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南幼专钟昌振二零一七年四月2百年来小学科学课程的演变(一)清末民初:仿日阶段(1904-1922)(二)民国后期:仿美阶段(1923-1949)(三)新中国初期:学苏和独立发展阶段(1950-1977)(四)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理论影响的阶段(1978一今)百年来小学科学课标的演变清末民初:仿日阶段(1904-1922)民国后期:仿美阶段(1923-1949)清末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904-1911(格致)《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7岁5年)《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4年)民初癸丑学制(7年)1912-1922(理科)《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4年)《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3年)民初壬戌学制(6年)1923(自然)小学自然(包括自然园艺)课程纲要1929(自然)《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自然》1932(自然)《小学自然课程标准》1936(常识)《小学课程标准总纲》(高小叫自然)1942(常识)《小学课程修订标准》(高小叫自然)1948(常识)《小学课程标准总纲》(高小叫自然)百年来小学科学课标的演变新中国初期:学苏和独立发展阶段(1950-1977)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理论影响的阶段(1978一今)198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200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1950《小学高年级自然课程暂行标准初稿》1956《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1963《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1977《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001版小学科学课标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3-6年)课程标准(实验稿),掀开了科学教学改革的新篇章。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定位倡导“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促进了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落实,但同时也促生了科学探究“程式化”、“唯探究论”等问题的产生。课程理念某老师上了一节使用显微镜的指导课。课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老师很疑惑:“这节课就是在教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没有开展自主的探究活动,这是科学课吗?”……将课程目标分为三维: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理论层面有争议。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课程目标具体内容标准没有分级,阐述的是整个小学段的总体目标。这不利于教材的编写和日常的教学,造成小学科学学习内容偏难的局面。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没有分级,阐述的是整个小学段的总体目标。这不利于教材的编写和日常的教学,造成小学科学学习内容偏难的局面。课程内容课标为3-6年级,即科学课从3年级开设,低段科学内容划归“品德与生活”学科。实际上,这造成了低段科学教学的缺失。幼儿阶段3-6年级1-2年级低段科学教学的缺失课程对象2007年4月5-6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会在北京召开,小学科学课标组建立并运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流程:时间程序工作内容2007年3月中下旬成立标准修订组,确定牵头负责人1.明确修订组人员结构;2.确定修订组人员;2007年4月上旬启动工作会议1.明确工作原则和要求;2.明确基本工作方式;3.明确工作时间和基本工作程序;4.明确经费管理办法。2007年4月至6月广泛征求意见1.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根据征求意见提纲和征求意见问卷组织征求意见;2.修订组提出征求意见的工作计划;3.梳理2003-2004年征求意见文稿。2007年7月至10月文本修订,并完成课程标准修订稿1.整理归纳2007年征求意见的反馈意见;2.各学科提出修订标准文本的基本原则和工作安排;3.吸纳合理意见,与提出不同意见的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共识;4.完成修订稿。2007年11月至12月对修订稿征求意见,再次修改后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1.在一定范围内征求相关领域资深专家意见;征求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意见;2.提出送审说明。2008年1月审议,并正式印发1.组织审议;2.教育部印发。课标修订专家组成员韦钰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电生物医学工程院士沈岩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遗传学院士母国光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应用光学院士张少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球物理研究员禇福磊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工程学教授叶善专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物理教授林长春重庆师范大学科学学院科学教育/科学教授郝京华南京师大教育学院科学教育教授郁波中央教科所科学教育/科学副研究员喻伯军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科学教育小学特级刘唐育天津市教研室科学教育高级教师韦志榕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研究员王红旗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教授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员•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部分院士;•原课程标准组的部分人员;•一线教研人员和教师。课标修订2007年7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第二次会议。2008年2月在母国光院士和葛墨林院士的建议和支持下,在南开大学召开一次有十几位院士和科学家、教育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对涉及的一些原则问题进行了一次较深入的探讨。2008年4月27日-29日在北京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2008年6月30日,小学科学课标修订工作组与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就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衔接问题交换了意见。特别对“科学概念”作了重点研讨。2008年8月,南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部分成员与其它领域专家开展了分主题和领域的小型研讨会。2008年9月,北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组部分成员与科学哲学专家就小学科学“课标草案”的前言。课程目标等内容进行了研讨。2008年10月12日,南京东南大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部分成员与科学教育专家、科学教研员等召开了高层研讨会。