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影视的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音效等运用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视听语言主要内容: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二章第二章镜头形式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第五章影视视听结构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一节景别一、景别概念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距离不同,造成被摄物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景别的划分标准:一是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来划分;二是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的划分基本划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远景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适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远景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也是对具体的某个场景的介入,情绪表现比较超脱。全景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全景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画面的叙事信息比较丰富。中景中景画面是人物取到膝盖以上。这个景别既能交代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事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但有时也略显缺少情感上的感染能力。近景近景对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别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一般以上。常被用来突出主体,强调情节,表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提升他的重要性,暗示物体或人物表情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写常被用来拍摄重要的物件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捕捉细微表情变化。在视觉上具有强制性,在画面风格上较为极端。两个系列: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近景系列——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三、景别的意义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3、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四、景别的剪辑规则1、相邻景别不接。2、不轻易使用两极镜头3、景别越往远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长;景别越往近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短。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二节景深与焦距一、焦距概念焦距,也叫焦点距离,指从光学透视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根据光学镜头焦距的可调和不可调,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定焦镜头中,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分为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短焦镜头(广角镜头)在35毫米规格的电影拍摄中,焦距35毫米的是短焦距镜头。短焦镜头使拍摄空间的范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特点,夸张了前景和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常常可以表现较为宏大的场面,当用短焦来拍人物时,人物面貌容易变形。中焦镜头(标准镜头)在35毫米规格的电影摄影中,焦距在35-50毫米之间的是中焦镜头。这种镜头较能还原人对空间的视觉透视感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长焦镜头在35毫米规格的电影摄影中,焦距在50-250毫米的是长焦镜头。这种镜头把空间的纵深感压缩,前景后景的距离被填平,背景虚化,看上去后景与前景像是在一个平面似的。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也适合让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镜头)大景深镜头是全景镜头的一种形式,画面由一系列的景别组成,即含不同景别人物的镜头。《电影艺术词典》中指出,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又称为深焦距、全景深。由远及近地被摄景物在画面中表现为全部清晰的影像。为扩大前后景的纵深清晰度,常用短焦距镜头结合其他条件产生大景深效果。它可以同时捕捉由近及远的不同人物,一个画面中包括特写、中景、全景,对于塑造空间的连续性展示和人物微妙关系有很好的表现力。而且大景深画面具有对观众理解的开放性,可以在画面中选择关注的内容,符合人们生活中看到的客观世界的感受。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三节角度一、角度的概念及意义概念角度是创作者态度的表达方式,他决定我们如何看待画面中的人物。又可以被称为摄影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和机位角度。摄影机以一定角度记录场景或物体,角度能够非常有效地传达叙事信息和情感态度。意义1、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2、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信息3、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和场景情感态度的导演手段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可将角度分为:俯瞰、俯拍、仰拍、平拍俯瞰俯瞰又叫做大俯角,摄影机垂直于被摄体。在新闻摄影中,航空拍摄的画面都居于这个角度,能拍摄出景物全貌;在剧情片中,俯瞰画面中的人物显得非常渺小,是反常的角度。另外,由于它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的超脱感,所以常常被用作片头、片尾的镜头吸引观众,将观众带入或带出故事。俯拍俯拍又称“俯角度”,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俯拍角度拍出的画面,景物或人物的竖向线条被压缩,景物的垂直方向的特点被忽略,越趋向俯瞰角度,越成为平面点的状貌。俯拍拍摄的人物,会显得渺小,被环境所包围。仰拍:仰拍又称为“仰角度”,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低于拍摄主题的视平线。仰拍拍摄的画面,主题的高度感和成像面积都被夸张,后景或者陪体被简化;仰拍能够增加对象的垂直高度感,加强画面整体的垂直感;仰拍拍摄人物主题和运动都被突出展示,对观众有视觉上的压迫感。仰拍拍摄人物常常有特殊的造型效果;低角度的仰拍有效地传达了某种夸张的意味。平拍平拍即摄影机处于与被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通常的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画面有平稳感。平拍拍摄的画面形成的透视感比较正常,不会夸张物体的垂直线条,拍摄的人物也比较客观,不带感情评价。