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经济周期的特征第二节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第三节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经济周期的特征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二、经济周期事实:经济衰退三、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环绕长期增长趋势出现扩张与收缩的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阿瑟•伯恩斯(ArthurBurns和韦斯利•米切尔(WesleyMitchell)在1946年出版的《衡量经济周期》一书中给出经济周期的经典定义:经济周期是一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波动,而这些经济活动总量主要由商业企业组织的活动构成。一个周期包括由许多经济部门同时发生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和下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相连接的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化的顺序重复出现,但不定期发生;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到10或12年;它们不再分为具有接近自己振幅的类似特征的更短周期。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1)各宏观经济变量具有协动性。(2)经济周期可以分为扩张和收缩(或衰退)两个主要阶段。(3)周而复始但不定期发生。(1)各宏观经济变量具有协动性按照各变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变动时序,经济变量可分为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三类。领先指标(leadingindicators)是指那些变量的波动先于整体经济的经济指标;同步指标(coincidentindicators)是指那些与整体经济变化一致的经济指标;滞后指标(laggingindicators)是指滞后于整体经济变化的经济指标。(2)经济周期可以分为扩张和收缩(或衰退)两个主要阶段谷峰谷峰潜在GDP趋势线谷底谷底扩张阶段收缩阶段扩张阶段O时间图9-1经济周期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指从一个谷峰到下一个谷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下一个谷底。产出(3)周而复始但不定期发生经济周期总是遵循收缩——谷底——扩张——谷峰这一顺序循环往复。但是,经济周期发生的间隔并不是定期的和可以预测的,而且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也不固定,从一年到十几年不等。传统经济周期的分类(1)朱格拉周期。(2)基钦周期。(3)库兹涅茨周期。(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二、经济周期事实:经济衰退经济衰退阶段主要经济变量的典型特征(1)产出下降。(2)失业率上升。(3)实际工资和平均劳动生产率下降。(4)实际货币供给增长下降。(5)股票价格下降且领先于经济周期。三、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1)(1)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的变动引起。(2)经济中存在引起经济周期的内在力量,乘数可以解释对需求的冲击如何被扩大,以及如何导致产出更大地变动。(3)流动性偏好可以解释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有效需求,即货币并不是中性的。(4)心理预期在影响消费和投资方面具有重要性。动物精神(animalspirits)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MEC)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决定。设PV为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在未来各不同年份的预期收益为R1、R2、R3…Rn,i为资本边际效率,则有:nniRiRiRiRPV)()()(111133221MECr10%9%8%7%6%MECMEIO1020304050投资量图9-2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横轴表示投资,纵轴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较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更为陡峭,均表示投资量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三、凯恩斯对大萧条的解释(2)(5)工资和价格刚性导致经济可能长期偏离一般均衡。(6)凯恩斯提出了明确的政策含义:等待经济自己回复到自然率水平是靠不住的。传统经济周期理论(1)纯货币理论。(2)投资过度理论。(3)消费不足理论。(4)创新理论。(5)太阳黑子理论。第二节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一、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二、新古典主义模型Ⅰ: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三、新古典主义模型Ⅱ: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新古典主义至少有四个主要假设:(1)个体利益最大化。(2)持续市场出清。(3)理性预期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完全预见(4)自然率假说。二、新古典主义模型Ⅰ: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一)卢卡斯总供给曲线(二)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三)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无效论(四)总结(一)卢卡斯总供给曲线1.工人错觉模型2.不完全信息模型1.工人错觉模型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购买投入品,并出售自己的产品,因此他们清楚地了解产品的价格水平P和名义工资水平W。企业总是按照实际工资水平来决定雇用劳动数量的,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0)(),(NfNfPWw1.工人错觉模型工人对实际价格水平并不拥有充分信息,他们只知道名义工资,他们只能按照正常或预期的实际工资we提供劳动,预期实际工资等于名义工资W除以预期的价格水平。劳动供给是预期实际工资的增函数:0)(),(NgNgPWwee1.工人错觉模型从而有:其中,P/Pe就是工人对价格变动产生的错觉。当P/Pe等于1时,工人对价格的预期是正确的;当P/Pe大于1时,工人预期价格低于实际价格水平;反之,当P/Pe小于1时,工人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水平。eeePPPWPWwPW)(0esPPPWNNs10)(PWE01)(PWE1)(PWNdONN1N图9-3劳动市场的均衡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E决定均衡的实际工资(W/P)0,均衡就业水平N。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水平,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就业量增加到N1.2.不完全信息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表明,企业所选择的产出取决于实际的价格总水平与预期的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当实际价格水平超过预期价格时,企业增加他们的产出。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为:该式表明,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的价格水平时,产出将超过充分就业产出,只有当实际的价格水平等于它们的预期水平时,产出和就业才会处于自然水平上。该式被称为卢卡斯总供给曲线、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0)(aPPaYYe,ASAY*PeO图8-7短期总供给曲线(二)对经济波动的解释1.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2.