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一、简答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事物的量是很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引起质变的角度来看,量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另一种是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事物的质是各不相同的,质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质变过程是否发生对抗即外部冲突的角度看,质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2、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其意义。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意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3、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及其理由。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第二,它是贯穿各个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4、简述矛盾学说的精髓及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学说,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理论而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各个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同一性又是矛盾的个性和相对性,共性概括了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个性则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本质,绝对性从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总体说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性、无限性和无条件性,相对性则从事物发展的具体方面说明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暂时性、有限性和条件性.只有掌握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才能真正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它理论,因此共性个性的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从方法论意义上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人类的认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人类的认识就是如此循环往复,逐步提高、不断深化以至无穷的过程.只有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才能从思想上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实践而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哲学基础.毛泽东同志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论述,就是对这一思想原则所作的深刻阐述和充分发挥,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并持之不懈彻底贯彻的基本结论.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也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一般号召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等领导方法,就是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运用于实际工作的具体方法.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及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①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④我国在此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意义:①理论上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②政治上指明方向,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又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反对右倾和“左”倾错误;③实践上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提出了科学的客观依据,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④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之所以在实践中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气势磅礴的推动作用,归根结蒂就是因为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6、简述可能性的复杂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所以,对于未来的事物来说,它既是一种非存在,又是一种存在。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首先,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其次,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再次,要区分两种相反的可能性。最后,要区分不同程度的可能性。7、什么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1)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的、主观任意的否定;(2)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3)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8、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9、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及其意义。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10、简述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因。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②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③其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11、简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基本内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生产条件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工资理论、剩余价值资本化理论即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前者创造的价值,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劳动力价值;后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是雇用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意义:①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②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③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12、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意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或反对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否定自身的方面,要全面看待事物,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②否定意味着联系与发展,并非绝对地坏;③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不可兼收并蓄,也不强一笔抹杀,而是批判与继承、克服与保留辩证统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1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4、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5、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③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度的,它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制约。意义:(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16、为什么说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其意义如何?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它把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从唯心史观的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它给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把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18、简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基本形式和基本道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基本形式: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即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主要呈现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基本道路: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19、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什么?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首先,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其次,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20、简析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第一,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空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还出在自发阶段时的产物,是不成熟的历史条件下的不成熟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充分发展和尖锐化,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阶级斗争舞台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分析和对无产阶级斗争经验正确总结的基础上的科学理论。第二,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因此,它们既不能同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划清界限,更不能对社会历史做出正确的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打破了在社会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