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同学看过《天龙八部》?作者是谁?《天龙八部》的故事背景是我国的哪个朝代?《天龙八部》中的三个男主角,也就是结义为兄弟的萧峰、虚竹和段誉,与我们学习的北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并不是我国完全统一的王朝。当时,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还并立着契丹族在北部建立的辽、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各政权间民族战争曾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过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是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阶段特征。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1、契丹的兴起2、契丹政权的建立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国耶律德光得到幽云十六州契丹改国号为辽3、“蕃汉分治”制度加速了契丹社会的进步(唐朝末年)二、宋辽的和战1、宋辽战争①宋对辽用兵(目的、过程、结果)2、澶渊之盟背景、内容评价消极影响:北宋接受屈辱条件,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积极影响: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②辽对宋的战争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1、西夏的建立党项族的起源和社会生活西夏政权的建立2、西夏的政治制度3、宋夏的和战思考:辽和西夏都积极学习汉文化,说明了什么?马克思——“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较高文明所征服”宋夏战争:原因、结果夏宋议和(1044年):内容、评价——封建化政策1、如何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2、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3、宋对辽、西夏的战争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封建统治阶级为争夺生存空间、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巩固统治进行的战争。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也保证并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宋对辽、西夏的战争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宋初强化中央集权尤其是集中军权的弊端: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为收复幽云十六州与辽作战失利后确立“守内虚外”的政策;契丹、党项族的骑兵轻捷灵活,作战能力强。且政权建立之初士气往往很高。4、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与“和”的关系怎样?5、辽和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何相同之处?它们与唐宋的政治制度有什么联系?6、契丹、党项是我国古代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发展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1)社会进程相同。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3)采取的措施相同。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4)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5)和宋朝的关系相同。都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后又都与宋朝议和,接受宋的“岁币”,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彼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主要活动地区是辽河一带(今西拉木伦河),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渔猎。唐朝末年,契丹人与汉族农民杂居,逐渐学会了汉族的生活方式,部分人开始了农耕生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族各部,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建立契丹政权,并积极扩张势力。他是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不仅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发展,也促进了契丹封建化进程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辽太宗耶律德光从后唐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大致包括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不但使契丹国的疆域大大扩展,而且统治区内增加了具有封建传统的广大农耕土地和众多农业人口,进一步加速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方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亦。——《辽史·百官志》1、实行“蕃汉分治”的原因:在辽统治的广大地区,由于南北地区的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不同,为适应这种不同情况,辽朝实行“蕃汉分治”制度。2、特点:“因俗而治”,是一种民族分治制度3、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制度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相持十余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密奏书请盟。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盟益坚,帝将许之。……帝厌兵,欲羁縻不绝而已。……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宋史》卷281,《寇准传》思考: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澶渊之盟是在宋已经取得胜利但宋辽双方势均力敌,都无力战胜对方,宋朝做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和约。如果你是当时北宋一名主战派将领,如何看待澶渊之盟?如果你是当时北宋一个生活在边境旁的农民,你又怎么看?今天你作为学习者,怎样认识澶渊之盟?……雄州容城归信县多市马出入边城中,为契丹籍送幽州。……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公私岁费四十余万缗。……河北路有铜五十七万九千九百余斤,锡九千八百九十余斤。乃市易,务于榷场卖铜皆百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7、卷211、卷251澶渊之盟后,宋辽开展了经济交流。北宋边境设置榷场,贸易非常活跃,贸易的数额不断增加,民间贸易也不断发展。贸易品种逐渐增多,连铜锡也输往契丹。评价澶渊之盟。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势均力敌,都无力战胜对方,北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这个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北宋的财政困难。它维持了宋辽边境长期的和平,此后的一百二十多年中没有再发生过大的战争,社会得以相对安定。这就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党项族是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称党项羌,南北朝末期开始在我国西北活动,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以游牧为生,尚武而勇猛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玉门关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