二、角度在电影中的运用1、画面造型手段2、故事叙事手段3、导演表达手段4、建立影片的影像风格三、角度的分析路径视觉变化——构图形式变化——画面意义变化——心理关系、情感变化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第四节构图一、构图的定义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色调)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二、构图的目的1、使画面构图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美感——造型性2、突出主体形象——叙事性3、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象征性三、构图的内容一幅画面必然有主要对象即主体,次要对象即陪体、环境背景。根据对象所处的空间位置,又可分为前景、背景等。主要包括:主体、陪体、环境、前景、背景主体:主体是拍摄时关注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组对象,它是构图的主要构成成分。作为主体,一般具有两个基本条件:1、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者;2、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陪体:陪体是与主体有紧密联系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景物或人物,是帮助主体揭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有均衡、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环境环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即人物、景物和空间。在画面构图中,环境是烘托主体,帮助叙事、表情、表意的成分。它有助于说明事物所处的地点、时间、季节等,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前景前景一般是指在主体前方最靠近镜头的景物。不论是主体、陪体,或是环境组成部分,只要是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景物,都可以称为前景。背景背景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不同的环境可以构成不同的背景,背景可以是人物、建筑、森林、山峦、大地、天空等。背景应使主体能从画面中分离出来,因此需要注意主体与背景的明暗、色彩、动静虚实等关系,以形成对比,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四、构图的原则构图原则包括:突出主体、注意选光、均衡与对称构图原则——突出主体画面要有主次之分,不能杂乱无章,因此构图的首要原则是突出主体。突出主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比使主体形象和其他形象形成对比关系,常用方法有虚实对比、大小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冷暖对比、动静对比、方向对比,等等。(2)线条指引可以把主体放在透视中心,透过线条的指引突出主体。(3)形象完整画面中有两个以上的人物,形象完整的人物比形象不完整的人物突出。构图原则——突出主体(4)人物面部朝向画面中有两个以上的人物,面部朝向镜头的人物比背向或侧向镜头的人物突出。(5)视线指引通过非主体人物的视线指引突出主体,经常用在多人物的静态构图之中。(6)重要位置可以把主体放在几何中心或趣味中心,利用重要位置突出主体。构图原则——注意选光摄影是光线艺术,必须选择适合主体表现的光线。光线运用宜少不宜多,并不是光线越多越能突出主体,光线过多反而会影响画面表达。这就要求摄影人员正确地选择和安排主体的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和背景的关系,以适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光、色、影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影视画面。构图原则——均衡与对称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不是平均,而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要大的多。因此,对称虽然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中运用得比较少,以均衡为主。“品”字形构图、“三七律”构图五、构图的方法均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九宫格构图、垂直式构图、对分式构图构图的方法——均衡式构图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安排巧妙、对称平衡。常用于表现月夜、水面、夜景等。构图的方法——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是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等。构图的方法——变化式构图在变化式构图中,景物安排在某一角落或某一边,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表现山水小景、体育运动等。构图的方法——对角线构图在对角线构图中,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这种构图方式富于动感,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观众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构图的方法——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具有稳定、均衡等特点。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构图的方法——S形构图在S形构图中,景物呈S形曲线,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物体时,一般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表现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构图的方法——九宫格构图在九宫格构图中,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处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方式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构图的方法——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大树、山石、瀑布、摩天大楼等等。构图的方法——对分式构图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部分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六、构图的分类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规则构图与不规则构图封闭式构图20世纪60年代以前,完整、均衡是影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封闭式构图是其主要形式。用框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并运用空间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重新组合框架内部的新秩序,这种构图方式称为封闭式构图。它以画框为依据,把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全部组织在画框中,在画框内追求画面的完整性、均衡性。开放式构图20世纪60年代以后,影视画面构图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放式构图明显增多。开放式构图在安排画面形象元素时,着重于画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之间的联系。它有意打破画框的界限,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