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课件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吉林大学文学院陈珊珊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第一讲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貌•《诗经》概貌•《诗经》的作者•《诗经》的功用大学语文《诗经》概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土风歌谣)《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诗一百零五篇。(典范音乐)《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诗四十篇。(宗庙祭祀)大学语文《诗经》的功用1.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2.娱乐。3.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4.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大学语文第二节《诗经》的内容•《诗经》的内容•《诗经》的特色和影响大学语文《诗经》的内容一、苦难的农奴之歌二、哀伤的士兵之歌三、热烈的恋人之歌四、悲戚的弃妇之歌五、嘲讽荒淫的歌六、劳动和战斗的歌大学语文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返回大学语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返回大学语文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大学语文《诗经》的特色和影响1.《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2.《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后来的中国诗歌乃至其他文学样式,其内容也是以日常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总是文学的中心素材。3.《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至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诗型了。反而在辞赋、颂、赞、诔、箴、铭等特殊的韵文文体中,运用得很普遍。大学语文4.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芣芑》: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采采芣芑,薄言掇之。采采芣芑,薄言捋之。采采芣芑,薄言袺之。采采芣芑,薄言襭之。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这么说也许多了一些想象,但叠徽章重句的美感,确是很动人的。四言诗衰微后,这种形式也被捐弃,只能偶一见之。倒是在现代歌曲中,又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之理。大学语文5.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诗经》首篇的《关雎》,“关关”(叠字)形容水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也有生动的形象。大学语文6.《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大学语文“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大学语文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大学语文第二章楚辞第一节楚辞文体的来源、名称和集结第二节屈原和《离骚》大学语文第一节楚辞文体的来源、名称和集结楚辞,原为诗体名,是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体诗。这种诗突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基础上汲取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楚辞”的名称是从西汉初年才有的。因为这种新体诗具有楚国的浓厚的地方色彩,“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宋·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西汉成帝时,著名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汉代贾谊、东方朔等人以及他本人的模仿“楚辞”所写的作品,共十六篇,汇在一集,题名为《楚辞》。大学语文《九歌》是一组祭祀鬼神用的乐歌,从汉代以下,研究者大都认为它本是楚国的民间祭歌,后来经过屈原的修改加工。但修改加工的时间与背景则说法不一。汉代王逸、宋代朱熹都认为是在屈原被放逐以后,因此在辞作中“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近代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屈原对《九歌》的修改加工当在他被楚怀王任用的时期,辞中也并无讽喻之意。从《九歌》的实际内容来看,似后一种说法较为近是。屈原在《离骚》中说:“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又在《天问》中说:“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可见《九歌》本是古乐歌的名称,神话中还说它是夏启从天上窃取来的。但神话中所说的《九歌》不可能传到屈原的时代,楚国人把他们的祭歌称为《九歌》,只是沿用了古乐歌的名称,并采用了它的载歌载舞的形式。大学语文《九歌》用于祭祀仪式时,是由巫者来表演的。其中主巫假托有神鬼附身,因而是以神鬼的身份边唱边舞。主巫以外的群巫则配合着起迎神、送神、颂神等作用,但群巫的陪唱助舞只见于祭祀天神的仪式;在祭祀地祗、人鬼的仪式中,则主要由主巫单独表演。《九歌》中的主要篇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优美,风格清新;善于用准确的艺术语言来叙事抒情、写景状物。各篇通过对神鬼的形象和情事的描述,倾注了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有些篇章更写得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九歌》全组共十一篇,以下选一篇《国殇》。大学语文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大学语文本篇是楚人祭祀为国捐躯的英雄的乐歌。所谓“国殇”,就是指死于国事的人。全诗以激越的感情,通过对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楚国将士可歌可泣、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的热情。诗中所写的战斗虽然残酷激烈,并且牺牲惨重,但却没有渲染对战争的恐怖和感伤,而是使读者深深感受到保卫家国、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表现上,全诗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风格刚健,句式精炼,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了丰富充实的思想内容。大学语文译文:手拿吴戈啊,身披犀甲,车毂交错啊,刀剑相接。战旗遮住了天日啊,敌人多如麻,流矢交相坠落啊,战士争先意气风发。敌人侵犯阵地,冲乱了我们的队列,左边马已死,右边马也被刺伤。车轮陷入泥地,四马又被缰绳绊。拿起玉鼓槌,战鼓敲得更响亮。上天也在发恨啊,战士的英灵怒气扬,严酷的战斗杀尽战士啊,弃尸在沙场。英雄一去啊,不复返,原野茫茫啊,路遥远。身带长剑啊,臂挟秦弓,身首虽然分离啊,敌忾之心永不变。真是勇敢啊,又有武功,始终刚强啊,敌人来犯决不容。身体虽死啊,精神有灵,魂魄坚毅啊,做鬼也称雄。大学语文第二节屈原和《离骚》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之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离骚》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