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声音一、主题解析(一)主题内容与要求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二)主题背景分析小班幼儿对声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马路上有车喇叭响了,很多幼儿会提醒老师:“小汽车开过来”;新园舍打桩的声音沉重而响亮,这又会引起室内幼儿的关注:“老师,造房子要用大榔头的”……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基于自己的行动与情绪,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当幼儿听到声音后,他们能好奇地去寻找与观察,但当看到事物后,他们就没有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注意力又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实施“好听的声音”主题时,应积极去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声音,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声音资源,让孩子感受辨别各种声音的同时,发现它们的有趣:了解声音带来的信息及其所代表的意义。通过有趣的声音游戏,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尝试、发现和探索中使幼儿的情感、技能、知识等方面均获得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三)主题切入点从教材中看,《好听的声音》主题内容比较丰富、有趣,教材中有《谁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唱歌的车》等几个活动,分别从人、物、乐器、汽车发出的声音等角度提供了不同的活动素材。各班根据自己班中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所以主题切入点各不相同:有的班级是在播放广播操录音时,发现磁带坏了进入主题的;有的班级是以班中一位爱哭的幼儿为主题切入口。种种切入的方法,有其共性,就是从幼儿身边的、熟悉的声音开始的,并逐渐深入主题,充实主题内容,以充分实现该主题的活动价值。(四)基本经验点1、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敏感,积极关注身边各种声音,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与游戏中的问题。2、了解自己的声音和周围人的声音,比较自身与他人的声音不同,理解声音传达的不同含义。3、在聆听、感受、发现周围各种声音中辨别感知嘈杂和悦耳的声音,初步形成轻声交谈、轻拿轻放等行为习惯。二、内容选择及相关组织形式主题名称及目标要求预设活动提示点生成活动例举集体活动例举小组及个别活动例举好听的声音谁的声音目标:喜欢听辨不同人的声音,熟悉周围人的声音,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谁的声音(同课异构,3节)游戏:爸爸(爷爷、奶奶、小宝宝)来了《学习》1、小动物在唱歌2、我的身体会唱歌3、有趣的声音铃儿响叮当目标:乐意聆听各种铃声,熟悉家里的声音,初步了解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1、奇妙的声音2、好听的声音3、铃儿响叮当(2节同课异构)4、叮咚小门铃(2节)5、家里的声音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1、乐器大协奏2、什么乐器在唱歌3、喇叭美妙的声音目标:乐意摆弄各种乐器,感受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美。1、我的小鼓响咚咚2、美妙的琴声3、大鼓和小鼓4、美妙的钢琴声音乐游戏:找小铃1、我们周围的声音2、好听的风铃会唱歌的车目标:探索发现会发声的车子,乐意模仿不同车子的笛声。1、会唱歌的车(2节同课异构)2、音乐游戏:洒水车1玩具音乐会脚步声目标:能聆听、感受不同的声音,能分辨不同的声音的轻重,乐于模仿。脚步声(同课异构)阅读《脚步声》故事书1、会响的小路课程整合及建议生活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如交谈、整理、搬物轻轻。运动1、响铃球《运动》p6找宝贝《运动》p292、瓶儿沙沙《运动》p37放鞭炮《运动》p513、踢瓶子驯小狗《运动》p284、我的小鼓响咚咚《运动》p325、会响的房顶《运动》p50铃儿响叮当《运动》p55游戏1、叮咚小门铃《学习》p24、找小铃《学习》p25、洒水车《学习》p27、猜猜我是谁娃娃家里添置门铃,丰富做客情节。提供“会唱歌”的车,开展小司机游戏。三、环境创设和资源利用主题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社区与家庭资源内容材料提供与玩法提示1\教师预设主题墙饰,将孩子与老师、家长一起收集的家里的、幼儿园里、马路上、动物、乐器发出的声音,以及会发出声音的物体、人物、动物的图片,按种类分别张贴出来。