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故事的构成因素和构成形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韩军2008年12月1日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的理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切故事下面最基本的故事。•“各种各样的叙事(不仅仅是民间故事),不管它们采用的是何种表现过程,都显示于同一方式的同一层次,并独立于它所采用的技巧……”——布雷蒙•结构主义某些基本的理论假定。故事•叙事学的“故事”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已脱离具体故事所承载的历史或现实的内涵而成为自主的存在。故事在这里被定义为从叙述信息中独立出来的结构。本讲导航•故事结构中的构成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叙事文的结构规则—叙述语法情节•关于“情节”的争论•情节的构成•情节的组织原则•情节类型关于“情节”的争论•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含义已过于模糊”•将情节和故事等同,人物性格为核心---高尔基•什克洛夫斯基:区别故事与情节,素材和技巧•托马舍夫斯基:情节遵循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顺序•情节,事件的形式系列或语义系列,它是故事结构的主干,人物、环境的支撑点。情节的构成•亚里士多德:“悲剧的灵魂”,开端、中间和结局,有机整体•托马舍夫斯基:“细节”,“作品不可分解部分的主题”,“关联细节”、“自由细节”、“主导细节”•巴尔特:功能是最小的叙事单位•“一部叙事作品从来就只是由种种功能构成的,其中的一切都表示不同程度的意义。这不是(叙述者方面的)艺术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功能两大类:分布类、归并类•分布类:主要功能(情节核心)、催化功能(补充)•归并类:迹象、情报武松打虎•核心功能:打虎•附属功能:哨棒打断、老虎扑剪查特曼“功能”示意图•圆圈为叙事序列•顶端方格为核心功能•竖线表示核心功能的逻辑发展方向•斜线表示可能的但未选中的道路•圆点代表附属功能•直线上的圆点遵循着正常的故事序列发展•直线外的圆点通过箭头对核心功能起着回顾和预示的作用情节的组织原则•组合为情节的规则。•承续原则:时间、因果、空间•理念原则:否定、实现、中心句承续原则•时间连接•《一地鸡毛》•因果连接•《俄狄浦斯》•空间连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理念原则•否定连接•《黄粱一梦》•实现连接•《花木兰》•中心句连接•《老人与海》情节类型•单线情节•单一线索•复线情节•主线、副线、作为背景的小故事、非动作因素•环形情节•《低俗小说(PulpFiction)》低俗小说(PulpFiction)•影片由6个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所构成,6个故事都各自讲述了一个不同的事件,但他们却都有着共同的戏剧属性将它们紧密相连。一个拳击手,两个打手,黑帮老大以及鸳鸯大盗这些人物的命运在短短的两天中交集在一起,演绎出了这部黑色幽默的犯罪群戏。在叙事结构上,塔伦蒂诺也一如他此前的一贯作风,没有采用常见的时间顺序结构,而是用了一种循环中嵌套倒叙多线并进的精巧结构来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在影片中围绕着洛杉矶黑帮,拳击手,神秘手提箱,意外走火及旅店抢劫等事件而展开的不同故事被同时交待,且随着影片的进行而相互交汇,除此之外影片也保留了黑色幽默片所惯用的程式化的一些其他因素如对经典的致敬及其他影射,引用等。人物•人物存在于行动中•人物存在于文本中•人物的分类“人物死了”?•形象---典型、性格、个性、共性•今天的小说中正在逐渐绝种的并不是小说特性,而是人物,不能再写的就是专名。——罗兰·巴特•俄国形式主义:参与、行动•法国结构主义:人物与情节相互依存•普洛普:七种角色•格雷马斯:三组行动元•叙事学中,人们不再关注叙事作品中虚构人物的社会属性、道德价值和心理特征,人物只是作品中“行动”的主体,与结构、情节、情境相关。人物存在于行动中•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亚里士多德•人物是情节的产物,是行动的执行者。•主人公对于本事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本事作为动机体系,完全可以不需要主人公和他的种种特点。主人公是材料变为情节的结果,一方面他是连接动机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动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人格化的理由。——托马舍夫斯基•普洛普:七种角色•苏瑞奥:戏剧中的六个功能•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普洛普:七种角色•1,坏蛋•2,施惠者•3,帮手•4,被寻找者和她的父亲•5,传信者•6,英雄(寻找人或受害人)•7,假英雄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朱重)王美娘(莘瑶琴)朱十老王九妈刘四妈吴八公子伙计和丫鬟(邢权与兰花)莘父、莘母秦父苏瑞奥(EtienneSourian)•1,狮子星座:推动全剧的情节得以展开的主题力量,或剧中主人公的意志、欲望;•2,太阳:狮子星座追求的目标;•3,地球:利益的预期获得者,狮子星座为他而追求特定的目标;•4,战神(金星座):狮子星座的敌人、竞争者或对手;•5,天秤星座(仲裁者):发送和分配利益,在狮子星座与敌人的斗争中决定胜负的角色;•6,月亮:站在上述五个功能的任何一方,成为其救援者或帮手。格雷马斯“行动元”•发送者……客体……接受者•辅助者……主体……反对者•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的积极分子•主体……人•客体……无阶级社会•发送者……历史•接受者……人类•反对者……资产阶级•帮助者……工人阶级人物存在于文本中•巴尔特:“性格素”聚合•查特曼:“词形变化表”•事件叙述与性格描述之间的不同巴尔特:“性格素”的聚合•巴尔特认为,人物是故事中的一个构造,是与读者阅读行为同步的“命名过程”。