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二、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三、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对于《桥》这篇课文,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内容,并初步了解主要人物老汉的沉着冷静、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但对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所表现出的坚守党性的崇高精神缺乏深刻认识,对题目“桥”的深刻内涵理解有困难,需要老师引导帮助。另外,从文学角度来说,《桥》作为一篇微型小说,学生对这样的体裁还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小说的写作特点还需要老师引导提炼。在情感方面,学生对党比较陌生,正好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军民鱼水情的内容,为孩子做了认识军队,认识党的介绍。使学生对党有了一些了解,为这篇课文的学习扫清了认知方面的障碍。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情境创设,品味语言,深刻体会老汉坚守党性、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使学生对小说的体裁有初步的了解。五、教学重点:1.品析词句,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深刻体会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2.感悟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六、教学难点:1.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2.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流程:九、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提出质疑。1.揭示课题: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2.听写检查,复习词语。出示: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清瘦沙哑豹子胸膛3.根据词语,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板书:洪水老汉4.回顾质疑:课文为什么要以“桥”为题?【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二)感受环境描写,体会写法。回顾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感受环境描写,体会写法抓住人们表现,体会慌乱品读老汉言行,感悟品质揭示题目含义,解除质疑拓展党员事迹,升华主题统观全文写法,初识小说阅读《丰碑》,巩固写法初识小说布置作业1.自读批画直接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体会感受。2.汇报所画句子。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一片白茫茫的世界。3.自读句子,谈感受。板书:凶猛4.小结写法,读出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感受当时环境的危急,同时,体会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三)抓住人们表现,体会慌乱。1.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句子。出示: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2.自读感悟,体会人们的惊慌失措。(四)品读老汉言行,感悟品质。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7-23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对老汉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从中能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简单批注,并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2.自读批画,小组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以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品析文本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全班交流,品味情感。预设:(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抓住动作描写“站”,体会老支书的忠于职守。(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老支书沉着冷静,以及崇高的责任感。(3)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抓住语言描写,以及感叹号的运用,体会老汉的冷静果断、语气坚定,以及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高度责任感。(4)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抓住动作、语言描写,并适时引入入党誓词,体会老汉作为党员坚守党性的崇高品质。板书:坚守党性【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入党誓词,使学生对于党员职责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有助于感悟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坚守党性的崇高品质。】(5)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抓住“推”的动作描写,体会老汉对儿子深深的父爱。4.小结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板书:舍己为人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让群众先走;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儿子;却始终没有想到自己,这就是一种什么精神?5.回顾老汉语言,再次感悟品质。引读出示:“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快走。”【设计意图:回顾文中人物的语言,再一次深入感悟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崇高责任感,总结升华中心,为理解题目深刻含义做铺垫。】(五)揭示题目含义,解除质疑。1.随着木桥轰地一声塌了,眼前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窄窄的木桥不存在了,但在人们的心中却架起了另一座桥,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2.在生死攸关之际,这位党支部书记,用他坚守党性、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架起了一座紧紧联系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这是一座永不坍塌的桥。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了吗?(六)拓展党员事迹,升华主题。1.说说你知道的优秀党员事迹。2.拓展介绍党员事迹。(洪水、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面前的党员事迹)3.小结:就是这些党员,为人民群众架起了一座座生命桥、连心桥!也正因为我们的身边有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我们遇到灾难之时,才不会感到孤立无援。【设计意图:语文课堂注重拓展,此处的党员事迹介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党员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对党员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七)统观全文写法,初识小说。1.再现洪水句子,体会环境烘托。(1)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2)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板书:环境烘托形象鲜明2.分析结尾作用,感受情节发展。(1)师朗读文章结尾。(2)思考:读到结尾处,你又有怎样的感受?板书:情节曲折3.总结小说特点,揭示本文体裁。(1)回顾板书,明确小说主要特点。(2)揭示《桥》的体裁,以及获奖情况。【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在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他们的语言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写作方法上的特点,为学生的写作拓展思路。】(八)阅读《丰碑》,巩固写法。1.默读课文《丰碑》,思考: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汇报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仅要注重人文情感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作者的写法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习作做铺垫。学完课文后又安排了《丰碑》一课,正是想帮助学生巩固《桥》的一些写作方法,加深学生对小说写作特点的了解。】(九)布置作业。1.背诵《桥》和《丰碑》中描写精彩的片段。2.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壮丽的青春》和《哑巴渡》。【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工具性上,因此,在作业布置上,注重了精彩片段的积累。同时,作为人文性的延伸,课后给学生推荐了两篇同样感人的两篇文章,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十、板书设计:16.桥洪水凶猛环境烘托老汉坚守党性形象鲜明舍己为人情节曲折十一、教学特色(一)重表达,塑人物形象在《桥》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老汉沉着冷静、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品质不难理解,但对于老汉的特殊身份——党支部书记坚守党性的感悟是个难点,毕竟党员离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远。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作者对老汉进行的细致描写入手,抓住“站”“盯”等动作、神态描写,“党员排在后边!”“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两处的语言描写,以及揪出儿子的做法,在此进行拓展,引入入党誓词,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从而感悟文中党支部书记坚守党性的崇高精神。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不止于文中老汉这一个党员形象,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在感悟文中人物形象之后,又引入了众多优秀党员形象。尤其是在我们刚刚经历不久的灾难中,我们的党员总是冲在第一线,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他们的这些行为令所有人肃然起敬!这样的拓展拉近了学生与党员之间的距离,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二)巧结合,悟小说特点语文学习不仅要注重人文方面的培养,更要重视文本的写作特色,以便使所学课文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桥》是一篇表达非常精炼的微型小说,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典型的小说体裁却是第一次接触。为了巩固小说的写作特点,便从选读课文中选择了一篇和《桥》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丰碑》一课,作为巩固写作特点的一个拓展阅读,从而让学生了解小说这一类体裁的共同特点,对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