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钊】岩土工程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同济大学高大钊进行了近30年的岩土工程体制改革,什么是岩土工程体制改革核心价值目标?勘察报告过分定量评价有什么负面效应?岩土工程队伍整合的状况如何?如何认识岩土工程体制改革外部环境和内部制约?如何从现实出发逼近改革目标?三十年的岩土工程体制改革回顾这不平凡的三十年,我们打开了与国际岩土工程界交流与联系的大门,进行了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参与国外的工程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引进了国际岩土工程的理念与经验,并开始了岩土工程体制的改革,编制了岩土工程技术标准,高等学校开设了岩土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岩土工程师,开展了注册岩土工程师的考试与注册,勘察单位都有不同程度地扩展业务范围,开发了一些新的业务领域,如地基处理和桩基工程的施工、基坑工程的设计、检测与监测等。我国从事岩土工程工作的除了勘察单位之外,还有分散在设计、施工、科研和教学单位从事地基基础工作的人员。但这个改革是以我国的勘察行业为主起步的,是以勘察单位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开展的,因此从事地基基础工作的同行参与这个改革的还不多,从勘察与设计的融合上进行探讨和试验的也不多。但如果岩土工程体制的改革仅从勘察单位的发展着眼,深层次的改革可能比较难以在岩土工程体制的核心问题上展开,目前的状况距改革初期的设想和目标差距甚远。岩土工程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如何实现岩土工程体制改革的核心价值目标2.过分强调深化勘察报告定量评价的负面作用日益明显3.岩土工程队伍的整合缺乏凝聚力岩土工程体制的核心价值目标太沙基所创造的岩土工程咨询体制,其核心价值也就在于将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置于一个完整的过程中,由岩土工程师统一完成这个核心技术工作,设计方案由岩土工程师拟定,勘察工作的要求由岩土工程师提出,勘探、试验工作的质量由岩土工程师检查和验收,岩土工程评价与设计都由岩土工程师来完成。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是一项密不可分的工程技术工作,勘察工作的目的是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建设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计算的参数,设计工作的技术需要,是勘察工作的技术目的,离开了岩土工程设计,就没有岩土工程勘察的存在价值,勘察应按设计工作的需要来做,设计应将勘察工作的结论自然地融于设计工作中。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有勘察工作但没有勘察行业,而只有岩土工程行业,岩土工程事务所与建筑、结构、设备这三个事务所并驾齐驱,分工合作,是工程设计的四支主要技术队伍。当初提出建立岩土工程体制的改革建议时,正是由于对这个目标的憧憬与期待,当改革的建议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时,对实现这个目标充满信心。20多年过去了,但审视现实,这个改革目标远未实现,目前勘察与设计的人为分割依旧,岩土工程体制改革距离这个最核心的目标,路途还非常遥远,任重而道远。看来,提出改革的目标是不容易的,而实现改革的目标更不容易,可能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过分强调深化勘察报告定量评价的负面作用因为是从勘察方面起步改革的,设计方面的响应不十分强烈,因此技术层面的改革主要放在勘察阶段工作的深化上。对勘察资料的分析评价,对勘察报告的结论,提出了许多比较高的定量评价的要求,例如确定地基承载力,计算建筑物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选择基础方案等等,而且把这些定量评价放在改革的重要核心技术位置上。相对而言,对现场勘探测试、取土试验技术等勘察的关键环节却有不同程度的边缘化。毫无疑问,正确地确定地基承载力和计算建筑物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正确选择基础方案是岩土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目的。但在勘察阶段,设计的深度还不够,不可能得到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和正确计算建筑物沉降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如基础的类型和刚度、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平面形状与尺寸、桩的平面布置等关键的技术要素,都还没有完全确定。在勘察阶段的定量评价要求太高了,过分强调了,就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经不起推敲的、无奈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当初在规范中要求深化定量评价的初衷,也是改革初期的设想所始料不及的后果。这类的定量计算评价的负面作用十分明显,从表面上看,计算精度非常高,勘察报告中对地基承载力问题和沉降计算问题都已解决,设计人员只要根据这些结论设计就可以了。但是,建立在虚拟条件基础上的这类定量计算的结果不仅对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毫无帮助,而且造成了设计人员对勘察报告的过分依赖,淡漠了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问题的敏感性与判断力,放弃了土木工程师对地基基础设计的根本责职,可能引发工程设计的隐患或浪费,败坏了岩土工程勘察的信誉。岩土工程队伍的整合缺乏凝聚力按照太沙基的咨询模式组建岩土工程事务所,需要对岩土工程队伍进行整合,体制改革的过程也应该就是队伍整合的过程,包括学校人才的培养为这种整合创造条件。但在勘察、设计工作仍然人为分割的情况下,目前岩土工程勘察队伍的组成与在勘察工作中加强定量评价的要求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矛盾。在一些人才结构比较合理的大院,正在努力减少上述负面的影响,跨越勘察、设计的人为分工界限,通过与设计的长效沟通机制,在艰难地探索现行体制下如何开展岩土工程咨询工作的试点,他们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特别为今后岩土工程事务所的组建提供经验。但在目前大多数勘察单位的人才结构还很不合理的情况下,大面积推广这种经验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如果勘察单位的技术人员,在技术上能够适应深化勘察报告定量评价的技术要求,而且具备与设计人员在技术上沟通的必要基本条件,那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述负面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与设计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尚有障碍,对设计工作知之甚少,力不从心地去做哪些没有价值的定量评价,虽然明知这些定量评价的结论经不起实际工程的检验,但又要对勘察的这种结论负责。他们对这种状况感到很无奈,既对当前勘察单位的处境非常困惑,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现状,对岩土工程体制的改革前景感到黯淡,缺乏信心和改革的凝聚力。进入勘察单位的一些土木工程师,对于改变勘察单位的人才结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勘察与设计之间建立沟通,有不少人已经成为兼通结构与地质的新一代岩土工程专家。但限于目前勘察单位的任务性质较少涉及岩土工程设计,有些人的特长一时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对岩土工程体制的改革可能插不上手,感到起不了作用,因此在锐气消耗殆尽之后也就中途退出了。还有为数众多的在勘察行业以外的工程师,他们从事着另外一大堆岩土工程体制所应包含的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检测监测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他们也是岩土工程师。