•人物是一些“性格素”的聚合,是对文本中的句子进行语义转换的结果。•人物是一个形容词,一个定语,一个谓语……萨拉辛是暴躁、艺术天才、独立自主、无节制、女人气、丑陋、性情混杂、不敬不孝、自作自受、刚愎等等性格的总和和聚合点。……一旦有一个专名存在(即使是一个代词),那些性格素便成了谓语,成了真实的诱导物,那个专名变成了主语。——《S/Z》巴尔特《S/Z》•在这本书中,巴尔扎克不太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萨拉金》,被罗兰·巴特切割成了561个基本语言单位,分别被纳入到了五种代码系列里,并在93个单元中得到了详细分析。众所周知的是,这是一本标志性的理论著作,它既是罗兰·巴特文学思想的一次发展,也是所谓的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的一个里程碑。而这所谓的标志性的里程碑,就是罗兰·巴特从过去那种单纯地运用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相关语言及文学理论,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完整的对象,当作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和总体性的精神现象来看待的指导思想,转变成了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文本,一种文本的动态构形过程,更多地呈现为片断性、发散性和游戏性特征的解构观念,文本不仅是一种特有的游戏对象,而且它自身就处于游戏活动之中。查特曼:“词形变化表”•“性格”是“相对稳定或持续的人物品质”。•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一系列性格因素的“词形变化表”。•将人物视为“词形变化表”,就是将他的性格看成是一个与情节的横向事件链条交叉的纵向聚合。•从一系列在眼前闪现的人物和趣闻轶事中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人,一个人物形象和一个人物性格概念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们不断地把我们周围人的零星迹象拼凑起来,在思想中塑造出他们的形象。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创造我们的世界的;尽管不全面,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是任意的,但是却一直是这样做的……——帕西·卢伯克事件叙述与性格描述之间的不同•外在表现、作品系统内部•(1)彼得病了•(2)他死了•(3)他既无朋友又无亲戚•(4)只有一个人参加了他的葬礼12341243人物分类•福斯特:圆形人物、扁形人物•尤恩:人物轴线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扁形人物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扁形人物的特征往往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如《大卫·科波菲尔》密考伯太太•“圆形人物周围有无可限量的生活——在一部作品版面范围内的生活”。•“那些人物能全面发挥作用,即使作者的故事情节对他们提出了比现在更大的要求,他们也仍然可以胜任。”•说不尽的阿Q,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扁形人物的优势:1,便于辨认;2,不会被环境改变,常作为不变的形象继续活在读者心中。约瑟夫·尤恩(JosephEwen)•人物轴线理论,三条轴线:•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发展;•从外部表现到内心世界。环境•环境的构成•环境的呈现方式•环境的类型叙事文的结构规则—叙述语法•叙事语法,指系统地记录和说明故事普遍规则的符号和程序。•普洛普:“功能说”•托多洛夫:“层次说”•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结构”•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普洛普:“功能说”•《民间故事形态学》(1928)•“童话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31个“功能”•对《狼和小羊》的结构分析•提取动作;分解功能;功能排列;显示结构•长者(老山羊)出走;告诫(小山羊);(小羊)违禁;被坏人(狼)拐走;(老羊)得知消息;决定寻找;杀死(坏人);发现失散者(小羊);返回。托多洛夫:“层次说”•按照语言学的句法形式,将叙事文的结构分为四个层次:词类、命题、序列、故事。•词类包括专有名词(人物命名)、形容词(特征)、动词(动作)三部分。•命题是由各种词类构成的叙述句子,是叙事文的基本单位。•序列是由一连串命题组成的完整独立的小故事。序列按时间关系、逻辑(因果)关系、空间关系构成。•例:《十日谈》“逃脱惩罚”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结构”•“普洛普是在寻找牡蛎形成珍珠的过程,而列维-斯特劳斯则要解释沙滩上最早沙粒结构的意义。”——罗伯特·斯库尔斯•“神话素”•“二元对立”结构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结构语义学》(1966)•杰姆逊的发挥《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聊斋志异》“鸲鹆”的分析鸲鹆•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其人愁苦无策。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音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此毕载积先生记。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