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67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一页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核要求:●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章主要内容题型●1.1.企业人力资源即企业劳动力资源,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1.2.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学从开发、配置、利用与保护等环节研究人力资源量方面的特征●2.1.总体/总体单位客观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总体单位●2.2.总体具有的性质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与差异性●2.3.标志与指标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的名称。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2.4.标志的分类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表现是否相同);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是否可以量化)⑰●2.5.指标的分类基本与派生指标(计算方式);数量与质量指标(性质);总量、相对、平均指标(表面形式)○2.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说明对象和载体一个是总体一个是总体单位;标志可以用数量或文字表示,指标只能数字;很多指标来源于标志●3.1.拉氏与帕氏指数的差异拉氏指数=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帕氏指数=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⑰●3.2.总量指标的种类总体单位与标志总量(反映内容);时期与时点指标(时间属性);实物、价值、劳动量指标(计量单位)●3.3.相对指标的种类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3.4.统计分组法按可变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组。(上下限、开口闭口组、组距、全距、组中值)⑰○3.5.统计指标法平均指标的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3.6.统计指数法简单总体=使用价值和计量单位相同的事物总成的总体。复杂总体=使用价值不同的事物○3.7.多因素分析原理指数体系:a1b1c1/a0b0c0=(a1b1c1/a0b1c1)*(a0b1c1/a0b0c1)*(a0b0c1/a0b0c0)⓱(a相对bc为质量,c相对ab为数量指标)绝对数等式:a1b1c1-a0b0c0=(a1b1c1-a0b1c1)+(a0b1c1-a0b0c1)+(a0b0c1-a0b0c0)○3.8.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将不能直接相加的不同类事物的指标通过“桥梁”过渡为可以相加的指标.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数】拉氏:总p0q1/p0q0;帕氏:p1q1/p1q0【质量指数】拉氏:总p1q0/p0q0;帕氏:p1q1/p0q1▲3.9总量指标因素分析(P18)总p1q1/总p0q0=(总p1q1/总p0q1)*(总p0q1/总p0q0)注: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3.10总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平均指数:将复杂总体的总指数看成是各简单总体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1.1时点规模/时期规模时点=某个时间点的HM规模总量;时期=即平均规模,指某个时期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HR规模总量⑰●1.2HR规模变动的绝对/相对数绝对数=报告期HR总量-基期HR总量;相对数:动态指标=报告期总量/基期;总变动率=(报告期-基期)/基期○1.3统计原则谁发工资谁统计(工资发放关系);为谁工作谁统计(工作隶属关系)○1.4统计范围谁拿工资统计谁(工资发放关系);谁法人随谁统计(工作隶属关系)●2.1人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结构性别、年龄、学历、民族●2.2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结构职业、等级(5等)、岗位(管理岗/技术岗/工勤技能岗)、工期(长10、中3、短1、临1)⑰○3.0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劳动积极性(出勤率、劳动生产率)、独立劳动能力(体、智、口头、文字、独立)、团队合作能力⑰○3.1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特点数量化;综合性;模糊性;动态性○3.2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原则数量分析~;整体分析~;模糊灰色~;昀优分析~○3.3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方法简单加权方法;层次分析方法△3.4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评价选择综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指标体系;选择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评估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素质●1.1时间配置的基本分类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加班加点时间)+非劳动时间(必须支付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1.2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的目标与任务目标:研究劳动时间,减少时间损耗;研究非劳动时间,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任务:(1)为加强成本核算提供基础资料(2)为不断提劳动生产率提供参考资料(3)为分配成果提供工作量依据(4)为反映社会发展提供依据(5)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提供资料●2.1劳动时间的构成(P51)【日历时间】一定时间内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国家规定节假日的和;【制度劳动时间】按国家制应上班的时间;【出勤时间】实际上班的时间【非生产时间】出勤时间从事社会义务的时间;【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制度规定内实际从事生产的时间【全部实际劳动时间】实际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2.2劳动时间平衡表的编制与运用(P62)▲2.3劳动时间的核算(P54)⓭❿▲2.4劳动时间的利用程度分析(P58、P59)出勤率=出勤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出勤时间;制度内劳动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⓭❿制度工时利用率=出勤率*出勤工时利用率;加班加点强度=加班加点时间/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加班加点比重=加班加点时间/全部实际劳动时间△2.5劳动时间的损益与利用潜力分析(P59)●3.1非劳动时间的基本分类必须支付的时间(生活必需时+家务劳动时)+自由支配的时间(从事社会活动+闲暇)●3.2非劳动时间的统计指标内容上下班路途时间、生活必须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社会活动时间、闲暇时间○4.1管理和技术人员劳动时间利用统计分析岗