2\组建“小乐队”,收集各种乐器和自制乐器。教师提供节奏图。3\布置“马路上的车辆”,收集各种玩具车。张贴各种车子的图片、小舞台小乐队:铃鼓、鼓响板、木鱼、响铃、沙球、罐子、筷子、瓶子等小演员:录音机、伴奏带等学习材料包:好听的歌《学习》p191、摆弄小乐器,听听小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2、提供一些幼儿熟悉的音乐,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敲击乐器3、提供两套相同的乐器,一幼儿坐在“屋”内敲击一种乐器和物品,同伴坐在“屋”外辨听并模仿敲击相同的乐器。4、在小乐队的伴奏下,小演员装扮后舞蹈或歌唱表演。1\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和收集会发出声音的各种实物图片、照片、玩具;收集各种声音声像资料。2\家长与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风铃、打击乐器。3\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和听辨周围的声音。4\家长与孩子一起玩“脚步声“游戏。瓶子宝宝找朋友各种瓶子若干;瓶上有数字、图形、小圆点和色纸;小型积木、石子、豆类、纽扣等。1、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颜色与物品配对;图形与物品形状配对;点子与物品数量配对;数字与物品数量配对;颜色、数字与相应的颜色数量的物品配对。2、发现物体数量与声音的轻响关系。会唱歌的瓶子各种不同材质的瓶子和罐子、种子、积木、棉花、碎布、橡皮泥等。1、摇动封闭的瓶子或罐子,引导幼儿仔细倾听瓶子或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并乐意探索发出不同声音的原因。2、幼儿尝试着在空瓶子或空罐子中装入各种物品,让瓶子会唱歌。教师注意提醒幼儿耐心地多试几次。3、尝试记录。好听的声音录有小动物、自然界、车子、乐器等声音的录音。学习材料包:会唱歌的车《学习》p411、辨声音,寻找对应实物图片,知道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2、幼儿模仿声音。美丽的小风铃有不同大小孔眼的珠子、铃铛、管子等,不同粗细的线1、幼儿选择材料进行穿线自制风铃。2、比较不同材质制作的风铃声音是不同的。不同粗细的线适合穿不同的孔眼。乐器宝宝穿新衣常见乐器的轮廓图、蜡笔、颜料、色纸。幼儿可涂色、撕纸粘贴等。1、选择各种颜色的蜡笔,为乐器轮廓涂颜色。2、将色纸撕成小碎纸,粘贴在轮廓图内。3、用各种材料作印章来印画。4、引导幼儿尝试绘画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拨浪鼓、喇叭等。我来做乐器橡皮泥、瓶子、罐子、线、布、纸、纸板等废旧物品。1、用橡皮泥捏鼓。2、用瓶罐制作沙球。3、用纸板做响板等。4、用纸做喇叭等照片。4\走廊里悬挂亲子自制的风铃。5\提供多媒体、录音机等。模仿声音各种能发声的物体图片。幼儿辨认并模仿发声。1、辨认常见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2、辨认常见车辆,模仿鸣笛声。3、辨认日常用品,模仿其声音。4、辨认自然界的现象,模仿其声音。我来讲故事故事图片,如《脚步声》、《美妙的琴声》等。录音机、磁带、复读机等。1、观看故事图片进行阅读。2、听故事录音,边听边看图书边跟着讲述。3、讲述故事,用复读机录音。厨房的声音砧板、塑料刀、果奶瓶、勺子、筷子、蔬菜、塑料纸。学习材料包:家里的声音响了《学习》p11玩法:在“娃娃家”区域里,幼儿在切和敲击中倾听和辨别各种声音。在音乐角中提供各种不锈钢餐具,幼儿敲敲玩玩,听听不同餐具发出的声音。四、教案例举★谁的声音活动名称:谁的声音活动目标:1、通过声音游戏来区别不同人的声音。2、理解声音传达不同的含义。设计思路:一、活动产生的背景从我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看,孩子们都是刚入园的新生,由于处于城乡结合处,对于普通话,孩子的个体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有些孩子能理解但不会讲,有些孩子连理解都有困难,这时他们正处于一个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时期,所以经常会出现叫而不应的状况。而在我们的身边,孩子叫而不应这种现象似乎普遍的存在,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也很多见,任性骄蛮的脾气使他们对身边大人的话听而不理,只知道索取成人对他们的关注,对成人叫声比较忽视!二、活动的过程设想《谁的声音》这一活动,在教材中的活动提示是听听、猜猜游戏、模仿熟悉的人的声音的游戏。根据这两个提示点,将预设目标定为:通过声音游戏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理解声音传达的不同含义。而对于整个活动的形式,自己曾一度限于迷茫,小班的孩子好动、以兴奋、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纯粹选择人的声音的游戏,那么在活动中可能对孩子的情绪、思路都难以把握。