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文化品牌整合营销建议第1页共34页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文化品牌整合营销建议推动壮族山歌、壮剧产业化发展中旅游优势产业的升级以及国际化赛事观赏型产业的建立【摘要】: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追求休闲、寻找娱乐成为了新时期的新课题。随着民族音乐艺术娱乐价值的日益回归,壮族民族传统民族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历史的原因、地理的因素,富宁一直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因而,保留了十分丰富的壮族原生态文化,造就了多彩的壮族坡芽文化。在文化产业新一轮的发展中,我县应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将富宁县的文化资源开发成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我县有影响力、生命力和渗透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利用个案分析的方式比较、借鉴丽江纳西古乐和丽江旅游的成功所在。经过比较和分析,认为:富宁壮族坡芽文化的发展要克服组织机构弊端、运作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匮乏以及传媒合作极少等问题,还需充分利用优势政策、吸引社会投资、推动民间教育,同时鼓励传媒营销策略的创新。基于我国文化强国、云南民族文化强、多区域叠加发展历史机遇的趋势下富宁壮族坡芽文化的发展契机,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和发掘坡芽壮族文化品牌项目建设的优势和不足,建议:把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品牌,由资源转化为商品,作为文化商品,按照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利用传统节日,开发民族新节日,尽量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和题材,保证广播和纸质传媒中壮族传统体育的信息分量,增加电子传媒的高效传播;加强壮族山歌、壮剧课堂教学及科研力度,促进社区普及、推动壮族坡芽文化产业化发展中旅游优势产业的升级以及国际化赛事观赏型产业的建立。【关键词】:壮族坡芽文化山歌壮剧民乐之都,艺术天堂主题村产业化说起壮族文化,人们都会想到铜鼓、崖壁画、山歌、布洛陀……,然而,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却是四川宜宾到长宁以南地区铸造,发掘亦与富宁无关,享誉世界的左江崖画,位于广西宁明县、作为山歌“歌仙”、“歌圣”的刘三姐,是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人、布洛陀文发祥地被公认是广西百色地区田阳县敢壮山。富宁在壮族族群历史中,唯一可圈可点的,仅仅是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1297年滇桂边地壮族首领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文化品牌整合营销建议第2页共34页韦郎达联合53个村万余人举行反抗土司统治的斗争,1320年云南广南、富宁一带的壮族首领韦郎达联合53个村万余人再次反抗土司残暴统治,建立大号国政权。总算和壮族名人扯上关系了。然而,富宁要在壮族文化上做文章,有先天优势,却没有现实优势。2006年年由学者在富宁县境内发现整理坡芽歌书是流传在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地区,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民歌记录于土布上的民歌集。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由81个图画文字构成,笔法简洁、形象,每一个图画文字代表一首歌。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发现的用古老形态记录民歌的歌曲,它集中了壮族民歌的精华,承载着壮乡儿女天籁欢歌般的情爱密码,是壮族最优美的篇章。壮族“坡芽文化”,亦是以壮族民歌为载体集中展现富宁这个特定地域为中心的壮族民俗文化。坡芽文化正是富宁在壮族族群世界打拼天下的突破口,“坡芽歌书”的存在证明了壮族先民“能歌”“善歌”“乐歌”,艺术经久不衰、生命常青的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坡芽歌书“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名字,而是成为了广涵富宁壮族民俗文化的典型意象,它的存在,对富宁壮族人民现代社会生活有着深层的渗透与重大的影响。本着县委政府“传承保护、深度开发”的精神,“计划到‘十二五’末,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成为县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决心,笔者拟就“坡芽品牌”建设提出自己个人的不成熟看法,以其到达抛砖引玉的目的。