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2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含义: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事物的普遍联系4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5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案例:虽然地球和太阳相距1.5亿公里,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由于太阳对地球的巨大的吸引力,地球由于公转对太阳有巨大的排斥力,二者共同作用才使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6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的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72、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8西方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9唇亡齿寒晋献公把一块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了虞国的国君,目的是向虞国借一条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听到消息后,规劝虞国国君说:这事千万不能答应,因为虞国和虢国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怎么能保得住?虞、虢两国应该永远相互救援,这不是讲什么恩德,而是相互间的利益决定的,今天我们借给晋国道路把虢国打败了,明天,晋国就会吞掉我们虞国。尽管宫之奇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但虞国的国君就是听不进去,最后,他还是接受了晋国的美玉,同意了借路给晋国。晋国很快就攻取了虢国,之后,回师途中又把虞国吞掉了。10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在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分析课后思考题第四题12(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就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1事物的发展及其实质13三层含义: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4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2)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5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16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WhyHowWhere1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8矛盾:表示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9注意区分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和诡辩材料一:辩证矛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20材料二:逻辑矛盾古希腊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一条鳄鱼从一位年轻母亲怀中抢走了她的小孩。它对万分悲伤的母亲说:“我问你一个问题,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答对了,我就会把孩子归还给你。”妇人思考了一会儿说:“你想吃掉我的孩子!”鳄鱼兴高采烈地说:“如果我把孩子还给你,你就说错了,所以我可以吃掉你的孩子。”孩子的妈妈立刻说:“不!不!如果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就表示我说对了,你该信守诺言将孩子还给我。”母亲的回答令鳄鱼左右为难。交回孩子,母亲的话就说错,它可以吃掉小孩,可吃掉他却又证明母亲的话对了,这又得让它把孩子无伤害地交出来,唯一的选择只能交还孩子。21材料三:诡辩两个15岁的学生找到他们的希腊老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老师稍作考虑了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人中谁会洗呢?”“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不对,是干净人。”老师反驳道,“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谁先洗澡了呢?”“干净人。”两个学生改口道。“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然后再次问道:“如此看来,两个客人中谁洗澡了呢?”“脏人!”学生喊着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到底是谁洗澡了呢?”“那看来就是两个人都洗了。”两个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不对,两个人都没洗澡,”老师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不满意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正是如此。你们看,这就是诡辩!”22黑格尔:“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辨证的矛盾在对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事物否定的理解,如实的反映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又统一的辨证本性23同一性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相互对立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24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它包含两种情形: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25NS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磁铁有南北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26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传说孔子曾带领一班学生到老子那里去请教。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立在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老了,正在闭目静养,大概听到响动,抬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忙再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了?”孔子回答,“还好。”然后,老子又合上眼皮,重新开始静养起来。孔子便立即率领学生告退出来,吩咐学生套车回家。学生们都感到很奇怪,问孔子道:“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没有问什么问题就忙着回家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强和弱,这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相互转化。这个故事就形象他说明了这个哲学道理。27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有着无限多样性。28市场竞争战场厮杀学术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29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的。30事例:1、北京和平解放(同一离不开斗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过两次国共合作(斗争离不开同一)31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3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力量。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旧的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于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斗争性起决定性作用。3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34生命运动的发展和进化,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斗争。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35要正确理解与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不能等同,又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深。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补,推动事物的发展。36(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37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时间:时时有矛盾1、空间:事事有矛盾3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白马非马”——公孙龙3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404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的原则,我们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原则,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42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一个穷国,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现代化建设起点低等等,就是我国的国情的基本特点,即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这些大政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它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指导下制定的。43因此,贯彻这一方针要克服和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以特殊性去否认普遍性,借口中国特色,否定社会主义共性,用各种形式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背离共产主义方向;另一种只抽象承认普遍性,看不到矛盾的特殊性,只讲社会主义的共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看成僵死的教条、抽象的公式,无视我国的基本国情,否定党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而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践证明,这两种倾向对于我们的事业都是十分有害的,应该注意防止和克服。44(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质、量和度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45质: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限度、范围。1、质、量和度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