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3.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的传播机制1.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假设经济的初始一般均衡处于图9-4中的E0点,它是总需求曲线AD0、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和长期总供给曲线LAS的交点。此时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价格水平被完全预见,即实际和预期价格均等于P0。PLASSAS1(Pe=P2)SAS0(Pe=P0)P2E2P1E1P0AD1(M1)AD0(M0)OYY1Y图9-4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初始均衡点为E0,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右上方移至AD1,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相交于E1,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提高了,这是价格预期误差的结果。在长期中,不存在预期误差,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点为E2,产出回到自然水平。E0新古典主义认为,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使产出和就业增加,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的。而在长期中,当人们获知真实的价格水平后,货币完全是中性的。2.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会产生不同效果。图9-5说明了预期到货币供给增加的效果。假设经济的初始一般均衡点为E0,该点是AD0、SAS0和LAS三个的交点。价格水平被完全预见,即实际和预期价格均等于P0,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PLASSAS1(Pe=P2)SAS0(Pe=P0)P2E2P0AD1(M1)AD0(M0)OYY图9-5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初始均衡点为E0,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右上方移至AD1。预期价格水平也将迅速上升相同比例,由P0至P2,短期总供给曲线迅速左移至SAS1,均衡点为E2,产出回到自然水平。E0在理性预期情况下,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只影响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货币在短期和长期中都是中性的。3.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变化的传播机制在以不完全信息为基础的新古典模型中,产量和就业偏离其均衡(自然)水平被归因于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这种随机冲击,它造成价格预期误差,这些预期误差本质上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按照理性预期假说,理性当事人会从信号筛选中进行合理而明智的分析,并改变他们形成预期的方式,迅速消除错误认知。结果是,产量和就业会围绕着它们的均衡水平而随机波动。然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带来的实际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即经济会连续数期处于其趋势值之上(繁荣)或之下(衰退)。为了对此予以解释,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强调了传播机制的作用。传播机制(propagationmechanism)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使得初始的冲击能够对经济产生时间相对较长的波动。新古典主义对传播机制的解释包括滞后产量以及资本品的持久耐用性、合同对即时调整的抑制以及调整成本的存在。以调整成本为例,企业既面对雇用工人的成本也面对辞退工人的成本——搜寻和训练新雇员、支付富余人员工资等,在短期内急剧扩大或缩小产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在一些没有预期到的冲击后,他们的最优反应或许是在一段时期内逐渐调整产量和就业水平。(三)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无效论如果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依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时,那么即使在短期中当局也不能通过系统性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和就业,因为这可能被理性经济当事人预见到,他们会掌握当局惯常的行为模式。只有完全随机的货币政策才可能影响产量,换言之,政府是通过对公众的欺骗来使政策发生作用的。但这种欺骗是不能长久的,因为它不可能在大多数时间欺骗大多数人。新古典主义认为,在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的世界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政府试图通过随机或非系统性的货币政策来影响产出和就业,只会增大产量和就业围绕它们自然水平的偏差。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发表《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分析了货币供给波动的原因,以及货币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1)货币冲击的变化与经济活动、(名义)收入、价格息息相关;(2)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之间有较强的正向关系;(3)货币的变化有其独立的原因,货币供给增加不能完全解释货币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四)总结新古典主义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建立在理性预期、持续市场出清和卢卡斯总供给假说的基础上。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市场经济对于干扰会做出迅速的并且有效率的反应,这些反应本质上是随机的,没有表现出可辨别的形式。产量和就业会围绕着它们的自然水平随机波动。如果不存在预期误差,产量将稳定在它的自然水平上。(2)产量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水平归因于总需求冲击,产出波动的大部分原因归于货币政策的误导。货币在短期是非中性的,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会引发经济的波动,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反而会制造问题。三、新古典主义模型Ⅱ: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波动的根源(二)生产率冲击的传播机制(三)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中的政策冲击(四)总结(一)经济波动的根源实际冲击是对经济“实际层面”产生的干扰,例如影响生产函数、劳动规模、政府购买的实际数量、消费者支出和储蓄决策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影响最大的是生产函数冲击,即所谓的供给冲击,又称为生产率冲击。生产率冲击包括:(1)技术变迁,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或新生产方式的采用、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资本或劳动质量的变化。(2)可供使用的原料或能源价格的显著改变。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3)物质环境的一些不利变化对农业产量形成不利的影响。(4)战争、政治大动荡或者劳动者的骚乱等打乱了经济现存的运行和结构。(5)影响生产的政府管制的变化,以及任何影响生产率的其他因素。(二)生产率冲击的传播机制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把生产率冲击作为经济波动的最初原因,要素生产率的随机波动是由技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