一、背景分析(一)发展概况2006年2月,坡芽歌书的发现,使默默无闻的坡芽村扬名国内外。经过专家考证,这81个图案具备了文字的性质,其形固定,音固定(但这个音不是一个字音,而是一首歌的所有音节),义固定,内涵丰富,是中国活着的图画文字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认识价值及开发价值,专家将这一发现命名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简称“坡芽歌书”。经过翻译整理,确认坡芽歌书上的81首山歌都是独立成章的单体山歌,共有762行歌词,它们联为一体、一气呵成。由于其体裁的特殊性,有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2009年,“坡芽组合”在云南省第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夺得原生态组金牌桂冠,代表云南原生态组参加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并在团体赛中以优越的成绩助云南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三名,在单项决赛中获得优秀奖。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音协委员阎肃“这纯天然、浑然天成的歌声简直是天籁之音,……”就《鸳鸯》“绿头两鸳鸯,伸头戏泉汪。引颈泉流上,下河巧梳妆。我俩同方向,命定结成双。十泉汇成池,百池汇成塘,泥堤不塌方。百年聚成月,咱不提相忘。”赞叹说“意境美!够浪漫!真好!”云南省委宣传部尹欣认为,我省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提出两强一堡,而这些发展是需要一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文化品牌整合营销建议第3页共34页件件实事,一个个金牌积累起来的,青歌赛就是具体的实事,它让云南在国人面前绽放个性,使观众眼前一亮。曾于3月29日,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灿烂中华”专场晚会,演出结束后,文化部和国家非物质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接见。《坡芽歌书》经过拓展之后有价值的未知数还有很多,诸如歌书还涉及到商业贸易和航运交通与旅游业的关系、青铜铁器的冶炼、畜牧业和养殖业、农耕文化和壮族社会文化与汉民族文化共存共荣的关系、教育在壮族地区兴起的情况、天文学和巫术的关系等更深层次的探讨,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进行开发性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才能洞察到《坡芽歌书》的无穷魅力和广袤而可观的灿烂前景。(二)发展愿景2011年11月16日,县“坡芽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组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民族文化专家、学者就《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文化品牌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初审。提出了“计划到‘十二五’末,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成为县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愿景,就目前今后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坡芽文化”生态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把“布洛陀文化”、“百越古道、滇粤津关”连成一线,在剥隘、归朝、花甲等乡镇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古驿站等,将“坡芽文化”品牌作为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打造;三是建设“坡芽文化”传承馆,成立“坡芽文化”研究所,打造坡芽山歌演唱队,继续推进“坡芽文化”进校园、进机关活动。二、品牌塑造(一)市场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地处西南边陲的原丽江县旅游业飞速发展,丽江迅速进入世人视听中的同时,曾经只是当地人自娱自乐的纳西古乐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品牌,大研古乐会成为年收入过千万元的文化产业,这个由普通农民、市民组成的民间乐队几乎走遍了长江南北、欧美世界。短短十来年间,纳西古乐已经成为一个现代“神话”。