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监理细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监理细则》前言无砟轨道是客运专线主要轨道结构形式,无砟轨道施工具有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等特点,施工质量受工艺控制、工序衔接、实施环境、现场管理等因素影响敏感度高,所以监理对现场施工的工艺工序,环境变化,综合管理等监督管控工作是否有力将直接影响到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同时监理人员的责任心、业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及可追溯性。因此在无砟轨道施工中监理工作尤为重要。为确保无砟轨道施工质量,使无砟轨道施工中监理工作具体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司组织各参建监理单位特编制本细则。本细则以《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设计文件及监理规范为基础,同时参考铁道部新颁标准和技术条件,主要编写的根据有:《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9】21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层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9】9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250㎞/h和350㎞/h钢轨检验及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函【2005】402号);钢轨焊接第2部分:闪光焊接(TB/T1632.2-2005);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TB/T1632.3-2005);《客运专线铁路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客运专线铁路岔区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道岔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173);《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滑动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9]88);《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高强度挤塑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9]88);《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客运专线铁路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车生产制造暂行技术条件》(工管技[2009]11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层沥青混合料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层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函〔2009〕1611号);《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客运专线铁路道岔铺设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本细则主要从无砟轨道施工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在执行本细则过程中,希望各监理单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继续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反馈公司安质部以便及时修改更新。本细则在编写过程中,各参建监理项目部进行了资料的提供及整理,在这里表示感谢。第一部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工程测量1一般要求1.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并引入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1.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国家基准控制网(CP0)下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Ⅲ)。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作用为:1.3.1CPⅠ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1.3.2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1.3.3CPⅢ主要为铺设无砟轨道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1.4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高程控制网应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在勘测阶段,不具备二等水准测量条件时,可分两阶段实施,即:勘测阶段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全线再按二等水平测量要求建立水准基点控制网。2平面控制测量2.1基础平面网(CPⅠ)测量2.1.1CPⅠ控制点布设应符合表1的要求,点位宜选在距线路中线100~200m、不易被破坏的范围内,并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附录A的规定埋石且作好标记。2.1.2CPⅠ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在线路勘测设计起点、终点或与其他铁路平面控制网衔接地段,应有2个以上的CPⅠ控制点相重合,并在测量成果中反映出相互关系。2.1.3CPⅠ应与沿线不低于国家二等三角点或GPS点联测,宜每50㎞联测一个国家三角点。全线(段)联测国家三角点的总数不得少于3个,特殊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当联测点数为2个时,宜分布在网的两端;当联测点数为3个及其以上时,2宜在网中均匀分布。2.2线路控制网(CPⅡ)测量2.2.1CPⅡ控制点的布设应符合表1的要求,一般选在距线路中线50~100m,且不易被破坏的范围内,并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附录A的规定埋石且作好标记。