如何运用一个点牢牢地牵引孩子的注意点呢?答案当然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小班的孩子,天线宝宝的魅力最大。于是活动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天线宝宝的声音引发活动兴趣,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呈现孩子们熟悉的人的声音:爸爸、妈妈、小朋友的声音,让孩子们听辨感知不同人的声音。在选择的声音素材中有奶奶讲金山话、小朋友讲的上海话与外语,让孩子通过听辨感知体验不同的语言,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说不同的话。活动最后是游戏“猜猜我是谁”,这个游戏也选自教材,孩子们都喜欢神秘的东西,即使是我们成人也会喜欢神秘感,让孩子躲起来发出声音让人猜猜,肯定很有趣。玩过这个游戏的人都知道,孩子的自控力较差,想让他们自觉地闭起眼睛,听辨声音,猜猜站在自己眼前的小朋友是谁,这几乎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们准备了一个漂亮的小房子让发声的孩子躲在里面,将这一活动规则更明确化,游戏最终尝试引出新的热点“请老师模仿别人的声音,让孩子们来猜”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和热点。为下一次活动开展做好铺垫。在整个活动中,我力图用整合的理念来设计。首先整个活动体现了整合,对教材作了扩充。教材中是听辨不同的人声音,而活动中又添加了不同的语言种类、形式等让整个活动更加丰富有趣。其次,在细节之处做到整合。如:在活动中我们特意安排了一段奶奶讲金山话,一听就很有趣,这与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很好的互动。孩子平时比较多地讲金山话,其实也比较忽视,如果在家里,奶奶这么叫唤孩子,我想孩子可能就会不予回答。突然在电脑中传来奶奶的问好,他们一定会好奇、兴奋,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听辨奶奶讲金山话的时候,就结合了及时应答的教育。妈妈唱歌的时候贯穿情感的教育。在听辨小朋友念儿歌的时候整合了数概念:一和许多。在最后的游戏中,让孩子乐意听辨周围的声音,力图将倾听习惯的培养贯穿整个活动中。整个活动我认真推敲每一次的提问价值、思考可能出现的不同答案,想好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同回答。为活动做好充实的备课工作。活动准备:课件一套、娃娃家房子一座活动流程:情景导入听辨声音声音游戏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听辨天线宝宝的笑声。2、和天线宝宝应答。二、听辨游戏,辨别不同人的声音。1、听辨男声、女声和童声唱歌。2、听辨金山话、上海话和英语。三、声音游戏,乐意听辨周围的声音。1、听辨同伴的声音。2、听辨老师的模仿声音。3、活动延伸:听听学学生活中的其他声音。活动后的反思:1、对活动价值的反思:活动内容选择的是孩子们熟悉的声音,这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活动中有助于孩子在经验上的提升。教会孩子表达分类我们平时讲的有金山话、普通话。在活动中很多孩子听到外语,上海话的时候,感到十分熟悉、兴奋,但就是无法表达出来。他们告诉我:“这是我阿姨讲的话,这是我阿婆讲的话。通过活动以后,他们知道了这两种比较熟悉话是外语和上海话。我想这对于我们城乡结合处的孩子来说有着这种经验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活动后我感受到孩子们的思考,感到了与平时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的碰撞点。如:有的孩子会问:“我到**地方去,他们说的话我听也听不动,那是什么话?”有的孩子过几天来告诉我:“老师,hello是英语,不是外语。”我想这就表明孩子对活动的感受和兴趣。经过这个活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听到妈妈、奶奶、等女性的声音后会回答:这是女的声音,而不再那么直观,把所有年轻女性的声音归纳为妈妈。孩子的应答习惯也有了很好的改善、很明显的我叫到某个宝宝的名字,他会看着我,害羞得说:“哎!”对身边的声音也更加的关注,有时我们在散步,他们会告诉我,听,有飞机,我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于是我们大家就会一起找飞机、模仿开飞机。2、对活动策略的反思:我在整个活动中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以天线宝宝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贯穿活动。天线宝宝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她地笑声、说话声都隐含了声音的魅力,所以在这整个活动中我看到孩子虽然只是小班初期,但是他们都深深地被课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