这一神话在纳西古乐由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商品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按照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终将是富宁坡芽文化品牌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就富宁壮族文化的资源状况而言,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富宁布瑞是今日的“百越活化石”!在百越先民居住的西南山区中,富宁地区的布瑞,由于得到各个历史时期的保护——未被开发,各种古百越特有的习俗文化依然在富宁布瑞村寨中风行。所以,富宁布瑞是今日的“百越活化石”!完整地保留“百越遗风”,即保留数千年来的百越文化特征。如村民仍居住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文化品牌整合营销建议第4页共34页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畜;代接一代开垦梯田栽种水稻和棉花;家家纺织彩线布,制作壮锦;村人都在村头龙树下盖社神庙,信奉万物有神有灵论;村村寨寨搞原始巫术活动,老人取下煮熟的鸡头鸡脚来卜挂;铁匠使用独柄风箱,以带动小火炉冶炼铁水;农户沿用七千年前先民就发明的齿刃镰刀割谷穗,用大木斗打谷子;家庭保持从事编织芦席竹席工艺;族人喜食蛇螺蚌蛤及酸汤煮鱼煮鸡;妇女染黑牙,挽髻于脑后,穿左衽衣裳;姑娘结婚前拔牙镶金,用两条线绞细眉毛;女人“坐月子”讲究一套风俗;老人善记家谱;男女喜欢对歌;死人兴看风水,用木棺土葬,捡骨葬前用酒洗骨头装入坛内;村民崇拜黑色,穿蓝靛染出的黑衣裳;自称或他称“布”;尊崇“寨老”等等。侬智高建立南天国和娅汪创建后方抗敌根据地。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和沈括《梦溪笔谈》所载的“右江文村”,是侬智高抗寇保境和反宋起义的策源地,是侬智高与母亲阿侬活动的重要地名,九十年代经过调查,发现“右江文村”就在云南富宁县剥隘镇娅王村(今剥隘镇那么、那来两村附近)。版权侬氏G网D根据历史记载,一0四一年十一月建立大历国,一0四五年建立南天国。文Bl章侬氏网u侬智高一0四一年在傥犹州建立大历国时,就在特磨境内的娅汪村(“右江文村”)创建后方抗敌根据地。沈氏土司,北宋时其始祖随狄青大军入桂、滇镇压侬智高起义后留滇而兴,至末任沈土司清末发动武装斗争反对改土归流失败而衰。归朝后州的沈氏土司是云南历史上的四大土司之一,北宋年间(1052年),南方侬智高起义,宋朝廷派狄青将军平定叛乱,后留下部将沈达屯守,沈达是浙江绍兴汉族,在归朝第四代被同化为壮族。自北宋狄青所部于1053年镇压侬智高事件伊始,沈氏土司治理富宁地区650多年。1297年滇桂边地壮族首领韦郎达联合53个村万余人举行反抗土司统治的斗争,1320年云南广南、富宁一带的壮族首领韦郎达联合53个村万余人再次反抗土司残暴统治,建立大号国政权。第五要说的就是有近300年历史的富宁土戏,云南四大民族剧种之一,云南壮剧根据地域分布,音乐唱腔和表演特点,分为富宁壮剧的《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哩》、《咿嗬嗨》和《广南沙戏》,以及新发掘出来的《文山土戏》共六大腔调(亦称六大流派)。六大流派中除《乖嗨哩》,《咿嗬嗨》这两流派于民国五年(1916年)和民国八年(1919年)先后由广西传入富宁外,其余四个腔调均系当地土生土长。主要流行在富宁县城关、皈朝、剥隘、那能、洞波、者桑、板仑、花甲、谷拉、阿用、郎恒等乡镇,鼎盛时期业余戏班多达百余个。1959年全县土戏班达150余个,演员8000多人,剧目内容多取材于壮族民间故事或中国历史传说,传统剧目有《侬智高》、《弄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文化品牌整合营销建议第5页共34页娅王》、《弄隆洞》、《石达开》、《螺蛳姑娘》、《烈女救夫》、《林朋卖武》、《罗通扫北》、《打鱼杀家》、《双贵图》、《五虎平南》、《薛丁山征西》、《蟒蛇传》等。富宁土戏音乐包括“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咧”和“咿嗬嗨”4种声腔。各处声腔独立成戏,即某一个戏班只演唱一种声腔,互不混用。1959年11月19日成立富宁县文工团,1962年改为文山州壮剧团,4种声腔实现合流。最后,但是却是最有开发潜质的坡芽歌书了。“坡芽文化”,以壮族民歌为载体集中展现富宁这个特定地域为中心的壮族民俗文化。“陇端”的历史,可以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寻找到蛛丝马迹。书中的《笮都传》记载:“永平中(公元58年到75年)……辅上疏曰:今白狼王唐敢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这三章诗,就是天下闻名的《白狼歌》。壮族学者研究发现,《白狼歌》中有“偻让龙洞”的诗句,这里的“龙洞”就是壮族先民“陇端”的同音异写,而陇端街对歌为富宁一带所独有,由此可以推断坡芽歌书在东汉时期已具雏形。富宁县境内共有“分喂嗨咧、分果芒、分打劳、分呃哎、分歇咧、分拥跟、分败、分布腊、分央、分天保、分隆安、分黑衣、分列那、分冬、分农、分周、分仂也”计17种民歌音调。(二)、品牌定位壮民族自古“尚越声”、“自幼习歌”的文化习俗,清人李调元《南粤笔记•粤俗好歌》所载:“东西粤皆尚歌,而粤西土司尤盛”,这里所讲的“粤西土司”当然也就包括富宁县在内的右江河谷广大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造就了壮人“自幼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