2.2.2在线路勘测设计起、终点及不同单位测量衔接地段,应联测2个以上CPⅡ控制点作为共用点,并在测量成果中反应出相互关系。2.2.3采用GPS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CPⅡ控制点应有良好的对空通视条件,点间距应为800~1000m,相邻点之间应通视,特别困难地区至少应有一个通视点;(2)CPⅡ控制点分段起闭于CPⅠ控制点,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4和表5的C级的规定;(3)CPⅡ网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并与CPⅠ联测构成附合网。2.3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2.3.1CPⅢ控制点的布设应兼顾施工及运营维护要求,埋点应满足以下要求:(1)CPⅢ控制点宜设于线路外侧,控制点的间距为50~70m左右一对,且不大于80m,相邻CPⅢ控制点应等高,布设高度应与轨道面高度保持一致的高度。一般路基地段宜布置在接触网杆基座上,埋设立式基座。桥梁上一般布置在桥梁固定支座端上方防护墙顶端。CPⅢ控制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应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3)CPⅢ控制点有条件时宜埋设混凝土强制对中标,其标志规格和埋设深度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附录A的规定。2.3.2CPⅢ控制点满足各项限差要求后应永久固定。控制点标识应清晰、齐全,便于使用,并绘制布设平面示意图和控制点表,做好点之记,描述其位置、里程、外移距。2.4CPⅢ网的测量监理工作2.4.1对CPⅠ、CPⅡ控制网的复测确认。监理单位见证测量方法和检查测量仪器。施工单位填写CPⅠ、CPⅡ复测及CPⅡ加密测量评估报验单,监理单位审核签认后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2.4.2督促施工单位编制CPⅢ测量方案(含CPⅡ加密上桥)。方案内容应包括CPⅢ的布点方案、CPⅢ的命名、保护、测量技术要求、测量精度、相邻CPⅢ段落的搭接处理方法、特殊情况下CPⅢ的测量方法,如大跨度连续梁。监理单位审查CPⅢ测量方案,现场检查CPⅢ控制点的埋设情况。2.4.3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CPⅢ测量现场见证,对测量仪器、人员、方法、施测精度进行检查。日常检查CPⅢ控制点保护情况以及实际使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2.4.4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单位填报的CPⅢ测量评估申请表,签认后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监理单位审核内容主要包括CPⅢ测量段落是否在已通过的沉降评估;CPⅢ测量数据是否真实。2.4.5轨道板铺设前,施工单位再次对CPⅢ进行复测并报评估,程序同前。2.4.6评估单位对复测CPⅢ评估后,监理单位检查两次CPⅢ成果的精度差异值,监督施工单位采用合格有效的CPⅢ成果。2.4.7交验前再次对CPⅢ进行复测,程序同前。表1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控制网级别测量方法测量等级点间距备注CPⅠGPSB级≥1000m≤4㎞一对点CPⅡGPSC级800~1000m导线四等CPⅢ后方交会五等50~70m10~20m一对点注:1、当CPⅡ采用GPS测量时,CPⅠ的点间距为4Km一个点。2、当CPⅡ采用导线测量时,CPⅠ的点间距为4Km一对相互通视的点。表2GPS测量的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Ⅰ≤1.3〃1/170000CPⅡ≤1.7〃1/100000表3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级别附合长度(㎞)边长(m)测距中误差(mm)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对应导线等级CPⅡ≤4800~10002.5101/40000±5n四等CPⅢ≤1150~200451/20000±8n五等表4GPS测量的精度指标级别BCDEa(mm)≤8≤10≤10≤10b(mm/㎞)≤1≤5≤10≤20注: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各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可用下式表示:式中σ=中误差(mm);d=相邻点间距离(㎞)表5各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级别BCDE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15≥15≥15≥15有效卫星总数≥5≥4≥4≥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30≥20≥15≥15时段长度(min)≥90≥60≥45≥45观测时段数≥21~21~21~2数据采样间隔(s)15~6015~6015~6015~60PDOP或GDOP≤6≤8≤10≤103高程控制测量3.1高程控制测量有勘测高程控制测量、水准基点高程测量、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3.1.1各级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及布点要求应按表3.1.1的要求执行。表3.1.1各级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及布点要求控制网级别测量等级点间距勘测高程控制测量二等水准测量≤2000m四等水准测量水准基点高程控制测量二等水准测量≤2000mCPⅢ高程测量精密水准测量≤200m注:长大桥隧及特殊路基结构施工高程控制网等级应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3.1.2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各等级水准测量精度(mm)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二等水准≤1.0≤2.06L4L4L—精密水准≤2.0≤4.012L8L8L4L三等水准≤3.0≤6.020L12L12L8L四等水准≤5.0≤10.030L20L20L14L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3.1.3高程控制网精度设计应符合表3.1.3的规定。表3.1.3高程控制点限差要求(mm)控制点类型可重复性测量的高差限差相邻点高差限差水准测量等级勘测高程控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