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变得十分严峻并且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引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关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然而,我们生存的环境状况每况愈下,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就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一、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同样不容乐观。在梁从诫主编的《2005年环境绿皮书》中,可以看到了这样一些统计数字:四川省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高达113亿元;汽车尾气已成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居“世界第一”;当前我国的农产品产地正遭受从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全方位立体污染;中国百分之九十多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从空气、水源到土壤、粮食,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西“全面爆发”。(一)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面积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扬尘、浮沉和沙尘暴频繁发生。(二)是水生态系统失衡。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现象加剧,不少湖泊萎缩,天然绿洲消失,现有水库蓄水量减少。湿地破坏严重。一些地区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三)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有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四)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骤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经济污染与生态恶化时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认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的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环境破坏的正当理由。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工业革命后,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工业开始日渐成为经济的主体,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重化工业排出的废水就含有有机汞,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洗涤剂含有的氯乙稀也会污染地下水。20世纪中后期许多工业国家先后发生有机汞中毒事件,以及由含有有机汞的水造成的水俣病。1930年德国的乙醛生产工人发现有机汞中毒事件;1965年日本发现水俣病,至今没有绝迹,每年他们都要为此付出昂贵的费用。不仅日本,伊拉克,美国,加拿大,芬兰,中南美和我国也相继出现水俣病。未经处理而堆放的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导致的病是足尾矿中毒以及痛痛病。1977年,美国发生了拉夫运河河谷土壤污染事件。当时的美国有3.2万多个有害废弃物投弃地,其中有2000多个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此外还有服务业,旅游业,休闲业所造成的公害和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为此他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公害的严重和给人们的生命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20世纪后半期,先进工业国居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抗议环境破坏运动,主要工业国家如美、英、日、法、德、意和瑞典开始制定和修改环境法,相继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废弃物处理法以及环境污染评价法等等。并且建立了处理公害、环境等行政事务的专门机构。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第一次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宣言》。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状况与现在是无法比较的,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上百年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而对其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增大了。人类经济发展所能够消耗的资源在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以及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该不是对立的,它们可以相辅相成。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环境保护完全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说明这一点。具体有以下几点:(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互相矛盾的1、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中自然资源数量,种类,质量不能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发展。2、经济发展会影响环境质量。如果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规模不合理,经济发展就可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二)经济与环境发展也是统一的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其向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条件,环境只有不断地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才能使经济发展成为可能。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载体,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不只是单方面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反过来也能改造环境,美化环境,为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和能力来源,治理污染和保持良好环境都需要技术和资金,这就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三、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我们要结合自然环境的根本属性和基本规则,以及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制定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的长久发展策略。用人类的智慧和结晶创造出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使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化解由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引起的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同时,当代的人类要处理好代际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具体有以下几点:(一)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同主题。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方面的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倡导科学而又环保的生活方式。把环境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一)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完善城市区域建设总体规划。以社会主义新农业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二)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一环节,从源头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闹闹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认真思考是否应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告诉增长。并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承载能力进一步规范优化开放,禁止开放的区域定位。要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把关好各个环节,严格对于企业的审批以及生产方面的监督。我们不需要带血的GDP,不要等到环境无人能之后再想到治理。(三)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式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良性循环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们的共同奋斗来完成。参考文献:【1】王新宇《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5):20-21【2】杜言群《谈对在保护环境中发展中经济问题的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4):199【3】董小林《环境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2:24;275【4】武东江,浅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科技消息,2010(35):150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