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杜甫“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开元十九(时二十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的心境如何?意境型方法:描摹诗歌图景+概括诗歌意境特点+描绘景象+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冬日雪霁图景: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短,诗人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的寒宵,倍感凄凉寒怆。“岁暮阴阳催短景”一句中“催”字很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催”字是催促之意,催字不但形象说明写出昼长夜短,更有时光流速之快,使人觉得时光荏苒,岁月逼人。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炼字型:解释字义+展开联想描述该字在诗句中描述的景象+该字运用的技法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取得怎样的效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上句从听觉角度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从视觉的角度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雄浑壮观的图景,烘托出诗人内心深沉悲壮的情怀颔联历来被誉为千古名句,请说说其妙处颔联的妙处在于气象雄浑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战乱的消息传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否则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百姓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既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痛惜之情颈联写出了什么内容?作者情感如何?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忠)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尾联作者联想到哪两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何在?卧龙:诸葛亮——忠臣(徐庶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公孙述——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诗人运用典故。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虽叱咤风云,但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天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人事变迁、音书断绝,这种寂寞无聊又算得了什么呢?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事无常的深沉感慨。这是诗人自宽自慰之语,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艺术手法对比:以“野哭”的萧杀死气与“夷歌”的田野生气对比善用典故:卧龙跃马”吟咏诗韵从诗歌中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想到了我感受到了吟咏诗韵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影江中,碎影摇曳不定。我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地悲唱。我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我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遭受多少摧残,总会延续。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书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到一起表达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情怀。据说:最近,杜甫很忙~~~做诗人难,做现实主义诗人难做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更难。让我们多几分敬重,少几分戏谑吧!