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达标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灯下漫笔(节选)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勒.令(lè)纷乘.(chénɡ)数.见不鲜(shù)B.偕.同(jiè)嗜.好(shì)万姓胪.欢(lú)C.编纂.(zhuǎn)累.赘(léi)钦.差大臣(qīn)D.国粹.(cuì)兑.现(duì)红砖墁.地(màn)答案:D解析:A项,“数”应读“shuò”;B项,“偕”应读“xié”;C项,“纂”应读“zu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钞票蒸蒸日上执迷皇恩浩荡B.瞌头降格以求颁布莫名其妙C.发详心悦诚服恭颂纷乱至极D.杀掠妇儒皆知秩序时日曷丧答案:A解析:B项,“瞌”应为“磕”;C项,“详”应为“祥”;D项,“儒”应为“孺”。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___________恭读《钦定二十四史》,___________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___________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还嫌烦重,则看《历代纪元编》,___________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A.不但而且只要就B.不必或者只有才C.不必或者只要就D.或者或者只有才答案:C解析:注意句间关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借箸代筹....,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B.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C.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D.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答案:A解析:“借箸代筹”是代人筹划的意思,应用“降格以求”。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意思的递进。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转折。D.表示插说。答案:C6.“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中的“他”指谁?答案:“他”指的是:一个一定的主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①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②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③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④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⑤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7.文中提到中国历史的几个时代,据文意,概念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没有奴隶规则的时代B.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C.第三样时代=百姓争到人的价格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D.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乱世=厘定奴隶规则的时代答案:B解析:“发祥时代”“发达时代”“中兴时代”这三个概念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等同关系。8.第五段共有五个句子,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5()4)(3()2()1(B.)5)(4()3()2)(1(C.)5)(4()3)(2()1(D.)5()4()3)(2()1(答案:A解析:①句提出问题,⑤句回答问题,②③④句阐述。其中②句是不同的有“身份”人对现状的态度,③④句是百姓面对现状的具体行为,②句与③④句是并列关系。9.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将其分为两个时代,把批判的尖刀刺向了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B.鲁迅还尖锐地讽刺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性传统。如本段中的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和战争中避难的百姓。就是这种国民性,无形中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专制主义。C.鲁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其实文中已作了回答,“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D.这段文字披情入理,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鞭辟入里的理性认识,融入到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暴君的憎恨之中,融入到对中国国民的命运和奴性人格的巨大同情和讽刺批判之中,融入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之中。答案:D解析:D项,应是“情理交融”。10.如何理解“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一句的含意?答案:不满于做奴隶,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上反抗的道路。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灯影书香许寿裳在一篇记述鲁迅居京生活的文字里,提到西三条胡同寓所的壁上,挂有一副乔大壮所书的集骚句对联,文云:“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他说这是鲁迅先生“表明格外及时努力,用以自励之意”。这对联挂得很有意思;但要像鲁迅那样的人挂起来才能名副其实,如果让我辈来用,就不免僭妄了。多年前,我也动过一回心念,拟请能写好字的朋友给我写一副对联。当时选定的联语是这么说的:“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这好像是陆剑南的诗句吧!但那意境的确完全符合自己当时的生活趣味。斗室中,书刊杂乱,上下堆积。每到天黑,就埋头书堆,对着不怎么明亮的灯光,常常一泡就泡到了深夜。要说一灯如豆,当然是极其夸张的,但由于夜深了,灯色也深了,日间浮动的心境,至此也显得分外的深沉,临案读书,那灯豆的情味,拟之红豆的惹人相思,恐怕也不为过,就这样,自己觉得个中天地异常的广阔,毫无遗憾地安于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后来呢,虽然终于给现实轰了出来,不再困守于昔日的书堆了,但对那深灯之下,一卷在手的情思,仿佛总还有点“剪不断”的余绪似的。本来,只要还有时间的余裕,广读点书也是好事。问题在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黄山谷云:“擘书覆瓿,裂史黏窗,谁不惜之?”我看未必尽然,天下有许多坏书、劣史,擘以覆瓿,裂以黏窗,可惜的是在瓿在窗,而不在书在史。因为它其实是玷污了瓿,亵渎了窗的。至于如赵季仁所持的平生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只要他对“好”字的字义下得允当,则陈眉公所称“读书者当作此观”云云,也还是可加首肯的。正因为世界上好书甚多,读之难尽,而劳生有涯,便觉得有时偷得一时半刻,局促在斗室之中,埋头于深灯底下,那种乐趣是无穷的,那种辛劳也是值得的。1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鲁迅书房的一副对联写起?答案:(1)对联所表明的格外及时努力之意与作者的表现是一致的(或:作者赞赏此联,也愿以此自励)。(2)引出自己多年前拟用的一副对联。12.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喜欢挑灯夜读?答案:(1)夜深人静,一灯如豆,更能体会“灯如红豆最相思”的韵味。(2)夜深人静,“日间浮动的心境”也会变得“分外的深沉”。(3)当此之际,更能感受书中的宽阔、自由的天地。13.文中画线的语句有什么含意?答案:作者认为,在现代繁忙的社会中,人们忙于拼搏,但忙碌之余还应坐下来读书,细品其中无穷的乐趣。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