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省思政课说课比赛获奖——《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课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第六章第一节◇一节两目三个知识点◇2015年教材修订时未涉及教学内容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础◇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为一个科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标志课程地位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上一节课内容的自然延伸◇下一节课教学的坚实基础◇承上启下所处作用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能不能学习好这课内容,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整个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与把握,而且关系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全局。事关全局不容忽视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消除歧见,增强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理论所彰显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与维度,所蕴涵的富强、公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教学目标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科学性与创新性有机的整体“消灭剥削”与现行政策之间的关系完整准确的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影响教与学效果的不利因素以时间为序学情分析教学困境教学对策课前知识储备所学内容与之前课程重复,学生自认为已掌握该课知识学习态度方面多持轻视态度研究性教学,“老题新解”,体现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课中学习状态推崇技术至上,不少学生有“思政课无用论”观点学习态度方面容易忽视本课程学习“主义”切合“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课后学习效果课堂学习情境与课后生活情境的反差使得学生观念容易摇摆不定教学效果课后打折,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时效性合理解释经典理论与现行政策之间差异教学对象:“95后”工科大二学生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影响教与学效果的有利因素学情分析教学优势教学对策学习习惯好学习氛围好回答问题积极,发言踊跃,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适合组织课堂讨论好奇心和求知欲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好重视归纳与演绎,善于分析与综合,对问题敏感较为适应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因果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教学对象:“95后”工科大二学生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链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答疑解惑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本节课教学核心问题分解转化“一节两目三个知识点”为三个问题,形成“问题链”教法学法说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学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教师设问印度是否是社会主义国家?设疑式导入:营造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回答近乎全部学生都会认为印度不是教师引导引用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展示印度人却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说教学过程:课程导入百度搜索结果为3200000个网页教师引导现场运用网络资源演示此问题的关注度,使学生理解到,这节课讨论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热度很高的,很生活化的问题,更是关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理论问题,完成新课的导入课程第一部分教师引导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提出自己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温故知新,提倡自主学习学生讨论2-3分钟,或1-2人发言,畅所欲言摒弃填鸭式单向灌输,主张师生对话,柔性灌输教师讲授邓小平的标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及其理论概括(五句话)明确本课核心内容教师引导展示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运用邓小平的标准为问题找出正确答案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能力课程第一部分教师引导误判在于其认识还囿于传统社会主义观,结合网页分析以及数据采集软件,现场演示人们判断时出现的三个主要高频词是:计划经济、公有制、宪法规定等运用学生熟悉和易接受的网络数据分析工具,明确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特征教师提问如何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五句话)相对于传统社会主义观(三个词)的科学性与创造性?运用对比法,提出问题一教师提问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特征(如计划经济,公有制等等)是否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讲授制度特征≠本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性质的概括,而传统社会主义观所关注仅仅是社会主义最根本性质的外在表现剖析关键因果关系,回答问题一课程第一部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缺陷把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的首要特征排除在外把非本质的东西(如计划经济)也列为社会主义的特征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来抽象地孤立地讲制度教师讲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三个明显缺陷对比分析中体现理论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教师小结邓小平从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更高级更本质的本质属性,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了问题一课程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随机要求同学复述本质理论(五句话)“为何未提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否意味着否定或者排除了公有制”?从问题一出发,递推因果关系,自然延伸更深层次的问题二教师引导通过多媒体课件列举建国以来对公有制的两种典型错误观念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认识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我们会出现反差如此大的错误课程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旦割裂两者间的联系,必定会对理论产生种种误读,集中体现对公有制的认识上运用因果分析法,枚举法,罗列并分析割裂必然导致的种种危害中,反证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机整体生产力问题(手段)社会关系问题(目的)忽视生产力发展,片面追求单一公有制混淆手段与目的,鼓吹私有化课程第二部分价值引领公有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最可靠制度保证,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私有化等错误观点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应有的价值引领功能教师小结公有制是但并非社会主义内涵中的唯一本质性元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无须一一罗列出来总结回答问题二课程第三部分教师提问请学生思考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私企老板,与五句话中的“消灭剥削”是否有矛盾?回到问题一,结合现实话题,引导出问题三学生讨论利用3-5分钟时间鼓励学生讨论,发言,在思想争鸣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教师引导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的批判,是基于抽象的伦理道德原则,还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提升理论深度,深化学生的认识教师讲授剥削现象在我国当今社会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无须讳言;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但消灭剥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还不要,还不能完全消灭剥削坚持问题导向、凸显问题意识,“主义”结合“问题”富强、公平、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价值维度课程第三部分价值引领坚决反对“剥削万岁论”,“剥削有利论”。今天允许一定的剥削正是为将来最终消灭剥削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第四部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巩固所学新的知识点指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下节课教学做铺垫,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板书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性制度特征≠本质三、公有制?四、有机整体五、政策容忍不代表价值认同课后思考题20世纪初,桑巴特提出了“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经典问题。此后,关于“美国有没有社会主义”的争论不断。请同学们运用本课知识,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参考书目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许征帆.社会主义本质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