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课程理论目录课程概述1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2课程设置34教学目标掌握课程、课程设置的概念掌握主要课程理论流派的基本主张了解课程设置的指导模式、程序阶段问题情景什么是课程?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教学科目吗?课程就是四十五分钟的学习吗?课程与课、教材有什么区别吗?一、课程概述学科目标或计划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文化的再生产社会改造的过程课程(一)课程定义:课程(curriculum)是对学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的组成要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执行性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要素。一、课程概述(三)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直线课程与螺旋式课程学科课程(subjectcurriculum)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不同的科目。活动课程(activitycurriculum)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目的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种族经验和精华。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编排方式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教学方式侧重系统知识的讲授。侧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评价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结果。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课程概述(三)课程的类型核心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直线课程与螺旋课程显性课程(manifestcurriculum)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的正式课程。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隐性课程(hidedcurriculum)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一、课程概述(三)课程的类型直线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直线课程(linearcurriculum)是将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不重复。螺旋式课程(spiralcurriculum)是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学科内容,同时利用学生日益成熟的心理,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几种课程类型的关系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综合课程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一)拉尔夫·泰勒:现代课程理论家、评价专家、教育学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RalphTyler)泰勒模式的四个问题:泰勒原理示意图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学校应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评价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泰勒模式中的教育目标确定来源1学科来源2学生来源3社会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筛子1社会哲学筛子2心理学精确的具体化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行为目标)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这3种因素强调的程度不同,便出现了不同的课程流派。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二)学科中心课程论又称知识中心课程论,是一种以传递科学知识为中心任务的课程观。代表人物:英:斯宾瑟《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德:赫尔巴特认为各学科所包含的文化遗产具有其固有的逻辑关系,它反映了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主张学校课程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应依据人类的5种主要活动组织课程。认为课程的编制应以科学为基础、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为轴心设置相应的学科。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二)学科中心课程论主要流派: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理论评价:实现了系统教学,但教学方法单一,且不利于因材施教。认为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知识,且最有效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系统性。认为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三)人文主义课程论以追求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为目标,试图使人的本性等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展。代表人物:卢梭“发现儿童”杜威以儿童社会生活经验为中心马斯洛、罗杰斯认为儿童和课程是相互联系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是儿童的社会活动。强调应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格。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三)人文主义课程论理论评价:注重人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对发现和认识自我有重要作用,但所提供的课程方案缺乏系统性,课程评价标准也过于笼统,不利于实施。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四)社会重建主义课程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的重建。应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社会问题,使其积极参与社会改造。代表人物:Durkheim个体我-社会我认为人生活在群体中,只有群体的作用得以发挥,个体才能获益。应向学生灌输社会的集体意识,学校课程设置要注意目前的社会现实问题。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四)社会重建主义课程论理论评价:重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片面强调社会需求,忽视了学科的系统性,夸大了学校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五)存在主义课程论承认学生本人要为他人的存在负责,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代表人物:Kneler把教材看作是用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学生是其主宰。反对固定的课程。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五)存在主义课程论理论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指导下的课程缺乏系统性,且没有有效的衡量指标。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六)后现代主义课程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所出现的对“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与超越的哲学思潮。代表人物:Doll4R标准:丰富性(Richness)、循环型(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该理论是对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反对与批判,是一种前瞻性的课程改革思潮。一些学者借助后现代主义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来考察课程问题。二、课程理论的主要学派(六)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理论评价: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和创造的地位。缺乏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措施来实现所呼吁和倡导的理念。课程流派课程构成学科中心课程论人文主义课程论社会重建主义课程论课程目标知识本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儿童本位,教育要促进儿童发展社会本位,培养学生改造社会现实的技能课程内容真理与知识,学科的基本结构实践与经验,适合学生的生活、要求和兴趣广泛的社会问题课程组织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课程实施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课程与教学的中心社会生活是课程的中心教材编制教材按学科逻辑顺序编排按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编排按专题形式编排教材三大主要课程理论流派比较案例分析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来学习。1.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课程理论?2.这对我们有何启示?这个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各种不同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强调了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的养成。我们应改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是不能走极端。要在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概念课程设置的指导模式课程设置的依据及原则课程设置的程序与方法三、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概念课程设置(curriculumdevelopment):探讨课程内容、编制课程实施方案的过程。4各阶段:课程规划、课程组织、(教什么)课程实施、(怎么教,核心内容)课程评价(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三、课程设置(二)课程设置的指导模式(1)系统模式(systematicmodel)(2)目标模式(objectivesmodel)(3)过程模式(processmodel)(4)以情景为中心(situationmodel)系统模式是把系统论应用于课程设置过程中,对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和说明。课程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持续不断地与外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具体学科里强调该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即知识内容的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三、课程设置(2)目标模式(objectivesmodel)是以目标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施、评价而进行课程设置的模式。实施课程的编制过程的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三、课程设置(3)过程模式(processmodel)此模式倡导“过程原则”,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给学生以足够的活动空间。强调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三、课程设置(4)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模式(situationmodel)以文化分析(选择文化的过程)为基础来编制课程。强调课程设置应全面考虑学生将要面临的客观世界。需考虑4个因素:社会存在的形式、发展方式、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期望、教育方法与人生价值观的联系。包括5个步骤:情景分析、表述目标、编制程序、具体实施、评价与反馈。三、课程设置(三)课程设置的依据及原则依据:社会生产力及科技发展教育目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学科体系与机构原则:法规依据、社会发展、连贯性、全面性、可行性三、课程设置(四)课程设置的程序与方法1、指导阶段确定护理教育理念确定培养目标统一术语选择课程设置的框架三、课程设置(四)课程设置的程序与方法2、形成阶段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三、课程设置(四)课程设置的程序与方法3、实施阶段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计划的任务分为小规模实施和大规模实施实施主体是全体教师三、课程设置(四)课程设置的程序与方法4、评价阶段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制定结果、实施过程、实施结果的评价CIPP模式:背景(circumstance)、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作业1、比较课程理论主要学派的优缺点及课程构成的异同2、熟悉课程设置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