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方面,已经形成了一门特殊的科学。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说明,数学问题是数学发展的主要源泉。数学家门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要花费较大力量和时间。尽管还有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创立了不少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这些才是数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公元前600年以前◇据中国战国时尸佼著《尸子》记载:古者,倕(注:传说为黄帝或尧时人)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这相当于在公元前2500年前,已有圆、方、平、直等形的概念。公元前21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有了乘法表,其中使用着六十进位制的算法。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已有基于十进制的记数法、将乘法简化为加法的算术、分数计算法。并已有三角形及圆的面积、正方角锥体、锥台体积的度量法等。中国殷代甲骨文卜辞记录已有十进制记数,最大数字是三万。公元前约1950年,巴比伦人能解二个变数的一次和二次方程,已经知道勾股定理。◇公元前600--1年◇公元前六世纪,发展了初等几何学(古希腊泰勒斯)。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宇宙的组织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体系。证明了勾股定理,发现了无理数,引起了所谓第一次数学危机。公元前六世纪,印度人求出√2=1.4142156。公元前462年左右,意大利的埃利亚学派指出了在运动和变化中的各种矛盾,提出了飞矢不动等有关时间、空间和数的芝诺悖理(古希腊巴门尼德、芝诺等).。公元前五世纪,研究了以直线及圆弧形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指出相似弓形的面积与其弦的平方成正比(古希腊丘斯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四世纪,把比例论推广到不可通约量上,发现了穷竭法(古希腊,欧多克斯)。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学派用原子法计算面积和体积,一个线段、一个面积或一个体积被设想为由很多不可分的原子所组成。公元前四世纪,建立了亚里士多德学派,对数学、动物学等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公元前四世纪末,提出圆锥曲线,得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最古老的解法(古希腊,密内凯莫)。公元前三世纪,《几何学原本》十三卷发表,把以前有的和他本人的发现系统化了,成为古希腊数学的代表作(古希腊,欧几里得)。公元前三世纪,研究了曲线图和曲面体所围成的面积、体积;研究了抛物面、双曲面、椭圆面;讨论了圆柱、圆锥半球之关系;还研究了螺线(古希腊,阿基米德)。公元前三世纪,筹算是当时中国的主要计算方法。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纪,发表了八本《圆锥曲线学》,是一部最早的关于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论著(古希腊阿波罗尼)。约公元前一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发表。其中阐述了盖天说和四分历法,使用分数算法和开方法等。公元前一世纪,《大戴礼》记载,中国古代有象征吉祥的河图洛书纵横图,即为九宫算这被认为是现代组合数学最古老的发现。◇1-400年◇继西汉张苍、耿寿昌删补校订之后,50-100年,东汉时纂编成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老的数学专著,收集了246个问题的解法。一世纪左右,发表《球学》,其中包括球的几何学,并附有球面三角形的讨论(古希腊,梅内劳)。一世纪左右,写了关于几何学、计算的和力学科目的百科全书。在其中的《度量论》中,以几何形式推算出三角形面积的希隆公式(古希腊,希隆)。100年左右,古希腊的尼寇马克写了《算术引论》一书,此后算术开始成为独立学科。