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总分:10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7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5分)(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2)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3)黄鹤一去不复返,。(4)大漠孤烟直,。(5),云生结海楼。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乘奔.御风(飞奔的马)B.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C.在.昼犹昏(即使)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蝉则千转不穷B.窥谷忘反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到地面。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泡、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二、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43分)【一】(17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3页(共12页)第4页(共12页)………………○………………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外………………○………………装………………○………………订………………○………………线………………○………………7.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各一处)。(2分)(1)实是欲界之仙都(2)念无与为乐者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7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通过动物的活动,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乙文写景的名句是“”。(2)甲乙两文都有景物描写,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之欣喜、漫步之悠闲、贬谪之悲凉、人生之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一句中。【二】(14分)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互相轩邈..:(2)经纶..世务者: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3.从第三段中找出听觉描写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14.第二段三句话都写“异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15.有人说,文章写到“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就该结束,后两句是多余之笔。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三】(12分)第5页(共12页)第6页(共12页)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略无阙.处:(2)沿溯.阻绝:(3)良.多趣味:(4)属.引凄异: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8.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2分)19.作者写三峡的山和水各突出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三、综合性学习(10分)20.学校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的基本思路。(3分)活动:基本思路:(2)针对本次活动,学校准备举办一场晚会,布置会场时要求同学们推荐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3分)我推荐的装饰物:推荐的理由:(3)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谈谈你的想法。(4分)四、写作(30分)21.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家乡的春夏秋冬、风物景象乃至一草一木,都给你留下了第7页(共12页)第8页(共12页)………………○………………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外………………○………………装………………○………………订………………○………………线………………○………………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情思,请以“家乡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以描写景物为主;②600字左右。100200100200第9页(共12页)第10页(共12页)100第三单元检测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1)清荣峻茂(2)水中藻、荇交横(3)白云千载空悠悠(4)长河落日圆(5)月下飞天镜2.D3.D4.C5.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D(“孟浩然”应改为“欧阳修”)二、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一)7.(1)实是/欲界之仙都(2)念/无与为乐者8.(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9.(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于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11.(1)高,远。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向高处爬,往远处伸。(2)筹划。12.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1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4.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15.不多余。作者乘船出游,在刚刚发出“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内心感受后,船仍然继续前进。于是,江面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景观,从而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二是使结构上更严谨。或答:多余,行文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结束,更符合写景文章“写景、议论、抒情”的章法。(三)16.(1)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3)甚,很(4)连接17.(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空旷的山谷传来第11页(共12页)第12页(共12页)………………○………………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外………………○………………装………………○………………订………………○………………线………………○………………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18.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19.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连绵高峻);写“水”,突出夏季水流汹涌(或壮美),春冬之水的清澈(或秀美)。三、综合性学习20.(1)示例一:活动:“民风民俗文化”知识竞赛。基本思路: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要求各班级选派代表参加竞赛,最后给优胜者颁奖。示例二:活动:传统节日风俗剧目表演。基本思路:以班级作为参赛单位,确定表演主题;各班级表演成员进行角色分工、组织排练;学校集体展示,评选。(2)示例1:我推荐的装饰物:中国结。推荐的理由: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既富有民族特色,也可以烘托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体现我们学生火热的激情。示例2:我推荐的装饰物:窗花。推荐的理由:火红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民族精神。(3)示例:我国的传统节日应在继承和变化中寻求发展;国家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让百姓有充足的时间过节,以感受传统文化;等等。四、写作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