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论语》评课稿三年级黄玲艳在我校举行开放日的前几天,教研组长臧文娟就布置给我一个任务:开放日当天的评课环节我要做好发言准备,评刘海玉、朱艳两位老师的课。这个任务可谓是“任重道远”啊!由于25日那天,我的课太多,实在调不开,只听了刘海玉老师执教的《走进论语》一课,现将我的听课感受汇报如下:在刘老师选定上《走进论语》的时候,我们都意识到,这个任务不简单,而能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刘老师也必须不简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内涵深厚、意蕴深远。很多名师都教学过有关论语的内容,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应该是孙双金老师曾执教过的《走近论语》,大家风范,令人折服,让人叹为观止。《论语》作为公开课的常选,到底还能挖出怎样的新意,呈现自己的特色?刘老师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教学行为具体展示出来。本节课,刘老师主要是从理解诵读、积累这两个层面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带领学生走上了亲近论语之路。文言文的诵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其诵读就更可以起到检测学生是否读懂的一个依据。刘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练读,示范读、指导读、逐步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心中所想、心中所思、读出韵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指导学生理解“学”这个字,刘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古代的“学”,让学生观察,明白“学”就像一个儿童,旁边的叉叉代表学问和道理。有个笔画像手,一个孩子用手把遮盖在他眼前的东西揭掉,留下学问和道理这就是学。“学”字他是用古汉字的造字原理让孩子理解。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刘老师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刘老师抛出自己的观点“学而时习之,不亦乐苦乎?”让学生从中思考、感悟,说说自己的观点。老师适时指导、点拨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快乐的。建议: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如果能这样设计了“孔子的态度是谦和的、肯定的,你如何在朗读上把握住这种语气?”来推导出“表示肯定语气的关键词语应该重读”的方法;“如果你是孔子,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将这个道理告诉弟子?”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理解再读,读出神韵。随音乐学唱论语方法好是好,但总觉得这段音乐跟课堂的教学氛围不太吻合,是否可选择古典庄重一些的音乐呢?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