就小学科学“课标草案”的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课标修订2008年10月28日-30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如期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法国教育部原科学教育总督学等专程来华参加研讨并列席了部分会议。2008年11月11日,形成统稿第二稿。2008年12月6日,形成统稿第三稿。2008年12月8-9日,小学科学课程修订工作组第五次会议讨论统稿第二稿和第三稿,将形成第四稿(送审稿)。2010年2月28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形成第五稿(送审稿)。会上重点就“是否新增有关细胞的内容”、“是否增加有关科学本质的表述”等问题展开讨论。2011年2月10-12日,教育部组织课程专家与课标修订组成员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主要对课标中的个别术语做了修订,对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个别地方进行了完善,删去了内容标准中较难的概念,精简了文本文字,更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规范。形成第六稿(送审稿)。2011年3月,受教育部的委托,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审议工作。经审议,学科审议组的审议结论是建议“先行试点,暂缓颁布”。主要意见:课程内容总量与难度的把握、内容标准采用“核心概念与分解概念”的表述方式、内容标准不能进行分阶段划分的做法等,未经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专家工作委员会提出了“继续修订小学科学课标”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党组的认可。•顾问:–甘子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组长:–郑光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组长:–郝京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修订组成员–刘恩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分会副理事长–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主任18构建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高凌飚: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中心主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综合审议组成员•韦志榕: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郑长龙: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叶善专: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顾志跃:原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科审议组成员•张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喻伯军: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部副主任,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分会秘书长,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曾宝俊:小学科学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彭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19构建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2013年1月,教育部启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会议,随后开展相应工作。2014年2-12月,修订工作组赴多个省份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学科专家、教育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意见。2015年12月,修订工作组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对修订稿再次进行修改完善。2016年4月,修订稿下发至全国各地的学科专家、教科研人员、骨干教师,收取书面意见。新课标于2017年1月颁布。新教材(一年级)将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使用。新课标的新1.学习对象范围有变化了,恢复小学科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至此,小学1-6年级都将开设科学课(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为3-6年级开设科学课,其余主流国家均为1-6年级;我国的民国时期为小学全段开设科学课)。2.课程性质有变化了,在课程性质上,由旧课标的“启蒙课程”改为“基础性课程”,明确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同时与幼儿阶段的科学课程性质相衔接。3.学习理论有变化了,以“学习进阶”理论为依据,对课程标准进行分段设计,按照低(1-2年级)、中(3-4年级)、高(5-6年级)三个阶段呈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新课标的新4.涵盖的内容变了,体现“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三大领域之外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Achieve2013.4)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变化:用三个维度——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概念表述课程目标和建构课程。新课标的新《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NRC2011)4.涵盖的内容变了,体现“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三大领域之外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11年)和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2013)年提出“科学与工程实践”,是有其社会背景的。新课标的新4.涵盖的内容变了,体现“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三大领域之外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事实上,中国的社会现状更加需要加强“技术与工程”的研究与落实。新课标的新5.构建了“主要概念(18个)”“学习内容(75个)”“学习目标(206个)”的科学概念层级关系。新课标的新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主要概念6633学习内容3124128学习目标675154345.构建了“主要概念(18个)”“学习内容(75个)”“学习目标(206个)”的科学概念层级关系。新课标的新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主要概念6633学习内容3124128学习目标67515434内容标准的呈现采用分层分解的方法呈现,科学领域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构成领域内容的核心概念,用黑体字表示;第二层次是核心概念内容的分解,用具体概念表示;第三层次是体现具体概念的学习目标,用举例表示。6.明确了“科学素养”的定义,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2017版课程标准,也为后期构建“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做了尝试。新课标的新6.明确了“科学素养”的定义,并以此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