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总结•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汉很高兴,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淑女形象。赖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等媒人把人带到赖汉眼前时,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淑女,而是一个大脚丫子,一脸麻子,没有头发的丑婆子。赖汉很生气,说媒人骗了他,要索回钱物。媒人说:我并没有骗你呀!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吗?这位聪明的骗子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使赖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常用虚词是标志(一)常用句末语气词(句尾助词)后面可断句。•如“矣、耶、哉、与(欤)、焉、兮、耳、而已、(乎)、(者)、(也)”等。•特殊情况:•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或“者也”连用时,其后不能断句。•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后不能断句。•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句。•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且、且夫、若夫”等。•例:•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②且庸人尚羞之。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常用虚词是标志•(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常用虚词是标志(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例如:•①于是余有叹焉。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常用虚词是标志抓住“曰”“云”“言”•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习惯句式掌握住•(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如:•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5、惟……耳(只是……罢了!)•6、亦……哉(也真是……啊!)•(二)表揣度的固定格式•1、得无……乎/耶/邪(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2、无乃……乎(耶)(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3、……庶几……欤(……或许……吧?)•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习惯句式掌握住•(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1、可得……欤•2、孰与……乎•3、如……何•4、奈……何•5、若……何•6、何……焉为•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11、何为……?习惯句式掌握住•(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2、何……为(何辞为?)•3、不亦……乎(不亦说乎?)•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5、得无……乎(得无异乎?)•6、其……乎/也/耶•7、安……哉•8、况……乎习惯句式掌握住•(五)表选择的固定格式•1、与其……孰若(无宁)……(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六)被动句式•1、为……所…•2、受……于……•3、见……于……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⑴顶真: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借助修辞与骈句•⑵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借助修辞与骈句•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如: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助修辞与骈句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对此句,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注意: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等。文言断句小结•常用虚词是标志•抓住“曰”“云”“言”•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借助修辞与骈句•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此外,还要理解内容大意,联系前后文。•长期培养:看课本(打牢基础)--读经典(培养语感)--常实践(经常练习)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练反复,反复练,断句也要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