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版本施工组织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梧州市西环路枣冲小区C区住宅楼桩基础工程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月5日目录第一章前言...................................................................3第二章工程概况...............................................................3第三章编制说明...............................................................6第四章承建方针与目标.........................................................7第五章工程质量、技术要求.....................................................7第六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安排.....................................................8第七章施工准备..............................................................13第八章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14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20第十章工期保证措施..........................................................22第十一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24第十二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25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措施......................................................27第十四章原始资料整理及成果提交..............................................28前言本工程由梧州东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梧州市建筑设计院承担设计。由我公司承担该项目PHC桩基工程施工任务。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安全,保证施工进度,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实现“安全、优质、文明、高效”的施工目标,特编写本施工组织设计。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梧州市西环路枣冲小区C区住宅楼工程地址:梧州市西环路施工单位: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公司:广西天宇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质量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设计单位:梧州市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同范围:桩基础工程合同性质:施工承包质量目标:合格工程建设规模:约20000米结构形式:基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现浇钢筋混凝土承台建筑±0.00标高:甲方现场定1.1工程位置及范围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梧州市西环路中段北侧工程范围为:PHC桩基工程。1.2工程地质条件1.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枣冲石料厂一带。拟建场地西侧为梧州市西环路,东、北侧主要为已建住宅楼。本场地原为花岗岩地区低矮丘陵与山间冲沟交接地带,经开山、填土平整而形成的目前地形,场地大部分地段原为停车场及道路,表部一般铺设厚0.2~0.3m混凝土。目前大部分场地已平整,各勘探点标高在37.82~42.1m之间,场地原地面标高为38.10m。1.2.2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根据该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可知,拟建场地按土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1、填土:根据其成分可分为:a、块石杂填土①1:属人工填土,为新填土,堆填时间约为1~10年,厚6.00~12.30m。其成分为花岗岩风化土碎屑物、块石、碎石,松散~密实状态,稍湿~湿,均匀性差,高压缩性。b、素填土①2:属人工填土,场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其余成分为花岗岩风化土碎屑物,随意堆填,呈褐黄色,稍湿~很湿,稍密~密实状态,已完成自重固结,均匀性差,高压缩性。2、冲积层②:属新近沉积层,根据其力学性质、组成成分,分为灰黑色粉质粘土②1、中砂②2两个亚层:a、灰黑色粉质粘土,灰黑、草绿、黄绿色,含较多的次生云母碎片,局部夹中、细砂薄层,呈透镜体状或薄层分布,含淤泥质约15%,稍具有腥风血雨味,偶见草根、朽木,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很湿,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b、中砂②2:以中砂为主,粒径0.25~0.5mm,级配较差,含少量粘性土,胶结差,很湿~饱和,松散~稍密状态。场地内仅ZK155孔揭露该层,厚度:0.00m,层顶埋深20.00M。3、砖红色粘土③:属坡积层。砖红色,粘性强,手捻有稍滑腻感,约含15%中粗粒石英砂,土质均匀性一般,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稍湿~湿,手捏有少滑腻感,可塑~硬塑状,中压缩性。场地内ZK144、ZK148、ZK1/52孔揭露该层,厚度:1.20~7.00m,4、跞质粘性土:a、跞质粘性土④1:呈褐黄杂黑色、白色斑点,属花岗岩经长期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原地形成的残积层,原岩结构已完全破坏,原岩矿物除石英外已基本风化成土物状,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高岭土、次生云母及褐黑色Fe、Mn氧化物为主。石英为粗粒状,粒径大于2.0MM的含量约20~30%,可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手捏易碎散。湿,土质均匀,中压缩性。其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厚度:2.70~8.00M,b、跞质粘性土④2:呈褐黄杂黑色、白色斑点,属花岗岩经长期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原地形成的残积层,原岩结构已完全破坏,原岩矿物除石英外已基本风化成土物状,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高岭土、次生云母及褐黑色Fe、Mn氧化物为主。石英为粗粒状,粒径大于2.0MM的含量约16.70~28.10%,呈硬塑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手捏易碎散。湿,土质均匀,中压缩性。