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香河九中王淑梅教学目的:1、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影响。2、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服饰、饮食特色。3、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与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教学重点:大体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民居会不一样?”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二、讲解与组织教学1、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课件展示: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民居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建筑。要保护人类不受洪水、寒冷等自然条件的干扰和损害。展示一组民居图片,比较这些民居特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学生观察图片,比较南北方民居在屋顶、门窗、墙壁等方面的差异。出示四张民居图片,哪幅是南方的?哪幅是北方的?为什么?(学生回答)复习: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图和中国温度带图,回忆气候的两个基本因素?南方、北方气候特点?(学生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民居特点气候产生差异的原因南方民居北方民居小结:气候影响民居的建筑形式。图片展示吊脚楼和四合院,学生结合课本分别介绍他们的特点,并思考他们的建筑形式与气候的关系。吊脚楼的特点:是居住在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多见于湘西、贵州等地区,依山就势而建。四合院的特点: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颜色较深、墙体较厚、南窗较大。有利于吸收热量、防风防寒、获取更多的光照学生观察图片,完成表格:民居地形类型分布地区吊脚楼四合院小结:地形对民居影响也非常大。图片展示窑洞和竹楼,学生结合课本分别介绍他们的特点,并思考他们的建筑结构、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人们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当地取材,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好,结构均匀等特点,在坚实的黄土沟谷的崖面上挖掘而成的。具有省工、省力、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竹楼:由竹子制成,一楼用来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二楼用来住人。1.可以通风散热,防潮、防虫防兽。2.可以就地取材。小结: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不同,建筑材料也不同。图片依次展示蒙古包、骑楼和土楼,教师介绍三种民居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课堂检测:连线题说一说:你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1.气候2.地形3.地质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