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切线习题课(学案)学习目的:1、熟练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熟悉常规图形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切线判定定理(符号语言表示)2、切线性质定理(符号语言表示)二、常规图形例1、如图,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BAD=∠B=30o,边BD交圆于点D,求证:BD是⊙O的切线分析图形特征:1、6个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为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有。2、边角特征:①∠BAD=∠B=30o②AD=BD③BC=OC=OA=OD=r,等价AB=3BC=3r④BD是⊙O的切线变式1如图,已知∠BAD=30o,AD=BD,(1)求证:BD是⊙O的切线,(2)若OA=2,求BD、BC的长变式2如图,已知∠BAD=30o,BC=OC,(1)求证;BD是⊙O的切线;(2)求∠B度数变式3:如图,已知∠B=30o,BC=OC(1)求证;BD是⊙O的切线;(2)求∠BAD度数变式4:已知AD=BD,BC=OC,求证;BD是⊙O的切线变式5:已知BD是⊙O的切线,∠B=30o,(1)求∠A的度数(2)求证:BC=OC变式6:BD是⊙O的切线,探索∠BAD与∠B的数量关系。中考真题体验:1、(06厦门市)如图,AC为⊙O直径,B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BD交⊙O于点D,∠BAD=∠B=30°(1)求证:BD是⊙O的切线;(2)请问:BC与BA有什么数量关系?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由.2、(2007年韶关市中考)如图3,AB是半⊙O的直径,弦AC与AB成30°的角,AC=CD.(1)求证:CD是半⊙O的切线;(2)若OA=2,求AC的长.[学生创作题]变式7:已知BD是⊙O的切线,∠BAD=30o,(1)求∠B的度数,(2)求证:BC=OC变式8:已知BD是⊙O的切线,且BC=OC,求∠BAD,∠B的度数。变式9:已知∠BAD=22.5o,∠B=45o,求证:BD是⊙O的切线《圆的切线习题课》教学反思在考虑上一节圆的切线复习课时,我对比了人教版与华师大版教材。发现在华东师大版《圆》的这一章书中关于切线有这样的一道例题(例1)觉得非常具有代表性,于时便于设计了以上的一节复习课。在本节课中,主要想通过一个基本图形的层层演变与不同角度题目的演绎,让学生熟练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熟悉常规图形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在课堂中,由于题目的不断变化让学生既新鲜又充满好奇,使得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争先恐后,高潮迭起。最后我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作业中自己再设计一题本节课切线内容有关的题目。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的设计真的有板有眼[选录了变式7-9]。在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的遗憾与不足:时间安排不合理,前面基础知识复习的时间过长,有点“前松后紧”;变式讲解过渡还没做足功课;课堂小结处理得有点匆忙,在“画龙点睛”的部分还值得思考。如果再教本节课时,我会缩短基础知识复习的时间,为后面的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设计让学生自主创作题目的环节,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最后是做好课堂总结,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总之,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使我深刻认识到:1、备课时的学情分析很重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2、对复习课,教师要对教学过程更加心中有数,真正实现复习课的知识串联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复习课也要考虑其“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