150年左右,求出π=3.14166,提出透视投影法与球面上经纬度的讨论,这是古代坐标的示例(古希腊,托勒密)。三世纪时,写成代数著作《算术》共十三卷,其中六卷保留至今,解出了许多定和不定方程式(古希腊,丢番都)。三世纪至四世纪魏晋时期,《勾股圆方图注》中列出关于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命题共21条(中国,赵爽)。三世纪至四世纪魏晋时期,发明割圆术,得π=3.1416(中国,刘徽)。三世纪至四世纪魏晋时期,《海岛算经》中论述了有关测量和计算海岛的距离、高度的方法(中国刘徽)。四世纪时,几何学著作《数学集成》问世,是研究古希腊数学的手册(古希腊,帕普斯)。◇401-1000年◇五世纪,算出了π的近似值到七位小数,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中国祖冲之)。五世纪,著书研究数学和天文学,其中讨论了一次不定方程式的解法、度量术和三角学等(印度,阿耶波多)。六世纪中国六朝时,提出祖氏定律:若二立体等高处的截面积相等,则二者体积相等。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发现同一定律,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中国,祖暅)。六世纪,隋代《皇极历法》内,已用内插法来计算日、月的正确位置(中国,刘焯)。七世纪,研究了定方程和不定方程、四边形、圆周率、梯形和序列。给出了ax+by=c(a,b,c,是整数)的第一个一般解(印度,婆罗摩笈多)。七世纪,唐代的《缉古算经》中,解决了大规模土方工程中提出的三次方程求正根的问题(中国,王孝通)。七世纪,唐代有《十部算经注释》。十部算经指:《周髀》、《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等(中国,李淳风等)。727年,唐开元年间的《大衍历》中,建立了不等距的内插公式(中国,僧一行)。九世纪,发表《印度计数算法》,使西欧熟悉了十进位制(阿拉伯,阿尔·花刺子模)。◇1001-1500年◇1086-1093年,宋朝的《梦溪笔谈》中提出隙积术和会圆术,开始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中国,沈括)。十一世纪,第一次解出x2n+axn=b型方程的根(阿拉伯,阿尔·卡尔希)。十一世纪,完成了一部系统研究三次方程的书《代数学》(阿拉伯,卡牙姆)。十一世纪,解决了海赛姆问题,即要在圆的平面上两点作两条线相交于圆周上一点,并与在该点的法线成等角(埃及,阿尔·海赛姆)。十一世纪中叶,宋朝的《黄帝九章算术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列出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这是现代组合数学的早期发现。后人所称的杨辉三角即指此法(中国,贾宪)。十二世纪,《立剌瓦提》一书是东方算术和计算方面的重要著作(印度,拜斯迦罗)。1202年,发表《计算之书》,把印度-阿拉伯记数法介绍到西方(意大利,费婆拿契)。1220年,发表《几何学实习》一书,介绍了许多阿拉伯资料中没有的示例(意大利,费婆拿契)。1247年,宋朝的《数书九章》共十八卷,推广了增乘开方法。书中提出的联立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比西方早五百七十余年(中国,秦九韶)。1248年,宋朝的《测圆海镜》十二卷,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的著作(中国,李治)。1261年,宋朝发表《详解九章算法》,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中国,杨辉)。1274年,宋朝发表《乘除通变本末》,叙述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中国,杨辉)。1280年,元朝《授时历》用招差法编制日月的方位表(中国,王恂、郭守敬等)。十四世纪中叶前,中国开始应用珠算盘。1303年,元朝发表《四元玉鉴》三卷,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中国,朱世杰)。1464年,在《论各种三角形》(1533年出版)中,系统地总结了三角学(德国,约·米勒)。1494年,发表《算术集成》,反映了当时所知道的关于算术、代数和三角学的知识(意大利,帕奇欧里)。◇1501-1600年◇1545年,卡尔达诺在《大法》中发表了非尔洛求三次方程的一般代数解的公式(意大利,卡尔达诺、非尔洛)。1550─1572年,出版《代数学》,其中引入了虚数,完全解决了三次方程的代数解问题(意大利,邦别利)。