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二山头)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征难点:日本发达的经济[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板图:日本地形图,富士山景观图片,东京、北京气候资料教学过程(新课导人)展示“富士山”风光图片,提问: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幅美丽图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名胜?(引入日本)一.东亚岛国1、对照预习提纲,学生预先教材2.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日本的位置,学生上台指出:并提问:你能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日本的位置特征吗?(教师小结: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3.学生观察教材“日本地形图”,找出日本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度,提问:从五带的位置看,日本唯一什么带?4.创设情景:家住北京的小明计划暑假到日本旅游,计划乘火车去日本,这个计划行得通吗?为什么?(强调日本的位置特征:岛国)5.提问:日本周围有哪些海洋?领土主要由哪些岛屿组成?有哪些哥海相望的邻国?6.学生上台指出日本周围的海洋和四大岛屿,周围的邻国,师生共同熟悉并强调:日本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濑户内海,津轻海峡的位置,中国也是日本的邻国(过渡)刚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谁来介绍一下日本的首都,民族,语言7.指“日本地形图”讲述:由于日本的领土是有许多岛屿和半岛组成,所以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有利于形成很多优良的海湾和天然良港,这为日本发展经济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过渡)从世界图上看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国家,只相当于我国云南省的面积,但是日本确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1.学生完成P66活动3题,并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多少倍我国省级行政区湖南江西甘肃云南面积(万平方千米)21.216.73939.4二、多山的地形1、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观察图例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颜色在日本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日本的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形多山地、丘陵,并强调: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引导学生由此推断出日本的水能资源丰富2、引导学生在“日本地形图“上找出日本的最高蜂和最大的平原(过渡)日本不但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3、学生朗读有关日本火山地震的资料,感知日本的火山地震之多,并指出:日本因多火山地震,有“火山国“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设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呢?(学生讨论回答)4、展示投影: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讲述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过渡)在电视电影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日本妇女终年穿着和服,这是为什么呢?(和日本温湿的气候有关系)三、温湿的气候1、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查找一下日本属于什么气候类型?2、设问:我国东部地区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日本的季风气候和我国的相比,有什么显著的特征呢?3、展示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思考投影上的问题,并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4、设问:为什么日本的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征呢?5、小结: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邻海,气候手海洋的影响教大,因此夏季比同纬度地区凉爽,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暖和。临海,给日本的气候资源带来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有不利之处,在夏秋季节,日本会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6、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日本的自然条件来看,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我们应该全面认识日本自然条件的优劣。众所周知,日本虽小,但确是世界上的经济国家,那么,日本是如何根据本国的国情,扬长避短,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这将是我们下节可探讨的内容7.{作业布置}填充图册8.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复习提问)日本的位置特征,领土组成,气候特征,地形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日本的文化和经济四、东西融合的文化(过渡)日本是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受我国影响较大。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回答)1、教师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还可以从日本的文字、服装等方面说明(过渡)在近现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社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善于借鉴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是日本的优良传统,也是日本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因素五、发达的经济1.展示日本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并设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见教参100页)2、设问: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3、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过渡)日本发展经济有没有不利条件呢?(有)学生回答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面积狭小,缺乏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那么,日本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来源于哪些国家和地区呢?4指导学生读图3-6,对照“世界政区图”思考,日本工业发展所需的煤、铁、石油各来源于哪些国家和地区?5、引导学生分析:日本进口原料的目的是为了制成工业成品,日本制成的工业成品光在本国销售行吗?主要销往哪些国家和地区?6、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日本工业成品销售图,并提问:联系刚才的内容,谁能归纳一下日本经济的特点?教师点小结日本“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特征并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低价购买原材料,高价出口工业成品,在国际上处于有利的地位。(过渡)日本发达的经济主要表现在日本发达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7、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在我国,你知道有哪些工业产品来源于日本?(如:松下系列的电器、丰田轿车、索尼数码相机、三菱电梯等)8、学生齐读P69第一段文字9、引导学生观察图3-8,思考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分布?10、引导学生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并熟悉起位置(过渡)日本不但工业发达,而且农业也非常发达。虽然耕地面积狭小,但农业生产水平高粮食生产基本自给,稻米、畜产、蔬菜是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11、学生自读P70-71材料,了解日本发达的渔业、交通运输业,并引导学生完成P70活动题六主要城市结合教材讲述,突出东京的城市特点并熟悉日本的主要城市位置本节重点图表指导:1.图3-l:①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岛组成;②日本多山的地形;③日本农业基本情况分析。2.图3-6:①日本进口矿产品的国家和地区;②日本矿产品严重缺乏的国情特点;③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④与图3-7结合起来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3.图3-8和图3-9:由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日本天然港湾与其经济发达的关系。4.景观图对课文或补充资料加以说明,让学生对日本自然风光、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直观的印象。[课后活动]①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明信片,举行班级或年级展览。学生可从画报、图册、邮票、互联网等多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②观看日本国家地理概况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