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然而,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北宋成并立之势……区别于繁荣、富庶的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多种文明的碰撞和交融,缔造了一个金戈铁马,群雄逐鹿的时代……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目标1、知道契(qì)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发展和政权的建立。2、熟知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思考出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3、认识澶(chán)渊之盟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会正确评价澶渊之盟。重点:契丹族和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关系难点:辽与北宋的关系、评价澶渊之盟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辽北宋西夏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契丹族960年赵匡胤开封汉族1038年元昊兴庆党项族第一幕崛起与分立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北宋发源辽河流域传说钩史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风俗叙史契丹人的生活如何?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交往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左图的人物是谁?他的贡献是?党项族:原数羌族的一支西夏仿制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了西夏文字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第二幕战争与和平尽管澶渊之盟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上还是平等的……且和平实现以后,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占领燕云十六州辽太宗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燕云十六州澶州东京寇准宋真宗辽宋夏的和战.北宋与辽的关系:辽太宗时夺取燕云十六州宋太祖后期与辽友好往来战和战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澶州大战)宋辽议和,澶渊之盟和历史剧——澶渊之盟旁白:公元979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先后两次对辽用兵但先后遭到失败,被迫采取守势。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第一幕:都城东京早朝之上宋真宗(神情慌乱):契丹入侵,众爱卿有何高见?大臣刘:圣上,契丹人来势凶猛,不如我们避其锋芒迁都南方吧。宰相寇准(态度坚决):不可,如若他之言后果不堪设想,圣上,我们必须坚决反击契丹的入侵,难道你忘了杨家忠烈浴血疆场了么?宋真宗(迟疑一下):这……。宰相寇准(声词严厉):圣上,契丹人狼子野心,他们得寸进尺决不能退让啊,我赵宋江山难道要毁于一旦么?圣上也不想做千古罪人吧?旁白:在寇准的要求下,宋真宗被迫勉强来到澶州城下。第二幕:澶州城下辽军大营中萧太后(有点慌乱):听说宋朝皇帝亲自来到澶州城?辽圣宗(点点头):恩,母后,咱们兵强马壮,即使皇帝来了也不管用,我们很快就能拿下澶州城,直取东京。萧太后(摇摇头):我们还是从长计议吧,万不可轻敌啊!实在不行我们见好就收吧。第三幕两军对峙辽营中士兵(急急忙忙):报,大事不好,萧作凛将军被宋军冷箭射死了。我军阵势大乱败退下来。萧太后与辽圣宗(同时站起来惊讶状):啊!!!萧太后(深沉的):现今我们腹背受敌,再加上士气低落,要不我们与宋议和吧。辽圣宗(无奈的点点头):好吧。第四幕澶州城内气氛热烈大臣刘:圣上天威所在战无不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士兵:报,辽军使者求见。使者上使者:陛下,我主提出和议,不知陛下意下如何?使者下宋真宗(环顾四周):众爱卿有何见解啊?宰相寇准:我们应一鼓作气收回幽云十六州。大臣刘:不可,陛下,我军已交战数月疲惫至极,应见好就收,我赞成和议。宋真宗:好,就以刘爱卿之言,朕派你为议和大臣全权负责与辽和议。宋真宗招手大臣刘,(小声说到):只要不割地,多赔些钱也行啊!旁白:最终宋辽和议,辽朝撤兵,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第五幕澶渊之盟后澶渊之盟后,北宋在边境上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政府用香料、茶叶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民间交易也很发达,辽宋贸易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辽宋在好几十年里没有发生过战争。终对于北宋来讲——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对辽来说——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宋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战和总结提高北宋(汉)960年赵匡胤汴京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兴庆战战和澶渊之战澶渊之盟拓展思考我们应如何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呢?从宋辽与宋夏长期的和战,你能够得出怎样的启示?1、它们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没有侵略和被侵略,只有正义和非正义。2、辽和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开发我国的北方做出了贡献。3、民族关系中“和”才是主流。学以致用当堂检测1.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吐蕃B.辽C.西夏D.金2.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1004年来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请求下列哪位皇帝亲征。()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4.岁币就是古代一国向另一国每年交纳一定的钱或实物,用以保求国家边境的安全。11世纪中期,北宋政府每年把岁币送给()A、辽、金B、西夏、金C、辽、南宋D、辽、西夏5.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遍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什么?()A、北宋的军事力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材料分析题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契丹国志》(1)材料中“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什么?(2)这段话引自哪个盟约?你认为盟约的签订在当时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