岩土工程体制改革的目标既然是勘察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有机结合,这部分工程师应当也是改革的主力。当然,他们之中有不少的专家与从事工程勘察的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互动关系和个人的关系。但由于体制上还缺少一种机制,也可能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在以往20多年的岩土工程体制改革过程中,他们还处于旁观者的地位,他们的积极性还没有有效地调动起来,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将这个群体的力量整合到体制改革中来。岩土工程体制改革的外部条件回顾20多年前,在1980年代提出岩土工程体制改革建议的时候,对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比较乐观。但改革的实践道路并不平坦,旧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1990年代,我国加入WTO,注册岩土工程师的考试开始准备工作,似乎又能前进一大步,又一次充满了信心,但实践的结果证明改革的进程是非常缓慢的,也会有曲折。两次的充满期待和随之而来的进展不大,究竟是什么原因?是我们对客观环境认识不充分,因而主观期待太高,还是我们的工作上存在疏漏?反思改革思想的形成与改革的渐进过程,经常在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很好的工程技术体制,不能很快地在我国建立起来?通过改革实践,才使我们认识到,太沙基所倡导和建立的岩土工程体制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也只有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这种体制才能产生和发展,离开了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来讨论和推行岩土工程的体制改革,进展必然是非常艰难的。在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推行岩土工程的体制必然会碰到各种制约因素的约束,在大的体制和各种配套的政策还没有建立和发展时,岩土工程的体制改革可能很难马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勘察设计体制相比较,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具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一是没有将勘察和设计截然地划分为两个工作阶段并分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来分别承担;二是设计工作的最终文件并不是施工图,无论建筑或者结构,施工图都是由施工单位来完成的。在我国的体制中,对设计而言,勘察成果是一种指令性技术文件,设计人员只有执行的义务而无更改的权力;对施工而言,施工图也是一种指令性技术文件,施工人员只有执行的义务而无更改的权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这种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也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之间没有平等探讨的关系。但对勘察人员来说,并不因为勘察报告的指令性而能提高他的技术权威性,相反,由于勘察阶段工程条件的不明确性和不确定性,勘察的评价和结论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完善,而这种分隔的体制是不容许技术上交叉作业,不容许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地质条件的理解,从而正确地选用地基设计参数、分析评价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研究应对的技术措施。在市场经济国家,岩土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设计是由一个单位、一个工种来完成,就避免了我国这种体制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在市场经济国家,在工程建设的开始也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但并不是由专门从事勘察工作的单位来承担,也不成为工程建设的一个独立阶段,与设计工作之间更没有以勘察报告作为工作交接的分界线。我国的勘察设计体制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勘察一词的英文术语翻译成“Investigation”,但并不完全达意。在英语国家的体系中,没有我国的这种勘察行业,也没有专门做勘察工作的单位,因此“Investigation”一词并没有我国勘察行业的这种“勘察”的词义。从“Investigation”的原意,就是调查工作,仅是为设计收集资料,资料的范围比较广,当然也包括收集地质资料的一种工作,是设计工作的一部分。由岩土工程设计人员主持这项工作,包括提出调查的大纲,组织实施。钻探和试验工作一般发包给钻探公司和试验公司去完成,集中资料后由岩土工程设计人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判断和结论,并进入设计工作。从事这种工作的工程师,就称为岩土工程师,他所从事的包括有关地质条件的调查和岩土工程设计工作,在同一个单位,同一种工种来做这样一件工作就可以避免我国体制中存在的这些弊端。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建设工程体制中,工程设计,无论是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岩土工程设计,设计的深度不要求达到施工图的深度。以结构设计为例,设计的深度只与我国的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相仿。在设计图纸中,构件的尺寸和截面全部已经确定,节点的构造也已经明确,截面的内力和需要配置钢筋的截面都已经求得,但不包括钢筋的布置和模板的设置,也没有考虑施工阶段的临时荷载的要求,这些涉及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均由施工单位根据扩大初步设计文件的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解决。目前,进入我国的一些国外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和一些国内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建筑设计中已经将建筑方案和施工图工种明确地分开,由两部分人员或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来完成。在市场经济国家,建筑、结构、岩土和设备工种之间的关系和技术文件的传递,是通过合同来处理与调节,而不是指令性的关系。当然这些工种之间也可能会产生矛盾,如果发生技术要求或工期违背了合同的规定,那就应该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经济、法律手段来解决,而不是由行政首长来处理。岩土工程体制所需的市场经济条件1.改变目前实行的三段论的工程建设分工体制;2.由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技术控制体系;3.工程保险制度;4.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制度;5.个人执业的设计事务所制度。岩土工程体制改革的内部制约因素我国的岩土工程体制改革是在勘察单位改革的基础上起步的,这个改革是以勘察行业,特别是建筑勘察行业的发展前景为动力的,是以勘察单位的技术人员集体转向为特征的,得到了这个行业的积极响应。但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除了勘察行业之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科研人员,包括高等学校的教师,都应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