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特点介入手段(方法)两种形式工作流程特点模式(1)心理社会分析(2)认知行为(3)家庭治疗(4)任务中心(5)生态系统(6)增权模式。适用与作用目的人生回顾疗法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时间验证疗法特点对改善痴呆症老人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有效,尚在实践中验证的疗法。妇女原则沟通要点方法优抚安置对象和来源基本原则概念运用专业知识技巧,协助服务对象寻找问题所在,帮助克服困难从而恢复基本功能的专业服务活动。目的四个过程可能遇到问题服务内容个案分类一览表(1)个别谈话:随意性大,专业运用不明显,不乏成功经验;(2)面向儿童的咨询服务:医疗机构、热线电话、广播、专业课。接案、建立关系、预估(初步评估)、计划、介入、总结、评估);儿童青少年(1)主动、外展、技巧性(2)需求评估、所需资源评估(3)尊重青少年意愿(4)提升能力、改善支持关系、优化同辈群体、整合社区资源等多方位(5)评估应兼顾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1)帮助那些在生存和发展中有困难的儿童,增进健康成长,解决具体问题;(2)低层次目标:应付眼前困难;(3)根本目标:有利于儿童发展是最基本的前提。做好压力的预防工作;减压,以尊重、接纳、关注方式减压。帮助服务对象处理情绪、经济、家庭、职业及心理问题,增强个人能力。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缅怀往事法回顾成功的事、过去的兴趣和痛苦的经历。(1)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2)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技术性;(3)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4)坚持过程的系统性;(5)工作具有扩展性。(1)直接辅导:调整心理情绪,纠正偏差行为,激发儿童潜能,促进正常发展。(2)改变外在环境,提供社会资源,改善遭遇和处境,促进改变和成长。(一)协助妇女理清思路(求助者面临的问题、困惑是什么;如何将问题进行排序;问题成因;优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二)从优势视角出发(抗逆力内在的优势;不幸的事件可能是挑战和机遇;环境充满优势)。(1)从残疾人视角看待能力和潜能;(2)拒绝把残疾人的问题视为其本身的问题;(3)介入重点考虑社会因素;(4)了解残疾人的社会经历;(5)乐趣和幸福;(7)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1)了解各类残疾情况;(2)掌握专门沟通技巧;(3)运用多种方式求证,确定沟通效果(1)建立信任关系;(2)参与残疾评定(3)个人与社区状况评估——生态框架的评估、优势视角的评估(环境优势、缺失、个人优势、缺失);生理心理社会视角的评估;社区需求的评估。(5)介入模式——危机介入、增能模式(八原则)、倡导模式、自助小组、社区工作模式、个案管理模式。残疾人优抚安置学校申请与接案、预估、计划与介入、结案与评估。重点:收集资料、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建立社会心理诊断、处置。(1)接纳尊重,唤醒自尊;(2)真诚信任,良性互动;(3)维护自决,灌注希望。帮助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1)避免学校个案工作的“德育化”;(2)避免学校个案工作的“心理化”;(1)抱怨医务处置不当、要求特定治疗、拒绝治疗、无法适应病症、无法适应治疗或检查产生的副作用、不恰当的医疗期待、对治疗不了解;(2)不愿出院、无发落实出院后的照顾、家人或亲友拒绝照顾、无出可去带安置等;(3)无法接受伤残、不了解伤残康复、需要运用器具、需要技艺训练;(4)与医护关系不满意、与病友关系不佳、对医院设备不满意等;婚姻问题、代际冲突、家庭缺乏支持等;(5)无法支付费用、对收费有疑问;(6)由疾病、治疗、个人生活事件、病友关系、医护关系等引起的情绪困扰;(7)精神疾病的症状。协助了解病情和治疗;鼓励接受病情和治疗;共同制定出院计划;连接社区资源;伤残咨询;协助利用有关设备和资源协调关系;促进沟通家庭辅导与治疗澄清收费问题;协助申请救助、费用减免;组织募捐情绪支持;行为矫正。医务个案工作分类表根据目的、健康状况、个人偏好决定,一般重要的人生阶段用两节时间;重新构建老人对人生历程的感情。抑郁症、自尊、社会化。(1)不是尝试引导患痴呆症老人有时间和空间概念,而是尊重头脑混乱老人感知的世界;(2)运用他所感知的现实,而不是照顾人或工作者感知的现实,了解老人想表达什么。(3)要旨:明白老人行为的意义,而不是让老人意识到现实什么样。注意事项对象:适应不良、遭遇挫折、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学生。来源:主动寻求和他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