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优秀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最近在做一项研究,从二桃杀三士,到桃园三结义,再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惊奇的发现,桃字出现,总会演绎一场传奇,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记》,看看本文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二)资料准备1、作者作品: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世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田园诗人,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是田园诗的继承者。2、写作背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动荡时期,其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三)温故知新:1、通假字便要还家2、古今异义(1)鲜美(2)交通(3)妻子(4)绝境(5)无论(6)如此3、按图诵文(四)鉴赏分析: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写桃花源的?渔人的行踪,发现——进入——拜访——离开——再寻。2、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章,你会用哪个,为什么?世外桃源3、“世外”是指与世隔绝,文中哪些细节体现出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如有光。”——地点隐蔽(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见人大惊(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无论魏晋。”——不知世事(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愿被扰4、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此处有怎样的特点?(1)土地肥沃(2)祥和有序(3)安居乐业(4)热情好客5、美好的桃花源,令人赞不绝口,渔人,太守,刘子骥对桃花源分别怎样的态度?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迷茫——救命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急切——改变刘子骥——欣然规往。热望——达志6.为什么桃花源会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生活处所?本文传达怎样的情感?东晋103年间约进行31场比较有名的战争或起义,约每3年一次。百姓居无定所,朝不保夕,人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批评,对未来世界的求索与呼唤7.世外桃源:在文中指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桃花源”即我们向往的精神家园,或者我们的美好愿望,那你的“桃花源”在哪里?五、课堂总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贤士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我们都是善良的人,生活中的彼此都可以吐露心扉,互不伤害。六、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居无定所世外地点隐蔽朝不保夕见人大惊勾心斗角不知世事批判尔虞我诈不愿被扰桃源土地肥沃社会理想祥和有序安居乐业求索热情好客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