妻子,没有索取,默默奉献,而且还有一笔不错的资产。表面上,毛姆把这个貌似原始社会的女人写得单纯而顺从,但实质上却透露了她的愚昧无知。在毛姆眼中,西方女人太精明也太文明。毛姆对高更所钟爱的波利尼西亚女子所具有的美丽顺从非常推崇,这类女子便成为这部小说中爱塔的原型。正是因为毛姆理想世界的女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女人形成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才导致了他不能把女人当作同男人那样有人性、有智慧、有需要的人。当然,在毛姆身边的女性看来,他除了名气和金钱以外,对女性毫无吸引力。他理解不了也征服不了他的女人,只能生活在自我的神秘世界里,这就决定了他成为被征服的对象,这种悖论从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体现出来。•追逐月亮的勇者毛姆曾说:“如果我觉得生活实在无法忍受,我想我并不缺乏勇气离开这个我已经不能再随心所欲的舞台”。而事实“月亮”象征着美好而纯净的人生理想,而“六便士”则象征了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他对现实生活采取了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态度。艺术上的天才,现实生活的无赖。对思特里克兰德来说,塔希提岛似乎就是这样的世界。在那里,他上羁绊了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远离尘嚣,人的天分才能得以发挥。他的思想依然不被理解,但他的怪异行为没有人感到诧异,就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只有远离了世俗纷扰,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那里的自然风景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他备受折磨的灵魂才能得以安息。心得体会•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毛姆在书中描绘了不同人的生活,比如眷恋安稳生活的施特略夫。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月亮和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