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含逐字逐句翻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走近作者孟子名,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孟母一迁孟母二迁孟母三迁孟母断织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乱世的哲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译: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尽信书不如无书。译: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2__________,人皆有之.•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5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孟府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孟子墓碑时代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梁(魏)惠王说:“寡人没有才能,军队三次在国外受挫折,太子被俘,上将战死,国内因而空虚,以致使祖先的宗庙社稷受到羞辱,寡人非常惭愧。老先生不远千里,屈尊亲临敝国朝廷,将用什么方法使我国得利呢?”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数()罟()不入洿()池ɡǔwū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únzhì庠()序xiánɡ饿莩()piǎoyìcùbó然而不王()者wànɡxù移其粟()于河内sù申之以孝悌()tì翻译第一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之:取独。•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以北•凶:荒年,年成不好•察:观察•无如:不如,比不上•加:更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我就把百姓转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把黄河以东的谷子调往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也是这样(做)。考察邻国的当权者,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我的百姓没有增多,(这是)为什么呢?”翻译第二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请:请允许我。•喻:打比方。•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曳(yè):拖着。•兵:兵器。•而: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以:凭借。•何如: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逃跑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么(你觉得这)怎么样呢?”•翻译第三、四段•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直:只是。•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于:比,介词梁惠王说:“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翻译第五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池: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āng):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果)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多得)吃不完;(如果)不用细密的网到池塘里捕鱼,鱼鳖之类的水产就(多得)吃不完;按一定季节带着斧头入山伐木,木材就(多得)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多得)吃不完,木材(多得)用不完,这样便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翻译第六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凭借•衣:yì,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之:代词,复指;•畜: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食:吃“五亩大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蓄养的鸡、狗、猪一类的家畜,不错过它们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耽误•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百亩大的土地,不耽误农耕的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行走)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à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七十岁的人能够穿绸吃肉,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做到)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从没有过。翻译第七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莩: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诸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吃的东西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开仓救济,百姓饿死了,就说:“‘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异:区别•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是这种说法和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只要)大王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回来归顺的。”语言现象总结:•1、通假字•2、词类活用•3、特殊句式•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通假字〖颁〗通“斑”〖涂〗通“途”〖无〗通“毋”2、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动词活用作名词(3)形容词作动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①填然鼓之②七十者衣帛食肉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穿称王(2)动词活用作名词①请以战喻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战争活着的人死去的人(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4)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王无罪岁(5)意动用法使…迁移•以…为罪3、特殊句式①是亦走也②非我也,兵也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判断句(2)介词结构后置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树之以桑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宾语前置•未之有也①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②直……耳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③是……也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④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4)固定句式(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4、古今异义一、(1)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疑问。二、(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三、(5-7)孟子阐述“仁政”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文章思路1、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