其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厚度:4.80~12.50M。5、基岩:为燕山早期花岗岩,为本场地之基岩,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现分述如下:a、全风化花岗岩⑤1:与下伏强风化花岗岩⑤2呈逐渐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的界线,黄褐杂灰白色,花岗结构模糊可辩,矿物成份除石英外,其余大部分已风化为土状物及Fe、Mn氧化物,灰白色高岭土多呈粒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手捏易碎散呈砂土状,湿,中低压缩性,饱和中粗粒砂含量约30~35%,具弱塑性,其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厚度:5.00~17.00M。b、强风化花岗岩⑤2:与上覆全风化花岗岩⑤1呈逐渐过渡关系,没有明显的界线,褐、黄褐色,杂白色,花岗结构模糊可辩,矿物成份除石英外,其余大部分已风化为土状物及Fe、Mn氧化物,灰白色高岭土多呈粒状,遇水易软化崩解,手捏易碎或折断,捻碎呈砂土状,干钻难有进尺。中粗粒砂含量约30~40%,具弱塑性,其强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控制厚度:0.60~10.45M。6、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根据附近地质资料,本地段在花岗岩残积土中常见有不规则分布的微风化球状风化体存在,有时甚至在跞质粘性土中见有强风化花岗岩球体,主要由于花岗岩风化的不均匀性形成。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孤石”)的不规则分布给桩基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其地基土的成因类型、构成和特征详见下表:地基承载力特性值一览表层序土层名称层底一般埋深(m)重度(KN/m3)②块石填土①13.6019.0③素填土①26.1018.5④1灰黑色粉质粘土②19.00~15.0019.0④2中砂②220.0019.5⑤1-1砖红色粘土③21.0019.5⑤1-2砂质粘性土④122.0018.8⑤3砂质粘性土④222.5018.8⑤4全风化花岗岩⑤130.0019.0⑦2强风化花岗岩⑤232.0019.11.2.3地下水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的影响。勘察期间,实测取土孔内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2.50~6.50之间,相应标高为31.95~37.77m。场区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1.2.4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未见暗浜及地下障碍物分布。但主要填土由块石填土①1层、素填土①2层组成,块石填土会给桩基础施工带来不良影响。该填土层夹较多碎石、砖瓦块、石灰渣等建筑垃圾,整体结构呈松散状,性质较差。1.3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本地块总用地面积7343m2。该建筑为3幢18层住宅楼及1~2层商业群房、1座地下车库。剪力墙结构。桩基采用预应力管桩。本场地大部分场地已平整,施工场地尚可。拟建物与西侧人行道边线距离仅为9.0m左右,此道路边一般有较多地下管线分布。在压桩过程之前,需要做应力释放孔。具体过程,详见应力释放孔方案,需做应力释放孔的部位详见平面图上号房标明位置。1.4主要工程数量工程量一览表序号桩型号设计桩长(m)桩顶标高(m数量(根)工程量(m)单桩承载力(KN)设计值极限值一、1#楼1PHCA500(100)2035.2814019004500234.5334.3434.2小计407二、2、3#楼1PHCA500(100)2535.21440019004500234.6334.2433.4小计576合计983225401.5工程工期本工程工期为天,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2、编制说明2.1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2.1.1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2.1.2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广西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2.1.2.1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1.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1.2.3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2.1.2.4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2.1.2.5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1.2.6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1.2.7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1.2.8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2.1.2.9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2.1.2.10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99)2.1.3本工程地理、地质条件;2.1.4我公司制定的相关规程、文件。2.2编制原则本施工组织设计以“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工期、减轻劳动强度、确保安全和文明施工”为原则编制,是施工现场的指导性文件之一。3、承建方针与目标3.1承建方针:信守合同,严格管理,精心施工,质量创优,确保安全。3.2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GB50202-2002、JGJ94-2008)和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标准。3.3安全目标:确保整个项目无重大恶性事故,无重大伤亡事故,配合招标单位争创市级安全施工标准化工地。3.4文明施工:配合招标单位创建区级文明、标化工地。3.5工期目标:服从和满足业主工期要求,我公司工期目标为天,计划开工日期为:2011年1月8日,具体开工时间以甲方、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为准。4、工程质量、技术要求4.1预应力管桩选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3SG409)图集。4.2±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4.30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4.3本工程接桩采用焊接法接桩。4.3.3桩位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排桩10mm。4.3.4桩顶标高允许偏差:±50mm。4.3.5桩入土定位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0.5%桩长;桩位允许偏差要求见下表。桩位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2桩数为1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