1591年左右,在《美妙的代数》中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字系数的一般符号,推进了代数问题的一般讨论(德国,韦达)。1596─1613年,完成了六个三角函数的间隔10秒的十五位小数表(德国,奥脱、皮提斯库斯)。◇1601-1650年◇1614年,制定了对数(英国,耐普尔)。1615年,发表《酒桶的立体几何学》,研究了圆锥曲线旋转体的体积(德国,刻卜勒)。1635年,发表《不可分连续量的几何学》,书中避免无穷小量,用不可分量制定了一种简单形式的微积分(意大利,卡瓦列利)。1637年,出版《几何学》,制定了解析几何。把变量引进数学,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法国,笛卡尔)。1638年,开始用微分法求极大、极小问题(法国,费尔玛)。1638年,发表《关于两种新科学的数学证明的论说》,研究距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无穷集合的概念,这本书被认为是伽里略重要的科学成就(意大利,伽里略)。1639年,发行《企图研究圆锥和平面的相交所发生的事的草案》,是近世射影几何学的早期工作(法国,德沙格)。1641年,发现关于圆锥内接六边形的巴斯噶定理(法国,巴斯噶)。1649年,制成巴斯噶计算器,它是近代计算机的先驱(法国,巴斯噶)。.◇1651-1700年◇1654年,研究了概率论的基础(法国,巴斯噶、费尔玛)。1655年,出版《无穷算术》一书,第一次把代数学扩展到分析学(英国,瓦里斯)。1657年,发表关于概率论的早期论文《论机会游戏的演算》(荷兰,惠更斯)。1658年,出版《摆线通论》,对摆线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法国,巴斯噶)。1665─1676年,牛顿(1665─1666年)先于莱布尼茨(1673─1676年)制定了微积分,莱布尼茨(1684─1686年)早于牛顿(1704─1736年)发表微积分(英国,牛顿,德国,莱布尼茨)。1669年,发明解非线性方程的牛顿-雷夫逊方法(英国,牛顿、雷夫逊)。1670年,提出费尔玛大定理,预测:若X,Y,Z,n都是整数,则Xn+Yn=Zn,当n>2时是不可能的(法国,费尔玛)。1673年,发表《摆动的时钟》,其中研究了平面曲线的渐屈线和渐伸线(荷兰,惠更斯)。1684年,发表关于微分法的著作《关于极大极小以及切线的新方法》(德国,莱布尼茨)。1686年,发表了关于积分法的著作(德国,莱布尼茨)。1691年,出版《微分学初步》,促进了微积分在物理学和力学上的应用及研究(瑞士,约·贝努利)。1696年,发明求不定式极限的洛比达法则(法国,洛比达)。1697年,解决了一些变分问题,发现最速下降线和测地线(瑞士,约·贝努利)。◇1701-1750年◇1704年,发表《三次曲线枚举》、《利用无穷级数求曲线的面积和长度》、《流数法》(英国,牛顿)。1711年,发表《使用级数、流数等等的分析》(英国,牛顿)。1713年,出版概率论的第一本著作《猜度术》(瑞士,雅·贝努利)。1715年,发表《增量方法及其他》(英国,布·泰勒)。1731年,出版《关于双重曲率的曲线的研究》是研究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几何的最初尝试(法国,克雷洛)。1733年,发现正态概率曲线(英国,德·穆阿佛尔)。1734年,贝克莱发表《分析学者》,副标题是《致不信神的数学家》,攻击牛顿的《流数法》,引起所谓第二次数学危机(英国,贝克莱)。1736年,发表《流数法和无穷级数》(英国,牛顿)。1736年,出版《力学、或解析地叙述运动的理论》,是用分析方法发展牛顿的质点动力学的第一本著作(瑞士,欧勒)。1742年,引进了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法(英国,马克劳林)。1744年,导出了变分法的欧勒方程,发现某些极小曲面(瑞士,欧勒)。1747年,由弦振动的研究而开创偏微分方程论(法国,达兰贝尔等)。1748年,出版了系统研究分析数学的《无穷分析概要》,是欧勒的主要著作之一(瑞士,欧勒)。◇1751-1800年◇1755─1774年出版《微分学》和《积分学》三卷。书中包括分方程论和一些特殊的函数(瑞士,欧勒)。1760─1761年,系统地研究了变分法及其在力学上的应用(法国,拉格朗日)。1767年,发现分离代数方程实根的方法和求其近似值的方法(法国,拉格朗日)。1770─1771年,把置换群用于代数方程式求解,这是群论的开始(法国,拉格朗日)。1772年,给出三体问题最初的特解(法国,拉格朗日)。1788年,出版《解析力学》,把新发展的解析法应用于质点、刚体力学(法国,拉格朗日)。1794年,流传很广的初等几何学课本《几何学概要》(法国,勒让德尔)。1794年,从测量误差,提出最小二乘法,于1809年发表(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