位劳动时间利用率=实际岗位/全部实际劳动时间;非岗位劳动时间利用率=实际非岗位/全部实际劳动时间;岗利用率+非岗利用率=1;岗位劳动负荷率=实际岗位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4.2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应注意的其他问题连续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闲暇时间△4.3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时间配置与利用的一般方法非生产时间的差异;停工被利用的差异⑰●1.1劳动效率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产生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量(表现形式:正指标=劳动成果/消耗量;逆指标=劳动消耗量/成果)●1.2劳动效益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单位时间内获得实际收益的能力或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正指标、逆指标)⑰●1.3劳动效益的分类标准企业劳动效益和社会劳动效益;内部和外部劳动效益;直接和间接劳动效益○1.4劳动效率统计的意义有利于增加工业总产值;增加企业效益;工业增长靠提高劳动效率来实现;反映企业的技术培训效果;劳动效率指标是评价经营业绩的指标之一;是确定劳动报酬的依据○1.5劳动效率统计的任务计算企业的劳动效率水平;计算劳动效率的增长速度;找出差距及制约因素;揭示劳动效率发展变化趋势○1.6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的关系反映的生产过程不同(效率反映生产过程;效益反映决策、生产、销售、服务4过程);数量关系不同;反映的效果不同(效率反映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率,后者反映企业经营效果)●2.1按不同产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产品实物劳动生产率=实物产量/活动动消耗量;总产值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活劳动消耗量;生产工作量劳动生产率=实际完成定额工时/生产实际耗用工时劳生率实物量:体现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劳生率工作量:综合反映多机种产品的总产量;劳生率价值量:反映多产品的生产效率(净产值:反映活劳动的生产成查;增加值:反映成果与消耗的关系)○2.2按不同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小时生产率=产量/工时;日生产率=产量/工日;月生产率=产量/月均人数;季生产率=产量/季均人数;年生产率=产量/年均人数○2.3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基本工人生产率=产量/基本工均人数;工人生产率=产量/工人均数;全员生产率=产量/全员平均人数●4.1劳动生产率动态统计指标报告期生产率=产量/劳动耗用量(Q1/T1);基期生产率=产量/劳动耗用量(Q0/T0);生产率指数=报告期生产率/基期生产率(q1/q0)小时:以小时为单位;日:以工日为单位;月:以自然月为单位;季:月生率上扩大报告期;年:按年平均人数⓱●4.2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计算指标可变组成指数:=报告期的整体生产率水平/基期的整体生产率水平⓭固定组成指数:=报告期的整体生产率/基期的整体生产率(人员比重固定在报告期)结构影响指数:=报告期的整体生产率(劳生率固定在基期)/基期的整体生产率4.3三种指数的相互关系相对数关系:可变指数=固定指数*结构指数;绝对数关系:报告期整体生产率水平-基期整体生产率水平△4.3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因素分析时间因素:月生产率指数=小时生产率指数*日长度指数*月长度指度(q1/q0=a1/a0*b1/b0*c1/c0)(q月生率a小时生率b日长度c月长度)结构因素:全员生产率=q1/q0=(总q1T1/总q0T1)*(总q0T1/总q0T0);绝对数=q1-q0生产率变动的影响为:总q1T1-总q0T1;工人比重变动的影响:总q0T1-总q0T0【q生产率T工人比重】△4.4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产量和劳动量的影响产量=生产率*人数;产量指数=生产率指数*人数指数;绝对数关系:总产量变动=报告期产量-基期产量⓭劳动生产率娈动对总产量变动的影响:产量增减绝对值=(q1-q0)*T1【q劳动生产率】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变动的影响:产量增减绝对值=(T1-T0)*q0【T职工人数】○5.1劳动效益的评价原则企业和社会劳动效益相一致;内部和外部劳动效益相统一;直接和间接劳动效益相统一;长远与短期劳动效益相统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5.2劳动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指数体系评价、利用综合性指标评价、利用功效系统数评价、利用打分法评价⑰㈡HR规模、结构与素质㈣劳动效率与劳动效益统计㈢时间配置与利用统计⑰⑰⑰考核知识点㈠绪论【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2015版)1/2考核要求:●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2015版)●1.1劳动定额的概念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劳务所预先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或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1.2劳动定额的性质、类型【性质】规范性、凝固性、综合性、相对性【类型】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⑰⑰●2.1实耗工时的概念、种类【概念】完成任务或合格产品实际消耗的工时【种类】总产品实耗、单位产品实耗(统计范围);车间实耗、工种实耗、工序实耗(工艺实耗)○2.2以产品为对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原始记录】按工序、按批次、按重点产品或主要工序【现场测定】工作日写实、测时、瞬间观察法⑰⓱○2.3以生产者为对象汇总产品实耗工时适用于:品种单一、生产稳定、大批量;实耗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2.4计算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直接计算法:=报告期内产品实耗工时/(生产合格产品完成定额工时总数/该产品的工时定额);间接计算法:=总(单位产品各工种/工时定额)/本工种定额完成系数●2.5生产者完成定额工时的统计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总(各产品产量*工时定额)●3.1作业者个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按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计算●3.2生产单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只能采用工时定额。平均定额完成率=定额工时总和/实耗工时总和(总Q*tn)/(总Q*t1)▲3.3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劳动条件不正常的计算与分析●4.1劳动定额水平的统计分析定额水平对比系数=现行产品劳动定额/作为对比标准的劳动定额(技术测定的、同行业先进的、历史昀高水平的)●4.2劳动定额水平均衡度的统计分析均衡率=标准差/定额完成率(均衡率越小定额水平越均衡,均衡率越大定额水平波动越大)○4.3劳动条件失常对劳动定额完成的影响工人定额完成程度=(合格数+废品数)*(基本定额+追加定额)/实耗工时企业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合格数*基本定额/实耗工时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合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