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讲人:Page2课程安排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age4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探究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一门学问。哲学是依靠严密的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以高度自觉的思维为基础的世界观。人们为了生存发展,必须认识和改造世界(自然、社会、人),世界观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我们称之为方法论。但是方法论和世界观又是有区别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指导,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源?思维是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第一节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Page5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运动发展还是孤立静止片面?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相互交织?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还是人的精神?第二节哲学基本问题——唯物和唯心Page6一、特性时代性:面对时代核心问题,随时代发展民族性:中西哲学不同,关注点不同(注重培养民族精神)阶级性:哲学家阶级立场不同,经济和政治利益有冲突二、地位是各种文化精神的凝结不同的文化形态都以相应的哲学为依托哲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功能第三节哲学的特性及其地位Page7一、提高政治素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共产主义远大信念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锻炼思维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归纳概论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反思批判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预测预见能力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谢谢第二章物质和意识Page10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第一节马哲关于物质的基本观点Page11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到底是什么样,2、人与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3、如何全面深入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物质本性、统一性以及社会生活的实践性4、如何用科学的世界观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Page12(一)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方面)1、物质和意识的第一性问题(唯心)(唯物)2、思维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可知,不可知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Page133、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区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物质形态看做世界本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Page14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哲学主义基本观点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物质形态看做世界本质泰勒斯:水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腊的“原子论”古代中国的“元气论”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原子A)机械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霍布斯:“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拉美特利“人是机器”。B)片面性。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C)不彻底性。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他们不知道社会基本矛盾,更没有找到社会发展最根本的经济原因。他们往往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理性”看作社会历史。近代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仅从物质世界本身,而且还行精神世界上,寻找世界的本质三大缺陷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物质是感知上的共同本质的抽象马克思主义Page15(二)物质世界的客观性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之间的不可分割关系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Page16(一)对实践定义的认知从实践与物质角度来说从实践的本质与基本形式来说从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来说(二)人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实践活动是以社会的形态存在的实践环节1、实践决策2、实践目标的制定3、实践的组织和管理4、实践结果检验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Page17(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1、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3、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系统4、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5、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Page18一、意识的能动作用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的基本观点Page19(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二)、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和表现意识活动:目的性和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一、意识的能动作用Page20(一)、基本途径要创造一切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Page21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要求1、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具体要求(五点要求)3、方法论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章物质和意识本章内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二意识的本质与功能三世界的统一性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方式•一物质和物质形态•二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形式物质•概念的发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物质的具体形态(错误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错误:以偏概全•可以说“老虎是动物”•不可以说“动物是老虎”•同样•可以说“原子是物质”•不可以说“物质是原子”物质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但是可以为人直接感知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被人的意识反映科学物质观产生的意义•①列宁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列宁物质定义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列宁物质定义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具有深刻的辩证性质。•④把人类实践纳入客观实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重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揭示的是世界万物的共性、共同本质。•此定义概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二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万物皆动无物常住形而上学不变论•有不运动的物质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形而上学不变论•有不运动的物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牛顿•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运动总有物质载体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载体单独存在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形式运动主体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物理运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动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社会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唯心主义运动观•有无物质的运动•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旗动!风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统一•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静止——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暂时的平衡或温度的特殊状态•静止的两个表现:1、事物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但就其他参考系而言,仍然有位置的移动;•2、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呈现出质的稳定性,但它的量却在不断地变化。•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的统一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把事物的相对静止绝对化,否认事物运动的绝对性。•飞矢不动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有的,老师。”“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不动的,老师”“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也是不动的,老师”“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空间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展性(三维性)时间的特性——一维性•“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或固有属性。•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世界世—时间概念界—空间概念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或固有属性•没有运动着的物质就没有空间和时间•空间和时间总是由物质的运动来量度•空间时间特性随物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空间和时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任何物质都有空间和时间,整个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限,在时间上永恒,空间和时间是客观的、普遍的、无限的,因而是绝对的。•具体物质形态及其相应的运动形式在空间上总有其大小,在时间上总有其“寿命”,其时空特性又总是随质量、密度、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空间和时间又是特殊的、有限的、相对的。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辩证关系⑴无限由有限组成,无限通过有限而存在。⑵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⑶有限与无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唯心主义时空观否认时空的绝对性,认为时空是主观规定。•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否认时空的相对性,把时空与物质运动分割开来,认为时空是绝对不变的东西。第二节意识的本质与功能•一意识的产生及其特性•二意识的结构和功能一意识的产生及其特性•意识的产生•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产生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一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阶段: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阶段: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人的意识和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有本质的不同:•首先是物质基础不同;•其次是反映形式不同;•再次是反映内容不同;•最后是反映功能不同。•因为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意识虽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但却不是自然而然的东西。自然进化只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这是意识产生的自然条件。人类意识的产生还需要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它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意识产生的社会根据。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2)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3)劳动和语言促进了思维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劳动使意识产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反例:•“狼孩”、“猴孩”、“猪孩”、“豹孩”……•小结:意识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一句话,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意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