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1:男性,47岁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界限清晰的高密度与低密度之分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2:女性,35岁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界限清晰的高密度与低密度之分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3:女性,50岁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薄层CT纵隔窗为3.75mm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薄层CT(肺窗为2.5mm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薄层CT纵隔窗为3.75mm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4:女性,53岁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女性,44岁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男性,68岁女性,50岁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例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sclerosinghemangiomofthelung(PSH/SHL)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定义及病因•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以往命名较混乱,曾将其归为肺炎性假瘤,还有肺乳头状/硬化性肺泡细胞瘤和肺良性/硬化性神经内分泌瘤等名称。•在WHO(1999)肺肿瘤的新分类中将其正式命名为肺硬化性血管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研究,认为其来源可能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可有家族史。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病理学•组织学形态类型:实体型、乳头型、硬化型、血管瘤型•组织学特征:1.实性细胞团及粘液样基质内散在有白细胞2.血管瘤样增生伴管壁硬化倾向3.增生的小血管呈乳头状突向气腔内4.存在出血及硬化区5.研究表明,为肺上皮细胞源性肿瘤,即II型肺泡细胞瘤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黄色实性区与新鲜出血灶及纤维化区相交错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低倍镜可见乳头状结构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非肿瘤性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围绕肿瘤性“间质细胞”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临床表现•女性多见,男女比约为3:8•多发于40~60岁•生长缓慢•多为咳嗽最突出,胸痛、胸背痛、发热,部分表现为咯血,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为良性•文献报告少数病例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影像学X线•肺野内孤立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部分呈分叶状•其内偶见钙化•X线所见较难与支气管肺癌相鉴别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影像学CT•类圆形孤立性肺结节(SPN)或肿块•轮廓清楚、边缘光滑、锐利•可有浅分叶和小钙化•多数位于肺边缘近胸膜下•CT平扫:界限清晰的高密度与低密度之分;密度均匀,偶见空气新月征(特征性表现)。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空气新月征象病理•病灶周围有纤维假性包膜形成,瘤组织因毛细血管增生延长,管壁玻璃样变,并形成乳突样突起深入气道,使气道变成不规则的裂隙,从而使肿瘤与包膜间形成半环状游离空气腔隙•未分化的肺间质细胞不断增生和透明样变,围绕支气管导致远端的空气腔隙扩大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影像学CT增强:1.低密度区基本不强化,高密度区强化明显2.肿块强化明显且出现混杂密度3.逐渐均匀强化4.贴边血管征:即位于肺门旁的病灶周围见血管呈绕球状强化5.周围型的病灶与强化明显的支气管血管相连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影像学MRI:1.T1WI等信号为主,其内呈不均匀稍低信号2.T2WI等信号、不均匀高信号、低信号(钙化)3.增强延迟扫描呈明显强化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鉴别诊断•炎性假瘤:多有肺部感染病史,胸痛,病灶密度不均,边缘不光滑,邻近胸膜肥厚粘连。•结核球:瘤周卫星灶、环形强化。•周围型肺癌: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灶本身多有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鉴别诊断•错构瘤:爆米花状钙化、HRCT检出瘤内脂肪成分、基本不发生囊变。•类癌:好发于肺段以上支气管,周围型少见,临床可有“类癌综合征”表现。•Castleman病:好发生于肺门,可出现钙化,其钙化多呈位于病灶中央区,呈粗大的向外放射状分布的分支状钙化,增强后显著强化。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