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1/6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学情分析】大家普遍感觉到鲁迅作品比较难懂,教学时要多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学,促进学生讨论,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与心得,并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写作能力。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导读设计】一、情境导入: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一个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自己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提问:同学们说说他是谁啊?——鲁迅。(板书:鲁迅)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曾经这样形容鲁迅,说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狼。”而且鲁迅也承认,说“对,我是狼”,“痛苦时索性躺在荒山里,在草莽中,舔着自己的伤口。”还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一把匕首,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锋利的尖刀。提问: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形容一下他吗?说明你的理由。鲁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6——学生回答:鲁迅是战士、落红、树、鬼……小结:有人称他为魔,有人称他为神,有人称他为狼,甚至有人称他为鬼,可是他就不是“人”!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鲁迅先生当作“人”,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审视。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的角度,通过解读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来解读他的生命轨迹。(板书:鲁迅与《朝花夕拾》)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作品内容,并初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寻找共鸣,换位思考三、知人论世,探究疑问: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作品时,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疑问。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鲁迅生平和作品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3.教师小结:《朝花夕拾》虽是作者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但却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又有对一些问题的理性批判。【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了解鲁迅生平和写作背景,深入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在指导中渗透阅读方法──知人论世,探究疑问。四、走近人物,理解形象: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你们对哪个人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3/6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深浅程度)明确:长妈妈: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我”对她表现出尊敬和同情。藤野先生:是一位具有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大学教授,“我”对他表示深深地怀念之情。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却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我”对他表示同情和悼念。父亲:是一位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对“我”的学业严格而固执,但“我”却没有归罪于他,表示对他得敬爱。父亲之死,使我感到不安与自责也是使我立志学医救人的动机。2.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分析长妈妈。问题设置:(1)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虽然身份低微,但在《朝花夕拾》中反复出现多次,梳理各篇中描述她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3.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并进行点拨: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作品中你读出了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情感?长妈妈是当时哪个体的代表?4.教师总结:《朝花夕拾》承载的是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在人物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对他们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而这看似寻常的情感态度实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设计意图】以长妈妈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以人物分析为突破口,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五、精读文章,赏析特色: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这部书中你喜欢的文章,说说这部书有怎样的写作特色?(老师归纳总结)1.夹叙夹议又夹抒。如《狗·猫·鼠》—边叙述狗、猫和鼠的故事一边通过议论揭示狗、猫、鼠的本质特性,以及对那些“名人教授”冷嘲热讽。又如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4/6色,令人神往。2.杂文笔法,结构严谨。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都是运用杂文的笔法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抨击。另外在《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中结构严谨,层层推进。《二十四孝图》结构严谨.文意层层推进。文章从“文学革命”说起,继而写作者自己在私塾以外阅读到的讲神讲鬼的充满封建思想糟粕的书,再写写“家藏老书”《二十四孝图》,从而点出了文题。《五猖会》叙事一波三折,不平铺直叙。从看游神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到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起伏跌宕。3.以小见大,注重细节。《父亲的病》有多处典型细节描写。例如写“巫医”陈莲河给父亲治病用药引蟋蟀时,在药单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揭露了“巫医”的封建道德思想,“似乎民虫也要贞节”。4.反讽手法,常用对比。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如在《父亲的病》中,没有正面对庸医的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常用对比,如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对比,表明儿童应当快乐健康成长;《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抒情真挚,语言和谐。如“我”对父亲、长妈妈、藤野先生的怀念都是感情真挚,而在《阿长与〈山海经〉》对长妈妈遭遇的同情和勤劳朴实的赞扬或是在对《范爱农》最后遭遇的同情和悼念都是运用和谐平稳地语言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通过对这些篇章的解读,你对名著阅读有哪些体悟呢?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①精读与略读结合。②积累与表达并举。③梳理内容归纳主题。④注重个性化阅读。⑤记好笔记或随笔。【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学习过程,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七、拓展延伸,感悟精神:(出示幻灯片:鲁迅的遗像,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鲁迅在1936年的10月19日早上5点25分在上海去逝,享年55岁。他死于肺结核,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5/6的美国好友史沫特莱给他请了一位美国名医,看了他的片子后,医生惊叹到:“你的肺大半已经烂掉了,如果换成一个欧洲人,他早已在五年前就死了,你应该静养。”鲁迅幽默地说:“不必了,既然你无法救治一个已经死了五年的病人,那么一定也救不了我。”他在《野草》题辞中是这样看待死亡的:“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多么豁然的心胸啊!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是在杂文《死》中留下了这样几句话,可以作为他最后的遗嘱,节录如下:1.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的一文钱,好朋友的不在此例。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4.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多么精辟,多么伟大的民族魂啊!鲁迅生前总说——“赶紧做!”“不做事,不看书,我一天都生活不下去,我总是想,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因为结果还是一样,多几年也是白活的。”同学们,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与伟大的一生啊!我想通过这节课的解读,你一定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课前的疑问你也一定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老师的答案已经有了,我也已经做了,那就是上好这45分钟的课。同学们,我们不用怀念过去,更不用奢望未来,我们只要做好当下就行了。那我们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赶紧去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完整的“人”吧!八、布置作业:细读《五猖会》,完成学习任务。1.结合《朝花夕拾》,理解“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在书中进行批注。(必做)2.《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选做)九、板书设计:鲁迅与《朝花夕拾》美好的童年迷惘中抉择弃医从文执笔抗争生命轨迹: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