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它选自中华书局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法运用、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呈现我对这节课的构想,与在座老师交流、请辅正。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是“特立独行”的一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好本课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的一些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元朝的建立,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结合行省制度中台湾问题,对当前实际情况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建立及措施;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民族融合的表现。教学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四、教法分析在本课的讲授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主要的有讲述法、直观教具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及情景教学法等。五、学法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阅读法、分析归纳法、团队合作法,课前准备资料等。设计意图: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自主学习及寓教于乐的新型学习方法,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六、学情分析所任课的班级学生人数多,各班各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其中有少部分同学对历史不感兴趣,但总的来说,六年级部分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七、教学过程在整个新课教学过程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做如下构想和设计。1.导入新课:利用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由歌词56个民族引出北方还生活着一个马背上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由《射雕英雄传》的男主角郭靖引出他的偶像——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为什么会成为郭靖的偶像?从而带领学生踏上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去探究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本节课共设有三个子目录,第一目录着重介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第二目录主要讲述元朝的统一,包括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及行省制度的确立等内容;第三目录呈现的是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表现。接下来我会逐一讲解。(1)“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录象展示,情景再现通过放映幻灯片:“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伐杀。”来思考公元12世纪的蒙古的社会状况什么样子的,这种状况又是谁来改变的?由此过渡到介绍成吉思汗,首先会让学生阅读第一目录的内容和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本目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重要时间、地点、事件的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成吉思汗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归纳,出示成吉思汗及他统一蒙古的的图片,并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作一个讲解。之后通过以上的视频和图片以及毛泽东在《泌园春•雪》话(出示),对成吉思汗作出评价,主要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铁木真的历史功绩,和他身上有什么品质?过渡: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由此进入到第二目录(2)忽必烈建立元朝情境一:元的建立采用图说历史,启发学生思维请同学位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屏幕显示蒙古统一全国的过程。学生看后结合课本内容说说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蒙古建立(1206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灭南宋统一全国(1276年)情境二:各抒己见,细论英雄在元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让后世敬仰的顽强抗元的英雄,知道他是谁吗?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谁能讲讲他的故事或名言?我们从文天祥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出示幻灯片:文天祥和相关资料)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说文天祥抗元和元的建立是违背的,请学生分组探究这个问题。情景三:回眸历史元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历史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分裂的大统一时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幻灯片出示答案。(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点,对同一个方面的历史成为一条主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2元世祖政治和经济措施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元朝的疆域广大,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的建立者元世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学生继续浏览课文,找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措施。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幻灯片帮助归纳。1、重视发展农业。2、开凿新运河和海运。3、商业繁荣4、中外交往频繁。接下来进一步细化每个内容。教师提问:元世祖采取了哪些发展农业的措施?在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⑴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⑵治理黄河⑶推广棉花种植。在这过程并出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过渡:前面我们曾经学过江南经济的发展一课,知道了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元朝时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南方。而我们知道,元朝的大都在北方,为了南粮北运,元世祖命人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教师提示:你还记得原运河是什么时期开凿的吗?生回答)幻灯片显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请同学们注意对比元朝运河与隋运河相比有哪些变化?(隋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道取直,抵达大都,新开两段运河,从山东到临清的是全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是通惠河。)之后教师提醒学生课后查询资料当今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走向。过渡:元朝各项措施也使得元朝商业繁荣,中外交往频繁。那么有哪些表现呢?根据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马可波罗的故事,让学生介绍。出示幻灯片,介绍《马可波罗行纪》过渡:出示幻灯片:唐朝与元朝疆域图对比。师讲述:元朝建立后,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面对如此空前辽阔的疆土,元统治者是如何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呢?(生回答:行省制度)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说行省制度有哪些具体内容?(生回答)提醒学生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和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设什么机构管辖。师显示: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教师提问: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让学生回忆台湾在三国是叫什么?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汉藏两族的关系,并且联系当今社会西藏问题中的达赖喇嘛、台湾问题中的陈水扁,就他们的行为请学生们发表意见,并做正确指导(出示相关图片)小结: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3)民族融合的发展过渡:随着元朝的统一,我国的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元朝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用P70元朝诗歌反映民族融合的现象。然后教师与学生互动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显示(1)汉族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3)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逐渐同汉族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图示)3.课堂小结: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结束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实行行省制度,奠定了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促进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开发。元朝统一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设计意图:使学生展开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4.巩固练习:小试牛刀:一、选择题:1.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B)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2.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C)A.汉族B.维吾尔族C.回族D.回鹘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A.元朝B.唐朝C.南宋D.西汉4.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政府开始实行(D)A.郡县制度B.三省六部制C.科学制度D.行省制度二、材料分析题:“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请回答:(1)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2)元朝还有哪些内容反映了相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